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一定要看的文章:如何保護孩子不受傷害?
每個父母都面臨這樣的問題:我們知道社會生活是有風險的,但通常我們知道如何處理這些風險;然而,孩子們在這些風險面前尤為脆弱。
——這樣做的同時,我們又擔心他們失去了發展社會互動的機會,甚至進而對世界產生恐懼。
孩子們總有落單的時候:他們總得獨自與同齡人一起玩,或是走在去坐校車的路上,或者在社群裡騎腳踏車去打個醬油什麼的。孩子們在開展社會交往的同時,也需要知道當他們面臨緊急情況是如何處置,以及如何“識人”。
我們的孩子們在可以獨自出門的年紀,已經學會了怎樣辨識交通訊號,知道太陽底下有好人也有壞人,也知道了如何向他人求助。但是對他們來說,分辨陌生人的意圖仍然是一項挑戰。對孩子來說,他們得學會和陌生人互動的一些一般規則。
對這個議題, 為父母和孩子們提供了相當平衡的建議: 如果你的孩子在你的安全保護之下,讓他和陌生人打招呼以及與新認識的人交談是有益的。但是如果孩子是一個人獨處時遇到陌生人,以下是你需要教會他的準則:
1、讓孩子知道,誰是他可以相信的成年人:那些日常照顧他,並且始終在關注他舉動的人,比如父母、老師、祖父母、保姆等。 告訴孩子,如果一個陌生人走過來,說要載他/她一段路,或者給他/她一些小零食,或者要求幫助(比如尋找走失的狗之類的),必須堅決、大聲地拒絕,並且馬上跑開。 告訴孩子,他們絕對不可以上陌生人的車。如果一個陌生人站在車旁朝孩子招手或者要求孩子靠近,不要理他們;如果陌生人向他們求助,找個成年人(必須是成年人)去幫助他。 孩子可以把這件事告知可信的成年人。同理,如果任何人,無論是陌生人、親戚或者朋友要求孩子保守秘密並且嘗試觸控他們的私處或者讓孩子觸控他們的,也一樣要告知監護人。
2、大多數人陌生人都是安全的,但是總有些人會帶來危險。孩子對外貌兇惡的人有警惕,但是很多傷害兒童的人看起來很正常。所以請教會孩子,要根據人們的行動來判斷他人,而不是外貌。
3、有一點可能很重要:教會孩子相信他們的本能。告訴他們如果他們感到不安或者不對勁,就算說不上來為什麼,也要馬上跑開。 教會孩子,當他們感到害怕或者覺得自己身處危險之中,可以儘可能地吵鬧——摔東西、尖叫都沒問題。如果有陌生人試圖強迫他們或者制服他們,大叫“救命!我不認識你!”或者“救命!這不是我爸爸!”會使附近的路人警惕並前來幫助。
4、儘量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無論是出去玩還是去上學都最好能找到一個同伴,如果要去遠足,最好是能和一群同伴一起去。
5、找到“安全地帶”。帶孩子在社群裡活動的時候,尋找那些他在緊急情況下可以尋求幫助的地方,比如爸爸的朋友開的店,一個親戚的家,警察崗亭或者消防站,讓孩子明白如果發生意外,附近哪裡可以求助。 教會孩子避免前往“不安全地帶”,比如附近都無人又有遮蔽的田野、黑暗小巷子或者黑漆漆的樹林。
6、如果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該怎麼辦?告訴他去找穿制服的人,比如警察、保安,或者一個商店員工。如果附近沒有穿制服的人,那些祖父母年齡的人、女性,以及帶孩子的人可能會願意提供幫助。
最後,仍然要提醒他們相信本能:如果他們感到不太喜歡眼前這個人,那就跑開去找別人。
事實上,人們不太可能在每時每刻都保護自己的孩子不受陌生人傷害。但是至少我們可以教會孩子們什麼是適當的做法,並且告訴孩子們,在別人越界的時候,他們該做什麼。
家長一定要看的文章:如何保護孩子不受傷害?
