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852322203936

    三次人口大遷移:

    永嘉之亂,八王之亂之後,西晉的統治能力下降,加上北方少數民族的崛起,最終形成了五胡亂華。在西晉永嘉年間,匈奴人攻破首都洛陽,西晉政權被迫南遷至江東健康(南京),史稱東晉.這一時期,大量北方漢人中的精英不堪忍受異族的非人統治,紛紛南遷,形成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人口大遷徙.使得江南與南下的中原人士有了更多的交流機會,促進了社會文化的發展。閩南話,閩北話,客家話,甚至南通話,基本上都是在這一歷史時期形成的.

    安史之亂,這個我們就要先說說唐朝的兵役制度,唐初的兵役制度是府兵制,古代最基本的行政單位是州,府是軍事單位,幾個相臨的州叫府,相當與現在的軍區,但比軍區要小,府兵是指從府所轄的州中徵集21~60歲的成年男子,每3到6年一次,,定期上番服役,冬季農閒參加軍事訓練,即為府兵。府兵衣糧、馬匹、武器都是自己家為他準備的,所以唐初的兵員戰鬥力都很強,因為府兵的家人都給自己的子弟最好的裝備,這些都是關係到自己身家性命的東西,可是到了後來,因為唐朝實在太有錢了,很多子弟都不願意去當兵,就花錢僱人代替自己去當兵,本華人僱不到就僱外華人,這就變成了募兵制.

    安祿山就是這樣被僱來的,這個人是雜胡,也就是說是個雜了N雜的外華人,據說最早是在現在的遼寧省朝陽市邊境牛養交易市場裡的混混,因為曉通數國語言,人又機靈,從軍之後居然混成一個節度史,所謂節度史,就相當於現在的軍區司令(管的地方沒有現在軍區大),是真正掌握兵權的人物,其實土皇帝一個,這個傢伙大概不甘心做土皇帝,於是造反,做了大燕皇帝,他和他的部下史思明前後兩次攻破長安,前後歷時8年,史稱安史之亂,後來被李光弼鎮壓,順便說一下,這個李光弼也是個外華人.安史之亂之後,中國徹底進入藩鎮割據時代,發展為五代十國,北方為各少數民族政權所控制,漢人不堪忍受,又紛紛南逃,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二次人口大遷徙.這次人口大遷徙根本上改變了華人口地裡分佈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過了北方地區,華人口地理分割槽的中心首次由黃河流域移到了長江流域。

    靖康之難,我們還是先回到五代十國,公元938年,契丹幫後晉皇帝石敬塘打退後唐軍隊,石敬塘把燕雲十六州割給契丹人,趙匡胤陳橋兵變之後,北宋建立,但這一塊地還是被契丹人佔領著,他死後,他弟弟趙光義繼位,對燕雲十六州還是念念不忘,於是出兵攻打,一度打到北京城下,,不過這傢伙運氣不好,被契丹人射了一箭,沒多久就死了,從此以後,宋朝在軍事上就採取保守的防禦態勢,整個兩宋319年間,再也沒有奪取過一寸土地.

    因為開國皇帝是武官造反出身,他怕自己的部下學他發動軍事政變推翻自己的政權,所以在一開始就採取杯酒釋兵權的辦法讓自己的部將交出了兵權,並實行文官帶兵制度,加之當時中國能產馬的燕雲十六粥為契丹人佔領,宋朝的騎步兵比例大概為2:8,整個軍隊戰鬥裡非常低下,到了靖康二年(1127),已經取代契丹人(遼)的金攻陷卞京,徽、欽二宗被俘,北宋覆亡,這就是“靖康之變”。

    康王趙構逃到臨安(今杭州)建立南宋。北方廣大淪陷區的人民不堪忍受金朝貴族的統治和民族壓迫,被迫舉族遷移,南方相對安定的社會環境和大量尚未墾種的可耕地吸引了渴望安居樂業的各地人民,大批王族、官員、士民湧向南方,是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三次人口大遷徙/

    從這三次人口大遷徙中,我們可以看到起因都是因為北方異族的入侵,我也一直強調,中國歷史上是沒有階級矛盾的,只有民族矛盾,中華民族5000年的歷史就是一部漢民族和北方遊牧民族的衝突史,就是一部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的交替史,歷史上每當中原出現一個相對統一強大的政權,北方異族必然也會出現一個相對統一的政權來與之抗衡/總體上來說,基本上都是以北方異族的勝利告終.但是,因為他們在文化上處於弱勢,所以每一次軍事上的勝利最終也會被強大的漢文明融化,並被逐一漢化,最終完成民族大融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和老公異地是怎麼相處的?怎樣才能讓夫妻感情更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