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萌玖柒

    就字面上來看,45天指的是小暑、大暑、立秋三個節氣的天數。

    在小暑節氣開始之前下過雨的時候,標誌著雨季的到來,在這45天之內不會缺雨,“頭伏有雨,伏伏有雨”,告別了乾旱的天氣。

    這45天就不用耕牛耕地了,該耕牛休息享服了,“六月連陰吃飽飯”,該下雨時下雨,該晴天時晴天,正是農民種地所盼望的好時光。

    農民種地不斷的總結經驗,充分利用大自然,獲取糧食大豐收,時刻開動腦筋,心裡充滿著希望,這都是過去的老思想老規矩。

    現在改革開放科技發達,農業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去哪裡還能找到耕牛呢?耕牛也都變成奶牛肉牛了。

    耕牛耕地所用的工具,也都成了古董, 耕牛耕地的場景也都畫在了牆上。

    靠天等雨的時代也都過去了,“不種麥子吃白麵,不種芝麻吃香油”,已經成了現實,還能再好過到什麼程度。

  • 2 # 三農問題探討者

    不請自來!

    首先交待一下,這裡的暑即是伏的意思。在我們這邊是這樣說的:雨打小暑頭,黃梅倒轉頭。

    俗話說得好:夏至三庚數頭伏!今年的入伏時間是七月十一日!也就是說,再過幾天就將迎來一年之中,最為炎熱的三伏天了!冷在三九 熱在三伏嗎!

    而根據天干地支推算,今年的三伏天總計達到四十天!頭伏和末伏都是十天,中伏有二十天!

    即:頭伏:7月11日——7月20日。

    中伏:7月21日——8月9日。

    末伏:8月10日——8月19日。

    而在我們華東地區,三伏天都與梅雨季節撞臉。又被稱為:黃梅天。

    梅雨季節最大特點就是雨水充足,空氣溼度大,再加上三伏天的高溫,給人的感覺是上蒸下煮,悶熱難耐……!

    而關於題主的問題:雨打小暑頭,45天不耕牛!是啥意思?

    雨打小暑頭,就寓示著在長達三四十天的三伏天中,正應了那句農諺,所謂頭伏有雨伏伏有點雨。雨水量充足!甚至造成嚴重的洪澇災害……!

    這句話是指的六七十年代,農民種地完全是靠天收的時代!無論遇到乾旱還是洪澇災害,都能將辛辛苦苦種植的各種農作物,化為烏有,造成顆粒無收的局面發生!

    而雨打小暑頭,黃梅倒轉頭,意思就是剛剛過去的梅雨季節,將再次重來!一年之中一個梅雨季節,都能造成嚴重的洪澇災害,而一年之中經歷兩個梅雨季節,無論時間上還是降雨量,再加上陰雨天氣農作物缺少Sunny,農作物就無法實現光合作用,為植物的生長提供養分!收成還能好嗎!

    而四十五天不耕牛!說得則是,農田經過兩個梅雨季節的降水,早已經全部淹沒在了水中!而在過去又沒有象現在的排灌站設施,只能眼睜睜地望著洪水慢慢地自然退去!這一反一復,四五十天的時間裡,根本無須用到耕牛!

    這就是,雨打小暑頭,四十五天不耕牛的意思……!

  • 3 # 農村威哥962

    小暑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也處在三伏天中,也是一年最熱的階段,俗語說的好“冷在三九,熱在三伏”,在以前老人也根據不同節氣總結了很多的俗語,以備後期管理和種植莊稼,起到一個預測後期的天氣和收成,比如今天咱們說的“雨打小暑頭,45天不耕牛”。

    其實小暑節氣處在三伏天的開始,伏天也是全年最熱的階段,人們也會躲避高溫天氣,蟄伏起來,也就是不易出外勞作的意思,夏季農作物已經種植結束,也將要開始茁壯成長,其實“雨打小暑頭,45天不耕牛,說的就是這個時候,地裡已經沒有太多的農活,加上天氣的炎熱,不利於出外勞作,45天指的是三個季節,分別是小暑,大暑,立秋,三個節氣基本處在三伏天。

    上半句“雨打小暑頭”另一個解釋的意思是說,以前老人都會根據節氣當天的天氣,推測整個節氣乃至後期雨水,這裡說的小暑節氣當天,如果出現降雨,那麼後期雨水將會增多,乃至整個三伏天都會降雨頻繁。

