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熱雪冷風
-
2 # 綠野萍蹤01
晁蓋不死,《水滸傳》的結局也是一樣的。何況,施耐庵在書中暗示,晁蓋真的沒有死。所以,現在我們能讀到的《水滸傳》,就是這樣的結局了。
文字中的晁蓋死了,但文字深處的晁蓋卻活著,這是怎麼回事?晁蓋沒死,為何《水滸傳》依然是這樣的結局呢?
晁蓋是第三任寨主,寓意深刻文字中的晁蓋必須死,否則,就無法表達《水滸傳》的核心主題:朝代滅亡。
梁山總共有四任寨主,即:杜遷、王倫、晁蓋、宋江。這四任寨主構成了這樣一個寓意:因為皇帝們以非法的手段篡奪皇位,違背了“天道”,草頭王們輪流做了皇帝,隨意改朝換代,破壞天下太平,最終必然斷送江山。
假如晁蓋不死,豈不是王朝永固千秋了?施耐庵反對帝王制度,在《水滸傳》中猛烈抨擊“君權神授”的騙局與謊言,預言所有的王朝都將走向滅亡。
正是因為晁蓋在大聚義之前死去,《水滸傳》故事的終極結局才能是斷送江山,“王朝滅亡”。
文字深處,晁蓋又沒有死。但是,施耐庵依然斷言,王朝滅亡的結局依然如此,宋江還在梁山,“斷送江山”這個主題始終存在。晁蓋繼續做名義上的寨主,宋江行使山寨實權,這兩個名義上的和實際上的寨主,同樣可以構成“改朝換代、斷送江山”的核心主題。
梁山大聚義時,晁蓋已經不在梁山,而在大名府(後文再講這個事)。此時,梁山西北乾方降下一隻大金盤,中間卷出了火塊,然後,落在了梁山正南方向地下。
這個細節,寫的就是王朝滅亡:北宋被金國所滅,南宋建立。而大明王朝的滅亡,也為時不遠了。
我在很多文章中,解讀過這隻大金盤的寓意,此處不再重複。總而言之,晁蓋死與不死,《水滸傳》的結局都是一樣的。
晁蓋是佛門護法天王,無緣大聚義晁蓋這個形象,來源於《大宋宣和遺事》與《宋江三十六人畫贊》。兩個藍本中,晁蓋綽號鐵天王,有詩讚道:毗沙天人,澄紫金軀。頑鐵鑄汝,亦出烘爐。施耐庵據此,把“鐵天王”改成托塔天王,以“毗沙天人”寫了一個佛門護法天王。
梁山一百單八將上應天星,是道家的星煞,晁蓋是佛門護法天王,當然不能參加最終的大聚義。中途死去,是文字最好的安排。
最能證明晁蓋真實身份的故事,就是智取生辰綱。這段故事中,晁蓋舉薦了白日鼠白勝,這個細節典出《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唐玄宗時期,毗沙門天王顯聖城北門樓,與一隻金鼠相助唐軍擊潰番兵,解了安西之圍。
由此,毗沙門天王就叫做北方多聞天王,是毗沙門天王福德之名聞達四方之意。而那隻金鼠後來就躺在毗沙門天王的左手中,是一隻招財鼠。道家要取獻給王靈官的生辰綱,吳學究便請出了財神相助,而財神托塔天王又招來了吐財鼠,一同幫助道家取得了大聚義的第一筆經費。
梁山上也有幾個佛門弟子,但他們都先有了道家星煞的“前世”,比如魯智深原本叫魯達,武松則是在江湖上殺人過多而做了行者。白勝有所不同,故而,施耐庵寫了一段白勝背叛晁蓋的故事,喚醒了他道家星煞的“前世”。
晁蓋死了,道家順利地完成了一百單八人大聚義。晁蓋不死,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依然要大聚義。
此前,道家搞了個“七星聚義”和白龍廟小聚義,晁蓋都以佛門護法天王的身份參與了。因而,即便是晁蓋不死,宋江依然要辦大聚義這一梁山盛典。原著的這個結局,晁蓋阻擋不了。
何況,從前面的故事看,晁蓋也不會阻攔道家星煞大聚義,以及排座次。
晁蓋才是梁山的投降派,力主招安正是因為晁蓋是佛門的護法天王,便是“慈悲為懷”,不願意殺人的。所以,吳用設計智取生辰綱,便是以蒙汗藥麻翻楊志等人,劫了財富,一個人都不傷害。
上了梁山,吳用策劃林沖大火併,晁蓋卻被寫得懵裡懵懂,順著事態的發展而做了寨主。
