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嗝屁鏟屎官

    一、沒有對APP做大量測試,出師未捷身先死

    APP產品沒有做過測試的就上線,等於自殺行為。這絕對是APP運營大忌中的大忌!APP上線之前就應該做好完善的測試工作,以確保APP的質量:確認APP做到了產品經理所期望的事情,以及APP用正確的方式完成了這個事情。

    如果沒有測試APP,新使用者在來到你的產品面前,出現了嚴重的bug,他們會立即離開。

    如果沒有測試APP,有些在APP開發過程的缺陷就不能夠被發現,也談不了產品優化了。

    如果沒有測試APP,使用者的真正需求或者其他需求可能不被發現和滿足,也會導致流失。

    “足記”這款APP大家肯定不陌生,作為在微信朋友圈上刷屏的爆款APP產品,現如今陷入了窘態,使用者流失得非常嚴重,在業內還產生了名為“足記式煩惱”的網際網路名詞。足記為什麼在成為爆款之後沒有持續發展生命力?原因在於沒有重視上線前的測試。尤其是現在的網際網路環境下,特別容易誕生爆款APP,但是也很難避免曇花一現。

    (此圖用足記APP製作)

    因為很多創業團隊在起始做APP營銷時,沒有重視大力拉新前的測試工作,爆款打造出來了,但是BUG不斷,給團隊造成了很多麻煩。一邊客服陪著笑臉跟使用者解釋,另一邊程式猿加班熬夜不斷改BUG,非常狼狽。

    關於APP測試,讓團隊全體都參與APP測試,首先要過了自己那一關,才能把自己的產品往外推。除此之外,最好是找專業的測試團隊或者測試工具去完成,提高效率之餘,也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達到最好的測試結果。

    二、沒有培養APP的種子使用者

    APP從0到1萬用戶的冷啟動,是現在網際網路產品運營談得比較多的話題,積累一定數量的種子使用者似乎成了每個產品運營掛在嘴邊的事情。為什麼現在APP類產品培養種子使用者那麼重要?有的人會說,APP產品第一階段的運營目標就是拉來第一批使用者,開始建立和競爭對手的壁壘。然而,這種想法顯然是錯誤的,種子使用者不等於初始使用者。

    《從零開始做運營》的作者張亮在知乎上有關於種子使用者的回答:

    1、“種子使用者是第一批使用者,他們奠定了產品的基礎,你的產品會有什麼樣的使用者,種子使用者是起決定因素的。”

    2、“種子使用者感知到的好與不好都會形成口碑傳播。”

    3、“種子使用者會更積極地參與到產品的建設中,包括產品的發展和功能建議,如果種子使用者給出的建議能夠快速、認真地分析,那麼對產品的幫助會非常大。”

    從這三句話當中,我們可以總結一下種子使用者的特點:

    他們的痛點跟產品需求是高度吻合的,而且比一般使用者更加強烈。

    他們敢於使用新的APP產品,即使知道這個APP還不夠完善。

    他們非常願意為產品提供反饋和建議。

    他們會影響產品的未來走向。

    說到這裡可以分享一個知乎關於種子使用者的小故事:

    知乎的種子使用者幾乎全部來源於IT創業圈的專業人士,其中也有不少的媒體人或者行業評論員,無一不體現了這個知識分享圈子的專業程度。知乎創始人周源最開始採用的是“熟人策略”,附邀請碼發郵件邀請好友。在2010年上線前的兩週就邀請到大概200個使用者,在這階段外界是很難拿到邀請碼的,所以知乎在初始階段幾乎是全封閉的運營環境。

    (知乎001號員工周源)

    在知乎的使用者數量快到2000人的時候,出現了李開復、雷軍等IT圈名人貢獻了各種高質量的問答,也因為社群的純潔性被保護得很好,他們很願意把知乎當做首選的發聲平臺。知乎在發展的前兩年一直用邀請碼註冊的方式維護社群的專業性,這樣子形成了第一批種子使用者。一直到2013年3月知乎完全開放註冊,才在越來越廣泛的話題領域裡有了更大的發展。

    知乎用了兩年積累種子使用者,如今其產品生命力也有目共睹。我們運營一款產品的時候也應該慢下來,想想我們想要的是什麼。APP產品的第一階段運營目標並不是大力拉新,而是積累種子使用者,並且發揮種子使用者的作用來完善產品,以此來避免在大量新使用者湧入之後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三、沒有對APP做過產品調研分析

