-
1 # 鐵嶺鋒
-
2 # 五嶽掩赤城
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能。
航母作用就是掌控制空權的,掌握了制空權,不僅可以遠距離攻擊,更重要的就可以掌握戰場資訊的不對稱。
遠端巡航導彈是可以打出上千公里的距離,但是地球是圓的,軍艦自身雷達裝置受地球圓曲率影響,最多隻能搜尋到自身約50公里內的目標。
要想用遠端反艦導彈攻擊對方,既要能夠遠距離發現目標,還要能夠對其進行實時跟蹤,在遠端反艦導彈飛行過程中進行中繼修正,要滿足這些還是要靠空中,這又回到制空權的問題。另一個方法是衛星,但是衛星是沿著軌道執行的,難以進行實時跟蹤,更何況人家可以反衛星,比如標準3導彈。
而遠端反艦導彈,體積較大,在飛行過程中又很容易遭到對方艦載機的攔截。比如F-14雄貓,設計之初目標就是攜帶不死鳥導彈在航母編隊外圍200公里進行對蘇聯遠端反艦導彈進行遠端攔截。這裡要提下,當年蘇聯紅海軍建造了許多大型導彈巡洋艦,使用一系列大型遠端超音速反艦導彈,其巔峰是排水量高達2.5萬噸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但是,蘇聯紅海軍作戰目的,不是想跟美國航母在大洋上進行對砍,而是為了確保近海500海里的制海權,從而保護核潛艇安全進出港口。因為蘇聯地理位置原因,缺乏天然良港,核潛艇主要基地遠東地區和科拉半島,進出大洋方向比較單一,容易被水面艦艇對方遠距離堵門或核潛艇伏擊。在這種作戰環境下,蘇聯可以得到陸基航空兵部隊支援,對空中要求大大降低。但即使這樣,蘇聯還是開發基輔級航母,使用雅克-38垂直起降戰鬥機在岸基戰鬥機未趕到前進行應急空中掩護。而等到美國用雄貓進行遠端攔截之後,就乖乖開始去搞庫茲涅佐夫級和烏里揚諾夫斯克級航母,試圖壓縮對方艦載機的遠端攔截範圍,最後還是回到了航母。
-
3 # 明天的絢爛
emmm,我認為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不會。導彈巡洋艦和驅逐艦能否代替大型航母取決於雷達和導彈的發展(電磁軌道炮嘛~~這東西耗能太大,又貴,裝載驅逐艦上不實惠)。從現在來看艦載雷達的探照半徑沒有大於飛機的作戰半徑,並且艦載導彈除了巡航導彈與洲際導彈外,其餘的艦載導彈武器的普遍作戰半徑也就幾百公里,並且導彈的發射載體即軍艦的移動航速不快,可機動性不高(與飛機相比)。飛機在雷達以及導彈的攜帶上非常的靈活並且有較高的機動性,火力打擊面也非常的廣。作為其載體的航母雖然機動性不高但是在其護衛艦隊的幫助之下,戰鬥機依然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並且就目前來看沒有哪一款防空導彈能夠做到百分之百的攔截,並且這一技術在未來很長時間內都是難題。還有就是,現代海戰不僅僅只是爭奪制海權的作戰,同樣也是有制空權的爭奪。
-
4 # 紅塵尋真理
不可能。首先驅逐艦,巡洋艦先出現,後來才出現航母。從世界軍史上看,機動性永遠是排在前幾位的關鍵之一。比如騎兵對陸軍,後來的德國裝備集團的閃電戰,無不是機動性的體現。飛機當然比各種船艦快得多,在日益強調製空權的今天,航母更加不會終結。
航母的使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強國對弱國,比如當年的北韓戰爭,海灣戰爭,1996年臺海危機,也是當時中國海空力量弱小,弱國根本沒有力量擊沉航母,阿根廷也可以算得上中等強國了,仍然在馬島戰爭中,無法擊沉英國航母。
只有世界上美、俄、中三大強國決戰,包括航母在內陸海空軍,全部無用。那是各種戰略核導彈的對決,直接核爆本土,不過打完,全世界也會在核冬天全玩完。
-
5 # CN軍工臺
20世紀後半葉,戰艦的淘汰使巡洋艦成為繼航空母艦之後最大、最強大的水面戰鬥力量。巡洋艦的作用因艦艇和海軍而異,但仍然擁有防空和對岸轟炸。冷戰期間,蘇聯海軍巡洋艦主要重型反艦導彈裝備,旨在透過飽和攻擊擊沉北約航母戰鬥群。美國海軍在驅逐艦型艦體上建造了導彈巡洋艦( 1975年重新分類前,有些被稱為“驅逐艦領袖”或“艦隊護衛艦”),主要是為了提供防空,同時經常增加反潛能力。
