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京小不點
-
2 # 明清書畫鑑賞
感謝題主:鰲拜前半生忠心耿耿,後半生依然對滿清忠心耿耿。只是歷史成王敗寇有很大程度抹黑鰲拜的成分而已。鰲拜想要取代康熙其實很難考證,一個屢立奇功的老人很難再有指點江山的那種激情。如果鰲拜真要想當滿清的皇帝,早在順治之前他就可以幹了。
鰲拜戎馬一生目睹大清王朝入主中原的強盛,也眼睜睜看到年輕的福臨(順治)差點斷送大清王朝。鰲拜一生奮鬥的心血很詭異地交到了一個八歲的幼小孩子手上。實話講,我要是鰲拜早就滅了愛新覺羅一世滿門。並不是為了皇帝位,而是為了自己數十年的心血和大好的河山。
所以一開始沒有反是因為一開始愛新覺羅氏真把鰲拜當自己人。手握軍權,還是輔政大臣之首。所以到現在我都很難理解鰲拜的罪名:欺君擅權,結黨營私。
鰲拜為王朝東征西戰、浴血沙場的時候你怎麼不說擅權的事。鰲拜手上的權利明明是順治皇帝給的,也正是鰲拜有這樣大的權利讓年幼的康熙有機會成長,不然三藩早就反了,還等你去滅三藩?
康熙羽翼漸豐卻不務正業,鰲拜看在眼裡,痛在心裡。只是他可能沒有想到康熙不是個普通的十四歲少年而已。所以鰲拜衷心與否,在於康熙而不是鰲拜本身。
-
3 # 背影看世界
鰲拜被稱為滿清第一勇士,他隨著皇太極征戰南北,他的勇猛的名聲也貫穿世間,前半生他的確是對皇太極忠心耿耿。這很容易理解,他與皇太極就像哥們一樣,皇太極給他充分的信任。
後期順治帝也尊敬他,當順治帝駕崩之後,又把康熙託付給他的時候,這時候他就開始倚老賣老,所謂功高震主。
康熙當時又是一個小孩,在他眼裡的確是不屑一顧,他覺得康熙是個小孩,一方面他自居功臣,覺得老子當年幫你打下了一半江山,你一個小娃娃就因為血統關係就自然繼承了皇位,還想對我施加號令。心裡不光不服,還表現在表面上。他先後殺害了很多大臣。
康熙,雖然小,但是也屬於千古一帝,少年老成,不然也不會成為千古一帝。康熙也能覺察到鰲拜對他內心裡的不屑和不屈服,心裡也自然是,有疙瘩。但是又不能奈他何,於是自己召集了一些小孩,假裝玩一些遊戲,實際上在佈一個陣。等到機會成熟時,一舉把鰲拜拿下。
但是他也念在鰲拜過去戰功赫赫的情況下,並沒有直接殺了鰲拜,而是把他囚禁於大牢之中。
歷史上很多功臣,最好的結局就是,幫助皇帝打好天下之後,自己隱居山林,不再爭功名,自己也能夠得到善終,而很多人認不清這一點,覺得自己勞苦功高,就要分得一杯羹,最後都沒沒有得到善終。
回覆列表
個人觀點:時機,前半生時機未到而已!
鰲拜是清朝著名權臣,滿洲鑲黃旗人,康熙帝早年的輔政大臣之一,他軍功顯赫,被稱為“滿洲第一勇士”。(圖片來自周星馳版電影《鹿鼎記》)
鰲拜本人隨皇太極南征北戰,戰功赫赫,不僅是一名驍勇善戰的大將,而且也是皇太極的心腹。
清軍入關那年,鰲拜率軍平定燕京,征戰湖廣,馳騁疆場,衝鋒陷陣,為大清王朝的統一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後來被順治皇帝超升為二等公,授議政大臣。
然而,轉折點從順治皇帝駕崩開始,8歲的愛新覺羅·玄燁繼位,按照先帝的遺照,由索尼、遏必隆、蘇克薩哈、鰲拜四大臣輔政權。但是由於索尼年老多病,遏必隆生性庸儒,蘇克薩哈因曾是攝政王多爾袞的舊屬,為其他輔政權大臣所不容,因此鰲拜得以篡權。
自此,鰲拜結黨營私,日益驕橫跋扈,他不顧康熙帝的旨意,先後殺死戶部尚書蘇納海、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臨及輔政大臣蘇克薩哈等政敵,引起康熙帝的極端不滿,後來康熙帝親自設計了一個由一群少年在宮內練習的“布庫”遊戲,將鰲拜擒獲。康熙帝當場宣佈了鰲拜的30條罪狀,按理當斬,不過念鰲拜是三朝元老,為朝廷效力多年,於是免去了他的死刑,並將他拘禁於大牢。
這位征戰沙場,號稱“滿洲第一勇士”的鰲拜,最後竟被一群小孩擒獲,成為清朝歷史上的一則笑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