    何謂產品調研?就是對所運營的APP做一個全方位的調查分析總結,包括APP的目標使用者、使用場景、市場需求、產品形態、行業現狀分析、競品分析、自身產品優劣勢分析、新機會等。為什麼推廣APP之前要做產品調研分析?其實是因為每一個關鍵點都影響著你對APP拉新過程中的打法和結果。

    目標使用者:不知道目標使用者是誰,還想做APP拉新?我們知道目標使用者是誰,喜歡在哪裡,喜歡什麼,我們才知道怎麼找到他們,怎麼到達他們。

    使用場景:瞭解我們的APP產品的使用場景是怎樣的,這樣有助於幫助我們在拉新的時候以什麼樣的場景化文案去吸引目標使用者。比如活動和盒子是一款透過SDK埋點來幫助APP等應用在活動運營中實現精準做活動的SAAS工具,那麼在拉新的時候儘量多展示在APP實際場景中的應用等內容。

    市場需求:正因為有這樣的市場需求,所以我們的目標使用者需要我們的APP。如陌陌這個社交APP,切中了現在大量的單身男女想要“脫光”但不知道怎麼拓展社交圈子的需求,解決了年輕男女的陌生社交問題。

    產品形態:在《網際網路運營之道》中提及:產品形態決定了運營模式,不同品類有著完全不同的產品形態,因此,對運營的要求也各不相同。這裡不開展太多闡述,有興趣的可以檢視這本書。

    行業現狀分析:針對所要做拉新的APP行業,做一個垂直分析。這樣可以在拉新的時候有針對性,對行業瞭如指掌,無論是作為BD商務,還是新媒體運營,在對外發聲的時候都能塑造你的專業感。

    自身產品優劣勢分析與競品分析:瞭解競品的優劣勢、推廣渠道與策略,我們也可以從中篩選出優質的推廣渠道,也能針對自家APP與競品APP的差異性,找出突破點去做有效的拉新。

    說了這麼多點,還是在強調大力拉新之前必須弄清楚各方面的形勢,以便於在做APP拉新的時候不會盲目,更高效精準。

    四、沒有對APP進行最佳化改進

    想象如果你要去參加一個高階舞會,沒有精心打扮就素面朝天去參加,肯定不受待見,說不定還被當做服務生使喚!對於APP產品也一樣,沒有經過產品最佳化改進的APP,拉了新使用者之後也很可能因為你的產品還不夠好而被使用者嫌棄,繼而棄用了你的APP,得不償失。

    怎麼最佳化改進自家的APP?其實前面三點都是讓APP不斷最佳化改進的方式:

    1、在APP測試的過程中,發現了bug和體驗不流暢的地方,可以立即修改bug和改進使用者體驗;

    2、種子使用者可以向你反饋產品意見和提供最佳化建議;

    3、分析自身產品優劣勢的時候可以提供最佳化方案。

    比如上圖中豆瓣新增了5個新功能,做了一個最佳化;而IKEA Store只是最佳化效能,清單則是修復BUG。就算是上線運營已久的APP也在不斷最佳化體驗和提高使用價值,那在進行大力拉新推廣動作之前,做好了最佳化能夠減少流失,避免失誤。

    五、運營推廣人員沒有深度體驗APP

    身邊有很多APP運營人員,他們玩APP都很6,甚至可以稱他們為APP體驗家。因為在這個行業,就要深入這個行業。運營購物類APP,手機上的淘寶京東天貓唯品會聚美優品蘇寧國美蘑菇街美麗說良倉有貨......應該都快撐爆了手機。

    不僅如此,對自家APP更是瞭如指掌,就算是一個小小的簽到活動,也能分析出是連續簽到還是累計簽到,不同的簽到方式有不同的運營目的,比如連續簽到是為了提高APP的DAU(日活躍),累計簽到是為了提高APP的留存和掌握使用者的留存情況。

    如果運營推廣人員沒有深度體驗自家的APP相關產品,重點分析出自己的APP打哪些關鍵詞,在推廣的時候很容易言之無物,沒有著力點,進而拉新過來的使用者也不一定很精準,反而會浪費一些力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就業考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