    與之類似的俗語還有“頭伏有雨,伏伏有雨”,“水打初頭伏,夜夜水長流,從這裡就能看出,如果小暑節氣出現降雨,那麼後期雨水就會多,乃至整個伏天都會雨水充足,對於夏季農作物就能茁壯成長,相對的人和牲畜就能歇息一段時間,直到秋天的到來,相對的天氣也會比較涼爽,對於種植土地也是相對豐收的一年。

    其實這些俗語也具有地域性的,比如有些地方的俗語“淋伏天,曬伏尾”,“雨打伏頭,曬死老牛,這些俗語說的就是入伏前後雨水多,而到後期末伏就會幹旱。

    從這裡就能看出,咱們國家土地面積大,俗語也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有些俗語不能代表全部,但是這些俗語都非常具有實踐性,在現在農村老人常說“十諺九真”,所以這些農諺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也代表當時老人的聰明與智慧。

  • 4 # 樹德漢碩

    雨打小暑頭,45天不耕牛。這話作過農民的人是理解的,不做農民,有的就一時理解不了。小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代表未月的節,以陽曆來說,多在7月7日上下,這時太陽到達黃經105度。從小暑開始,炎熱盛夏登場,小暑逢庚數伏,熱在三伏。小暑有雨無雨,對未來天氣有應兆,習慣上會以小暑有雨無雨對未來天氣作預期判斷。

    小暑雨淋頭,45天不耕牛。這話有誇張,但在告誡人注意重視。其意是,交小暑節氣,下了雨,會預示有一段陰天的連綿雨,會影響正常的農耕收與種。種作要有雨,但下連綿雨又會影響收種。45天表示很長一段時間,以節氣說已跨三節氣,若三節氣長時間無法使用耕牛耕作,就會錯過種作時機了,這是對農業不利的,是在告誡人要注意重視。

    小暑一聲雷,倒轉做黃梅。

    小暑少落雨,熱得像火爐。

    小暑起燥風,不是好天公。

    小暑起南風,綠豆似柴篷。

    小暑怕東風,大暑怕晚紅。

    小暑不熱,五穀不結。

    小暑打雷,大暑打堤。

    小暑無雨,餓死老鼠。

    小暑南風十八朝,曬得南山竹也焦。

    小暑若刮西南風,農家忙碌一場空。

    小暑頭上一點漏,拔掉黃秧種綠豆。

    小暑無雨十八風,大暑無雨一場空。

    ……

  • 5 # 空谷菀幽蘭

    “雨打小暑頭,45天不耕牛”的意思是,如果在小暑節氣這一天是陰雨天氣的話,那麼未來45天的時間裡,降水會很充沛,由於田地裡太過潮溼,牛不能下地耕作,所以農民和耕牛在45天的時間裡會很清閒。對於農民而言,小暑節氣下雨是一件好事,因為農民除了不用下地幹農活以外,45天的時間裡降水充沛,對農作物的生長也有好處,因此小暑下雨還是農作物豐產的象徵。

    小暑是二十四節氣的第11個節氣,按照俗語的說法,如果在小暑節氣下雨的話,未來45天的時間裡降雨都會很充沛。眾所周知,每個節氣之間相差15天,所以45天便是從小暑後的三個節氣,這三個節氣分別是大暑、立秋和處暑,也就是說,如果在小暑節氣下雨的話,那麼從小暑開始,一直到處暑,這中間3個節氣的降水都會很多。

  • 6 # 藍光之翼

    以前人們根據長期的觀察,發現天氣的變化存在著一定的規律,而這種規律就被稱為“大氣的韻律活動”,意思就是天氣的變化規律,就像音符一樣,每個音符之間看似沒有聯絡,但是放到一起就有了關係。

    人們發現,如果小暑當天下雨的話,之後的雨水就會較多,長時間的連陰雨天,連耕牛都用不到了。那麼四十五天這個數字也是根據節氣來定的,人們認為一個節氣十五天,三個節氣就是45天。意思就是從小暑到處暑,三個節氣之內,雨水都會比較多,處暑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意思就是炎熱的天氣結束了。可見,小暑天下雨,對其後天氣的晴雨還是有一定預報作用的,有經驗的農民朋友就可以以此為參考,來進行下一步的作物管理規劃。