晁天王坐鎮山寨,幾乎花光了財帛,卻不願意打家劫舍。被逼得沒有了出路,這才安排劉唐、三阮等下山去搶劫過路商人。道家妖魔們下山之前,托塔天王反覆叮囑,只可善取財物,不可傷害一人。
打劫完畢,晁蓋暗中叫來一個小嘍囉問是否傷害了客商。小嘍囉說,一個人都沒傷著。晁蓋聽說。大喜,賞了小嘍囉一錠銀子,無限感慨地說:我等初到山寨,不可傷害於人。
不傷人還造什麼反?而道家星煞出世,其目的就是要“鬨動宋國乾坤,鬧遍趙家社稷”,宋江鐵定是要造反的。
所以,當彭玘在晁天王的指示下勸降凌振,就說了這樣一番話:晁宋二頭領一同替天行道,專等朝廷招安。宋江可沒說要招安,他是道家的天魁星,專與朝廷作對,要讓一朝皇帝“夜眠不穩,晝食忘餐”。
梁山畢竟是道家星煞的梁山,晁天王做不了這個主,左右不了梁山的方向。宋江一直攻打朝廷州府,斬殺朝廷命官,擊殺宋徽宗的國舅,晁蓋無奈他何。
所以,晁蓋死與不死,都無法改變《水滸傳》的結局。
晁蓋是水滸傳的又一大主題,佛道合一晁蓋是佛門的托塔天王,大名府中的李成、聞達則是道家的托塔天王。毗沙門天王聲名聞達四方,李成綽號天王,當然是李天王,也就是以唐代大將李靖為真人版的托塔天王。
晁蓋在曾頭市中箭,是因為來自北京法華寺的和尚引入了伏擊圈。晁天王歸天后,又是來自“北京”龍華寺的大圓法主來梁山做法事。因而,晁蓋之死,其實是佛門“接引”天王去了“北京”。
法華寺就在北京,而龍華寺則是在北宋的北京,也就是《水滸傳》中的大名府。佛門托塔天王去了大名府,與道家的護法天王合二為一了。
這是《水滸傳》中隱藏的宗教觀:佛道合一。所以,彭玘才說:晁宋二頭領一同替天行道。
《水滸傳》中的“替天行道”有三個層次,最高層次是“替天行道,保境安民”。晁蓋攻打曾頭市,這是金華人管理的榷場,當然是“保境安民”了。
晁蓋、宋江雖然教派不同,但卻是“佛道合一”,殊途同歸,這兩人最終的目標是一致的。因此,不管晁蓋死與不死,《水滸傳》的結局都無法改變。
至於《水滸傳》是什麼樣的結局,現在已經無法探知了。反動續書《徵四寇》為了宣揚忠君思想,反轉《水滸傳》,讓梁山好漢都做了投降派。如此,便製造出若干晁宋矛盾,原本要招安的晁蓋,反倒成了造反派,這真是太滑稽了。
-
3 # 夢醉夢吟
晁蓋還不如宋江。宋江已經給弟兄們選擇了最好的結局。梁山泊地方太小,養不起那麼多兵。靠打劫根本不是長久之計。劉備取了益州也不過養十萬兵。梁山泊能養多少兵?失敗是必然的。
宋江已經儘可能做的最好了。
-
4 # 慎獨43864063
這種假設沒意義,你以為晁蓋的死是一種巧合嗎?從松江上山後裡裡外外都是松江說了算,其實晁蓋已經被架空,晁蓋是為了反抗才出去的,死也是一種必然。
-
5 # 雕塑者1983
先說結局:
晁蓋就算在曾頭市不死,宋江也一定會在其它地方讓這個“好大哥”合理去世的。
這種情況其實就像瓦崗寨的翟讓和李密一樣,“哥哥不死,弟心難安啊!”
眾所周知,與晁蓋這個只想混日子,隨便搞搞劫富濟貧的山寨頭領相比,宋江內心其實是有一定的抱負的——招安報效朝廷。
畢竟在古代,能當官不只是自己過得舒服,還能福廕子孫,這在古代是根深蒂固的思想。
宋江絕不是莽漢,光想著自己爽完一輩子就得了,無論是名還是利,都驅使著他不甘心當一個土匪頭子。
但你讓他徹底造反,他其實還是沒那個膽子的,於是乎,他必須得讓絕大多數的頭領和他一條心才行。
但偏偏最高領導人沒這心思,那不好意思,你擋我路,我只好送你去死了。
宋江這廝,可不止面黑,心更黑啊!
而且,最最最重要的是,晁蓋作為一個頭領,從來不知道拉攏自己的兄弟,全憑喜好做事,沒人碰你,還幹個屁啊!
想想為啥吳用原本是晁蓋的人,但很快就投入了宋江的懷抱?還不是晁蓋給不了他想要發揮自己的舞臺。
所以說,晁蓋的死,一定是必然的結局。
回覆列表
如果不把晁蓋寫死!按照晁蓋制定的路線,必定將反宋朝進行到底,解人民之倒懸!!但是,作者就必須引頸受戮!!水滸也就被當朝斃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