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175688961649

    小時候盼過年,因為過年有好吃的東西,有新衣服,更有鞭炮放,還有很多大人們製造的過年氣氛,現在的孩子們也許也盼過年,有更多的壓歲錢,或者其它更實在的驚喜。年復一年的過年,這一過就是四十年,工作後,尤其是成家後,有了自己的孩子後,過年卻一年比一年忙,一年比一年累,雖然也年復一年的盼過年,為的是有一個難得的親人團聚的機會和迴歸傳統的文化氛圍,更想象能有一個勞累了一年放鬆自己因繁忙工作而疲憊的身體及心態,但真的到了春節,才總是年復一年的發現,原來過年其實也很累,身體累,精神也累,有時還很乏味。 其實春節長假,說起來是一個長假,其實相比其它假期,它更是一個需要一開始就認真籌劃的工作,與其它假日休閒好象很大程度上並不相關,節前要籌劃春節物資,各種應酬,還有更多的親朋好友要不顧艱難從外地千方百計、想方設法的趕回家,大家其實過年只有一個目的,回家,回家,與親人團聚,在家的人則不斷的準備再準備,大家都在等著團聚的那一刻。毫無疑問,一系列的安排需要付出大量的金錢和精力,過年了,華人古老的傳統,需要在這一時刻認真的維繫和打點一下自己的人際關係和社會關係,不能因為隨便過年而破壞了親情的朋友情誼甚至是工作關係,這不僅需要花費金錢,更需要投入精力,誰都知道,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也許就是人與人的關係了,而古老傳統的春節,就正是維繫人倫和社會關係的一個紐帶,它包括親人和朋友之間。 想來想去,其它所謂的過年,忙來忙去,大家歡聚一堂,有時也就覺得不過就在大年三十和初一了,勞累了一年,除夕之夜,萬家燈火,萬家團圓,火樹銀花,大街小巷,煙花鞭炮映紅了天空,響徹了雲霄,到了初一,不過就是重複的拜年,如今的拜年,親朋好友之間,也隨著科技的進步,大多數由簡訊代勞了,千篇一律的祝福,少了很多過去年代裡的親熱和親和,只剩下了日復一日的吃喝與家常,也許這就是傳統春節的意義,但原本有更多傳統狂歡的民俗,今天卻已經很少了,更多的人剛過完初一或初二,就開始操心回程的車票,那才是天大的事,關係到實實在在一年的生計,春節回家難,節後似乎離別更難,誰都想與父母兄弟姐妹、親朋好友多呆幾天,親情最重要,但似乎工作才最實際,最現實,我很幸運,不需要背井離鄉外出務工,可以與父母在一起,但年復一年的要為了外出的親人們想方設法的弄回程車票,一件比上班更勞心勞力的辛苦事,而且只能成功,不能失敗,那才是真正的累呵。還有那春節期間各種同學朋友同事們的聚會,東奔西跑,雖然樂此不疲,其實樂在其中也是累在其中。 要說過年的乏味,更多程度上則是因為如今的春節已經多少遠離了真正的傳統文化,多了些世俗的新規,基本上年初一後,大街上一定是冷冷清清,除了大型超市賓館飯店,大多數都是關門大吉,如今過年的人們也已經絕少出門拜年,如果不是約好的聚會,基本上是老死不相往來,街面上也沒有想象的舞龍舞獅或其它民俗,沒有想象的傳統文化,除了親人團聚,便沒有其它,出門走走,實在是乏味,泡在父母家裡,與親人們打打麻將,然後吃飯,似乎成了千篇一律的程式,兒子也不會象我們小時候一樣吵著要出門,或者要放煙花,自從將壓歲錢揣進了口袋,就幾乎天天泡在了網上,網路成了孩子們過年幾乎唯一的玩伴,想想自己小時候雖然貧窮但豐富多彩的過年,真的不知道應該為現在的孩子們感到高興還是悲哀。 如今過年很累,也很乏味,這也許只是我個人的感覺,也許是步入中年的我對過去的傳統文化有一種不變的懷念與情感,也許不同的時代,過年也有不同的內容,春節還是同樣的春節,似乎傳統意義的春節有了新的時代的烙印,我在感動於無數華人不顧艱辛、義無反顧的擠車回家過年的同時,在感受到到傳統春節親情和故園情懷的同時,同樣也感受到了一種過年的疲憊與乏味,也許這就是時代的不同,每當從新聞中看到海外華人鬧新春時的龍騰虎躍,看到香港臺灣大街小巷的熱鬧情景,真的感慨萬端,春節的發源地大陸,居然似乎少了太多的傳統年俗。同樣是科技發達的社會,為什麼我們會有這樣一種僅僅將春晚當春節圖騰的奇怪文化?我們是千年古國的現代文化沙漠了嗎?居然有人會在春晚過後一天就可笑的宣稱“為什麼呢”成了08年中國最流行的大眾語言,看來真的要問個為什麼了,大陸的華人現在還有文化嗎?為什麼呢?是什麼把承載著中華文化的春節變得如此支離破碎?為什麼呢? 華人需要過年,讓我想起了一句話:此一時,彼一時,今非昔比。個人感受:過年很累,也很乏味,你呢?