    人們把每個季節的三個月分別稱為:孟月、仲月和季月,比如夏季的三個月就是孟夏、仲夏和季夏,而小暑節氣正是季夏的開始,也是未月的開始。

    所謂“小暑”,指的就是小熱,當然這種小熱是相對於大暑來說的,人們常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意思就是小暑就是炎熱天氣的開始,意味著三伏天即將到來,一年中最熱的天氣就要來了。而干支歷的月份最能表達這種氣溫變化的規律 ,隨著鐘錶的進入,人們才逐漸拋棄了干支歷。

  • 7 # 泉景

    “雨打小暑頭,45天不耕牛”,是流行於華北、華東,黃淮一帶的一句農諺語,意思是指,如果小暑前幾天一直下雨的話,這個夏季就會陰雨綿綿,雨水較多,不能再到地裡去耕作了。

    對一些較為乾旱的地區,這是對雨水的一種渴盼;而對於雨水較多的地區,則是無法進行耕作的擔憂。

    這句話裡所說的耕牛,其實不僅僅是讓牛幹活的意思,其實是指莊稼地裡的所有農活。因為過去很多農活要靠耕牛,所以就用了耕牛泛指農活。

    45天的意思,就是指的整個夏天,因為從小暑節氣到處暑節氣,應該是45天左右。處暑是被人認為暑涼交替的節氣,等過了處暑,天就涼下來了,三伏天也正式結束了,夏天就過去了,進入了涼爽的秋季。

    在中國廣大的農村地區,流傳下來許多諺語,也許這些諺語所表達的意思並不是很確切的,但這是對常年生活習俗的積累和發現,還有些是對美好生活的願望。

    與這句諺語相對應的諺語還有“有錢難買五月旱,六月連陰吃飽飯”、“寧見七月半的鬼、不見端午節的水”等等。這些只能讓朋友們有所借鑑,不能全信。

  • 8 # 農人後浪

    “雨打小暑頭,45天不耕牛”這句話應該是錯誤的,是故意沒說全誤導人的。

    45天正好是一個節點,其中包括了3個節氣,雖然說現在天氣變化與古代的時候可能有很大的不同,但在我過農村最具有農業指導意義的還是“陰曆”,具體“陰曆”是什麼,可能現在有很多人已經不懂了,這以前我專門介紹過,這裡就不贅述了。

    總之,我們要知道“陰曆”將一年分成了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氣之間相隔正好15天。我小時候上小學的時候,課本上酒教二十四節氣歌,但現在我兒子上5年級的時候了,還不知道有二十四節氣。

    小暑,之後的兩個節氣,大暑和立秋,加上小暑正好是45天。

    “雨打小暑頭,45天不耕牛”,這句話正確的理解應該是“雨打小暑頭,45天不用耕牛”。

    如果這樣理解就非常明確了,意思就是小暑之前或者之後幾天如果下雨,那麼在以後的45天裡耕牛就可以好好休息,基本不用工作了。

    小暑一般在每年陽曆的7月7左右,特別是北方,小暑到了也就意味著一年的雨季即將到來,同時也是三伏天的開始,而小暑下不下雨,往往就代表在三伏天,莊稼生長最迅速的時候,雨水是否充足。

    以前農業看天吃飯,對自然降水的依靠程度太大,而小暑如果降水,一般情況下,雨季的降水量會比較充沛,也預示著連陰天的到來。

    “連陰天,吃飽飯”,雨水充沛,雷雨天多,莊稼長勢養生,正是農民所期盼,同樣小暑下雨,往後的45天內,一直到立秋,本來耕牛的使用頻率就會降低。

    如果小暑下雨,連陰天,雨季,莊稼正在生長,耕牛就可以好好的休息了。

    民間有很多諺語,都是古人根據天氣變化總結出來的經驗,一直到現在都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像我們農村,啥時候該種什麼穀物,哪個節氣該做什麼樣的事,老人們一般都說的頭頭是道,而遵循這這些古老的諺語,種莊稼,一般就不會出什麼打錯。

    現在很多人覺得有現代化的機器,有天氣預報,就覺得種地不用學,跟著預報走就可以了。其實,這都是錯誤的,天氣預報可以精確到未來半個月的天氣,但它絕對不會告訴你,今天該種啥,更不會告訴你如果小暑下雨了,未來45天,你應該幹什麼。

