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應該明白,“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出自《論語·八佾》:原文是這樣寫的:“子曰: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翻譯成現在的話就是,看一個人的射藝,主要不在於他是否能射穿箭靶,因為每個人的力量不同的緣故,這是從古以來的規矩。
射箭是古代“禮、樂、射、御、書、數”六藝中的一藝。古代鄉射禮共射三次,第二次以射穿皮質的箭靶為主,故稱“主皮”。《儀禮·鄉射禮》認為“射不主皮”才符合古之禮儀。如漢代的鄭玄解釋說:“禮射,謂以禮樂射也,大射、賓射、燕射是矣。不主皮者,貴其容體比於禮,其節比於樂,不待中為備也。”按照以上朱熹的解釋,主皮是“貫革之射”,也就是說要用箭把皮革貫穿;不主皮就是隻看射箭中與不中,而不看是否貫穿皮革。朱熹進一步認為,孔子之意是要射以觀德,能否貫穿皮革與個人力量有關,而與德性無關,因此貫革之射不值得鼓勵。
這一觀點對今天的教育也有著深刻的指導意義。
我們知道,隨著“兩考”的存在,如今的教育已經把學生的品德教育看得很淡了,所有的教育者和學校看重的是學生能否考上重點中學和重點大學,所以教育重心的偏移實際上違背了教育的本質。
十八大確定的黨的教育方針是: 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我們黨的這一教育方針就明確提出了“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培養目標,並把“立德、樹人”的培養放在了第一位,其實這也是以前我們所說的“紅”。大家都知道,"德”指的是學生的思想品德;所謂的“智體美”,指的是學業和能力的水平。2000多年前偉大教育家孔子,早就意識到了教育這個目標的重要性,所以就提出了“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的這一教育思想。
試想想:一個真正有才能的人,如果他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思想品德卻很惡劣,這樣的人能用他的知識和技能為人民服務嗎?反過來說,如果一個思想品德高尚的人,其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平平,甚至毫無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即使有一腔熱血想為人民服務,拿什麼去服務呢?所以孔子在2000年前就看到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因此提出了這一觀點。這一觀點與我們黨所確立的教育方針是完全吻合的,對現在的教育依然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首先我們應該明白,“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出自《論語·八佾》:原文是這樣寫的:“子曰: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翻譯成現在的話就是,看一個人的射藝,主要不在於他是否能射穿箭靶,因為每個人的力量不同的緣故,這是從古以來的規矩。
射箭是古代“禮、樂、射、御、書、數”六藝中的一藝。古代鄉射禮共射三次,第二次以射穿皮質的箭靶為主,故稱“主皮”。《儀禮·鄉射禮》認為“射不主皮”才符合古之禮儀。如漢代的鄭玄解釋說:“禮射,謂以禮樂射也,大射、賓射、燕射是矣。不主皮者,貴其容體比於禮,其節比於樂,不待中為備也。”按照以上朱熹的解釋,主皮是“貫革之射”,也就是說要用箭把皮革貫穿;不主皮就是隻看射箭中與不中,而不看是否貫穿皮革。朱熹進一步認為,孔子之意是要射以觀德,能否貫穿皮革與個人力量有關,而與德性無關,因此貫革之射不值得鼓勵。
這一觀點對今天的教育也有著深刻的指導意義。
我們知道,隨著“兩考”的存在,如今的教育已經把學生的品德教育看得很淡了,所有的教育者和學校看重的是學生能否考上重點中學和重點大學,所以教育重心的偏移實際上違背了教育的本質。
十八大確定的黨的教育方針是: 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我們黨的這一教育方針就明確提出了“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培養目標,並把“立德、樹人”的培養放在了第一位,其實這也是以前我們所說的“紅”。大家都知道,"德”指的是學生的思想品德;所謂的“智體美”,指的是學業和能力的水平。2000多年前偉大教育家孔子,早就意識到了教育這個目標的重要性,所以就提出了“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的這一教育思想。
試想想:一個真正有才能的人,如果他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思想品德卻很惡劣,這樣的人能用他的知識和技能為人民服務嗎?反過來說,如果一個思想品德高尚的人,其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平平,甚至毫無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即使有一腔熱血想為人民服務,拿什麼去服務呢?所以孔子在2000年前就看到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因此提出了這一觀點。這一觀點與我們黨所確立的教育方針是完全吻合的,對現在的教育依然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