  • 2 # 使用者9175688961649

    小時候盼過年,因為過年有好吃的東西,有新衣服,更有鞭炮放,還有很多大人們製造的過年氣氛,現在的孩子們也許也盼過年,有更多的壓歲錢,或者其它更實在的驚喜。年復一年的過年,這一過就是四十年,工作後,尤其是成家後,有了自己的孩子後,過年卻一年比一年忙,一年比一年累,雖然也年復一年的盼過年,為的是有一個難得的親人團聚的機會和迴歸傳統的文化氛圍,更想象能有一個勞累了一年放鬆自己因繁忙工作而疲憊的身體及心態,但真的到了春節,才總是年復一年的發現,原來過年其實也很累,身體累,精神也累,有時還很乏味。 其實春節長假,說起來是一個長假,其實相比其它假期,它更是一個需要一開始就認真籌劃的工作,與其它假日休閒好象很大程度上並不相關,節前要籌劃春節物資,各種應酬,還有更多的親朋好友要不顧艱難從外地千方百計、想方設法的趕回家,大家其實過年只有一個目的,回家,回家,與親人團聚,在家的人則不斷的準備再準備,大家都在等著團聚的那一刻。毫無疑問,一系列的安排需要付出大量的金錢和精力,過年了,華人古老的傳統,需要在這一時刻認真的維繫和打點一下自己的人際關係和社會關係,不能因為隨便過年而破壞了親情的朋友情誼甚至是工作關係,這不僅需要花費金錢,更需要投入精力,誰都知道,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也許就是人與人的關係了,而古老傳統的春節,就正是維繫人倫和社會關係的一個紐帶,它包括親人和朋友之間。 想來想去,其它所謂的過年,忙來忙去,大家歡聚一堂,有時也就覺得不過就在大年三十和初一了,勞累了一年,除夕之夜,萬家燈火,萬家團圓,火樹銀花,大街小巷,煙花鞭炮映紅了天空,響徹了雲霄,到了初一,不過就是重複的拜年,如今的拜年,親朋好友之間,也隨著科技的進步,大多數由簡訊代勞了,千篇一律的祝福,少了很多過去年代裡的親熱和親和,只剩下了日復一日的吃喝與家常,也許這就是傳統春節的意義,但原本有更多傳統狂歡的民俗,今天卻已經很少了,更多的人剛過完初一或初二,就開始操心回程的車票,那才是天大的事,關係到實實在在一年的生計,春節回家難,節後似乎離別更難,誰都想與父母兄弟姐妹、親朋好友多呆幾天,親情最重要,但似乎工作才最實際,最現實,我很幸運,不需要背井離鄉外出務工,可以與父母在一起,但年復一年的要為了外出的親人們想方設法的弄回程車票,一件比上班更勞心勞力的辛苦事,而且只能成功,不能失敗,那才是真正的累呵。還有那春節期間各種同學朋友同事們的聚會,東奔西跑,雖然樂此不疲,其實樂在其中也是累在其中。 要說過年的乏味,更多程度上則是因為如今的春節已經多少遠離了真正的傳統文化,多了些世俗的新規,基本上年初一後,大街上一定是冷冷清清,除了大型超市賓館飯店,大多數都是關門大吉,如今過年的人們也已經絕少出門拜年,如果不是約好的聚會,基本上是老死不相往來,街面上也沒有想象的舞龍舞獅或其它民俗,沒有想象的傳統文化,除了親人團聚,便沒有其它,出門走走,實在是乏味,泡在父母家裡,與親人們打打麻將,然後吃飯,似乎成了千篇一律的程式,兒子也不會象我們小時候一樣吵著要出門,或者要放煙花,自從將壓歲錢揣進了口袋,就幾乎天天泡在了網上,網路成了孩子們過年幾乎唯一的玩伴,想想自己小時候雖然貧窮但豐富多彩的過年,真的不知道應該為現在的孩子們感到高興還是悲哀。 如今過年很累,也很乏味,這也許只是我個人的感覺,也許是步入中年的我對過去的傳統文化有一種不變的懷念與情感,也許不同的時代,過年也有不同的內容,春節還是同樣的春節,似乎傳統意義的春節有了新的時代的烙印,我在感動於無數華人不顧艱辛、義無反顧的擠車回家過年的同時,在感受到到傳統春節親情和故園情懷的同時,同樣也感受到了一種過年的疲憊與乏味,也許這就是時代的不同,每當從新聞中看到海外華人鬧新春時的龍騰虎躍,看到香港臺灣大街小巷的熱鬧情景,真的感慨萬端,春節的發源地大陸,居然似乎少了太多的傳統年俗。同樣是科技發達的社會,為什麼我們會有這樣一種僅僅將春晚當春節圖騰的奇怪文化?我們是千年古國的現代文化沙漠了嗎?居然有人會在春晚過後一天就可笑的宣稱“為什麼呢”成了08年中國最流行的大眾語言,看來真的要問個為什麼了,大陸的華人現在還有文化嗎?為什麼呢?是什麼把承載著中華文化的春節變得如此支離破碎?為什麼呢? 華人需要過年,讓我想起了一句話:此一時,彼一時,今非昔比。個人感受:過年很累,也很乏味,你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交易風險指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