  • 9 # 山水人在桂林

    俗語作為民間口口相傳的語句,常常是對人文及地理等各方面生活的總結。在古代,由於教育不普及,很多民眾都是文盲,所以大家就透過俗語這種最容易傳播的方式將前人的經驗總結傳承下來。“雨打小暑頭,45天不耕牛”的由來也是如此,這是古代農民給後人傳播耕種經驗時,對小暑這個節氣時的天氣總結。

    小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多是在每一年的七月中的六、七、八號。在這一天,太陽達到了黃經中的105度,進入逐步開啟盛夏的時間點。這個時間點,無論對於南方還是北方都十分重要,在北方正是收割冬小麥等冬春季節種下的農作物的關鍵時候,南方也逐漸進入農村最忙碌的“雙搶”季節。如果這時候出現雨季,將對農業生產造成很大的影響,最主要的就是農作物無法收割,導致土地也無法耕種,從而耽誤了下半年的農時。

    古人透過長時間觀察總結規律,發現小暑節氣這一天下不下雨,對後續的天氣預兆比較準確,發現假如在小暑這一天出現下雨的天氣,那麼後續很容易出現連續降雨的天氣,從而影響後續的農業生產。“不耕牛”其實就是無法進行土地耕作的意思,而這裡的“45天”其實是一個概略的形容詞,表示一段較長的時間。

    古時候,由於條件有限,也無法解釋為何小暑下雨,後續就會雨水就會多的原因,但是這個規律確實存在,對農耕影響非常大,所以就形成了這麼一個俗語流傳了下來。

    小暑下不下雨為何會對後續天氣起到這麼一個比較準確的預兆呢?我個人認為是小暑過後,中國及周邊氣溫整體呈上升的階梯形勢,中國陸地雨水來源為太平洋的水蒸氣,溫度升高海水蒸發速度增加,水蒸氣中水汽含量也隨之增加,帶到中國陸地的雨水也增多。在溫度最低的小暑如果都出現降雨,後續溫度更高的時候,出現降雨的機率也會大大增加,從而起到的一個預示的作用。

    當然,“雨打小暑頭,45天不耕牛”這樣的天時的俗語,對天氣雖然有一定的預示作用,但是不會完全準確,因為影響降雨的因素有很多,一旦出現某些因素的改變,天時也會隨之改變。尤其是科學進步的今天,我們已經可以透過人工干預,使雨水提前或者延遲降下。

  • 10 # 玄老弟

    以前聽父母說過“雨打小暑頭,45天不耕牛”。的字面意思是說:如果小暑這一天下了雨的話,隨後的45天裡會陰雨連綿,下個不停,家裡的耕牛也無法上地裡耕作。其意思就想告訴我們後人,如果小暑當天下雨的話,後期天氣降雨天數會增多多,下個不不停,因持續的梅雨天氣,使牛長時間也不能上地裡耕種,預示小暑這一天如果下雨的話,是年景不好的預兆,由於陰雨連綿使成熟的夏糧無法收穫,秋糧作物長時間見不到Sunny而徙長倒伏或壞爛在地裡,造成嚴重減產的後果。然而俗語中所說的"45天"意思就是時間太長(降雨天數太久)。

    另外科普:小暑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一節氣,也是夏天的第五個時節,視太陽到達黃徑105度時為小暑節氣,古歷上稱"鬥指辛為小暑,斯時天氣已熱,尚未達淤極點,故名也。"其意就是,到了小暑天氣已經開始熱起來了,但還不是到最熱的時候,所以叫小暑。在夏天的節氣中,小暑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氣,因為小暑正值初伏前後,空氣溼度溫逐漸增加,天氣由乾熱轉為悶熱,時常會出現強對流的雷雨天,小暑的來到預示炎熱酷悶的夏天即將拉開序幕,天氣慚漸悶熱起來,到大暑三伏天熱度將達到最大值,正如民間俗語所說的"小暑過,每日熱三分","熱在三伏,冷在三九"的說法。小暑節氣在每年的公曆7月7日或8曰交節,今年小暑節氣在公曆7月7日交節,在古代,小暑是農民生活的轉折點,過了小暑節,中國大部分地區夏糧作物已成熟收割,有些地方已打碾入庫,因而他們把一年的小暑節非常看重。而且他們在漫長的生活實踐中覺察到,小暑這天的天氣變化可預測後期的天氣和收成好壞,所以在民間就有了千古流傳下來許多關於小暑的農諺俗語,俗語"雨打小暑頭,45天不用牛"就是其中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有人說一些整天遊手好閒的男生卻不缺女性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