比如,早期擔負短程防空任務的查爾斯·亞當斯導彈驅逐艦更大,擁有更遠端的地對空導彈,以及更大的核動力巡洋艦長灘號。冷戰結束時,巡洋艦和驅逐艦之間的界線模糊不清,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使用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的船體,但由於任務和作戰系統得到加強而獲得巡洋艦稱號,而今天,055型導彈驅逐艦也被冠以巡洋艦的名號。
-
6 # 紫龍防務觀察
關於導彈巡洋艦最終能否取代航母的問題相信廣大網友也是爭論不休,各有各的理由。但是從目前的情況先至少在短時間內時不可能取代的,將來也應該航母不會被取代。
導彈巡洋艦的功能有點類似於過去的戰列艦,這也是戰列艦被取代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導彈可以理解為戰列艦的重炮,要是這麼對比的話導彈的威力可是要比重炮強實在太多了。同時導彈也可以理解為是自殺式無人機,那麼這時候導彈巡洋艦也可以理解為航母了。而取代航母這個想法曾經蘇聯實踐過,事實證明不存在的。在那個流行導彈萬能論的時代蘇聯裝備了喪心病狂的導彈巡洋艦,集500枚導彈為一身的基洛夫級。但是隨後蘇聯開始回過神來開始建造航母了。
畢竟航母具備的很多優勢是其他艦艇無法取代的,空中掩護就是其中之一,要知道在這個制空權決定製海權的年代,制空權就是一切,奪取制空權就需要飛機。就憑大量防空導彈也僅僅能夠確保自己所處的那片海域的空中安全,要知道防空導彈的射程可是比飛機的作戰半徑要少很多的。再者,飛機可以開視野啊,在艦隊外圍800公里左右巡航搜尋的範圍可是比艦艇雷達要多不知道多少的。
綜上所述,導彈巡洋艦不會最終取代航母的,因為首先兩者的性質不一樣,因此作戰的定位不一樣。再者制空權還必須得靠飛機獲得,因此航母就更加不能被取代了。
-
7 # 嘯鷹評
導彈巡洋艦與驅逐艦能否終結大型航母時代?
不,別想,不可能能夠架設導彈巡洋艦的國家,也就是追求航母的國家。能夠造導彈巡洋艦的國家也就兩個,一個是美國,一個是蘇聯然後美國的那群10萬噸級外交就說了。
蘇聯確實主張過航母無用論,赫魯曉夫確實認為,大型艦艇就是些浮在水面上的鐵棺材。在核戰爭的時候,大型艦艇確實也是浮在水面上的鐵棺材。但是爆發核戰爭的機率有多大?世界上的絕大多數戰鬥戰爭仍然是以常規戰爭為主的。
而航母就是最強大的常規戰爭武器。在蘇聯後期,蘇聯也認識到了這個嚴重的問題,所以蘇聯開始建造大型航空母艦,先是建造了兩條莫斯,又造了四條基輔級航母,兩條褲子,涅佐夫級航母在建,一條烏里揚諾夫斯克級航母在蘇聯解體的時候已經完成了30%
然後蘇聯亡啦
回覆列表
不會,但會對艦載戰機的作戰效能提出更高的要求。題主的題意大概是指中國現在的電磁炮系統已經接近於成功,不久的將來就會用於實戰裝備,055萬噸大驅將會是其首型裝備平臺,由於電磁炮的效能特點,會讓055的防空反導能力發生質的飛越。但這畢竟只是新概念武器的一種,還有鐳射、微波、電磁脈衝等定向能武器的研發也都有了相當不錯的進展,日趨成熟,末來必會在空中平臺上獲得大面積應用,利用這些將使包括電磁炮等這些新概念武器的應用更加靈活、快速、及時、精確,而機動範圍僅限於海洋的艦艇卻無法做到這一點。對於遠隔大洋的深遠陸地打擊,仍然離不開艦載戰機(包括有人無人)。即使是深海大洋中的艦隊作戰,有航母艦載機的一方,仍然比對方那種70多年的戰列艦型編隊多出兩個維度的攻擊手段,對方那種戰列艦式的一維攻擊,己方航母屬艦同樣具備,雙方同時對攻,對方卻要分出大部分火力應對另外兩個維度的攻擊,其與己方艦艇對攻火力就會因此而減弱許多,理論上必敗無疑。說到底,在雙方裝備水平相當做情況下,這種問題假設的條件,仍然與70多年前航母編隊與戰列艦編隊對決情況相同,結局還是戰列艦編隊的完敗。另外因為航母艦體巨大,水密隔艙眾多,只要關鍵部位做好防護不是難題,側舷捱上幾炮不會致其喪失戰力,而對方艦艇來襲彈丸皆來自水平方向,對其飛行甲板很難造成損害,還不會影響戰起降,如果我是它的對手就不會選擇這種久攻不下的打法,而選擇攻其屬艦,當然這也屬於自殺式的攻擊,如果有可能,我還是會選擇逃跑的。
著名海軍專家尹卓將軍的觀點筆者個人認為,即使目前各種新概念武器悉數登場,也無法駁倒他的:″在世界上還沒有出現空天母艦之前,就沒有可以取代航母的任何海戰裝備!"即使出現了筆者夢想的潛水航母,它也仍然屬於現有航母的範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