每個父母都面臨這樣的問題:我們知道社會生活是有風險的,但通常我們知道如何處理這些風險;然而,孩子們在這些風險面前尤為脆弱。
一方面我們希望,萬一他們遭遇了不可控的事件,能夠知道怎樣以及向誰求助;另一方面,我們又害怕他們所託非人,以至於會一刀切地告訴他們“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這樣做的同時,我們又擔心他們失去了發展社會互動的機會,甚至進而對世界產生恐懼。
孩子們總有落單的時候:他們總得獨自與同齡人一起玩,或是走在去坐校車的路上,或者在社群裡騎腳踏車去打個醬油什麼的。孩子們在開展社會交往的同時,也需要知道當他們面臨緊急情況是如何處置,以及如何“識人”。
我們的孩子們在可以獨自出門的年紀,已經學會了怎樣辨識交通訊號,知道太陽底下有好人也有壞人,也知道了如何向他人求助。但是對他們來說,分辨陌生人的意圖仍然是一項挑戰。對孩子來說,他們得學會和陌生人互動的一些一般規則。
許多父母都會告誡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但是現代教育理念認為,和陌生人有所接觸對兒童發展是有益的——他們有必要學會如何在迷路或需要幫助時向他人求助。所以對父母來說,比起給出一個一刀切的準則(絕對不要和陌生人交往),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在什麼情況下該如何與陌生人互動。對這個議題, 為父母和孩子們提供了相當平衡的建議: 如果你的孩子在你的安全保護之下,讓他和陌生人打招呼以及與新認識的人交談是有益的。但是如果孩子是一個人獨處時遇到陌生人,以下是你需要教會他的準則:
1、讓孩子知道,誰是他可以相信的成年人:那些日常照顧他,並且始終在關注他舉動的人,比如父母、老師、祖父母、保姆等。 告訴孩子,如果一個陌生人走過來,說要載他/她一段路,或者給他/她一些小零食,或者要求幫助(比如尋找走失的狗之類的),必須堅決、大聲地拒絕,並且馬上跑開。 告訴孩子,他們絕對不可以上陌生人的車。如果一個陌生人站在車旁朝孩子招手或者要求孩子靠近,不要理他們;如果陌生人向他們求助,找個成年人(必須是成年人)去幫助他。 孩子可以把這件事告知可信的成年人。同理,如果任何人,無論是陌生人、親戚或者朋友要求孩子保守秘密並且嘗試觸控他們的私處或者讓孩子觸控他們的,也一樣要告知監護人。
2、大多數人陌生人都是安全的,但是總有些人會帶來危險。孩子對外貌兇惡的人有警惕,但是很多傷害兒童的人看起來很正常。所以請教會孩子,要根據人們的行動來判斷他人,而不是外貌。
3、有一點可能很重要:教會孩子相信他們的本能。告訴他們如果他們感到不安或者不對勁,就算說不上來為什麼,也要馬上跑開。 教會孩子,當他們感到害怕或者覺得自己身處危險之中,可以儘可能地吵鬧——摔東西、尖叫都沒問題。如果有陌生人試圖強迫他們或者制服他們,大叫“救命!我不認識你!”或者“救命!這不是我爸爸!”會使附近的路人警惕並前來幫助。
4、儘量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無論是出去玩還是去上學都最好能找到一個同伴,如果要去遠足,最好是能和一群同伴一起去。
5、找到“安全地帶”。帶孩子在社群裡活動的時候,尋找那些他在緊急情況下可以尋求幫助的地方,比如爸爸的朋友開的店,一個親戚的家,警察崗亭或者消防站,讓孩子明白如果發生意外,附近哪裡可以求助。 教會孩子避免前往“不安全地帶”,比如附近都無人又有遮蔽的田野、黑暗小巷子或者黑漆漆的樹林。
6、如果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該怎麼辦?告訴他去找穿制服的人,比如警察、保安,或者一個商店員工。如果附近沒有穿制服的人,那些祖父母年齡的人、女性,以及帶孩子的人可能會願意提供幫助。
最後,仍然要提醒他們相信本能:如果他們感到不太喜歡眼前這個人,那就跑開去找別人。
事實上,人們不太可能在每時每刻都保護自己的孩子不受陌生人傷害。但是至少我們可以教會孩子們什麼是適當的做法,並且告訴孩子們,在別人越界的時候,他們該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