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主要組成有:
1、岩石圈
地球岩石圈指地球的地殼和地幔圈中上地幔的頂部.從固體地球表面向下穿過地震波在近33公里處所顯示的第一個不連續面(莫霍面),一直延伸到軟流圈為止。
2、水圈
水圈(Hydrosphere)是地球外圈中作用最為活躍的一個圈層。它與大氣圈、生物圈和地球內圈的相互作用,直接關係到影響人類活動的表層系統的演化。
3、生物圈
生物圈主要由生命物質、生物生成性物質和生物惰性物質三部分組成。
4、大氣圈
大氣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氣體圈層,它包圍著海洋和陸地。大氣圈沒有確切的上界,在2000 ~ 16000 千米高空仍有稀薄的氣體和基本粒子。
擴充套件資料:
地球表面的主要特徵有:
1、三態轉換
由於地球距太陽遠近適中,具有適宜的溫度;其形狀大小適宜(半徑6378公里),使它表面吸引了適量的水和大氣並保持一定的壓力,造就了地表固態、液態、氣態三種形態物質共存並互相轉化的複雜形態。
2、地球內力
所謂地球內力是指地球的構造力,來自地球內部,在地球表層清晰明顯地表現出來,諸如火山、地震、岩漿活動、地殼隆起和沉陷等等。
3、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即指以太陽輻射為基本能源而產生的風化作用、流水作用、風蝕作用等,它透過物理化學變化、物質的侵蝕、搬運、堆積作用極力消除內力所造成的起伏,總的作用趨勢是夷平地表,其影響深度僅限於地表以下幾米到幾十米的深度。
4、中介作用
生物圈是地球表層物質、能量流所維持的一層薄薄的有機膜,它起到了太陽能與無機界之間的中介作用。
5、人類活動
人類的出現使地球表層發生了質的變化,也構成了區別於其他層圈的突出特徵。人類改變大氣圈,造成溫室效應、熱島效應,甚至控制區域性環流;人類改變水迴圈、創造人工地形,從根本上改變了生物界的面貌等等。
地球表面主要組成有:
1、岩石圈
地球岩石圈指地球的地殼和地幔圈中上地幔的頂部.從固體地球表面向下穿過地震波在近33公里處所顯示的第一個不連續面(莫霍面),一直延伸到軟流圈為止。
2、水圈
水圈(Hydrosphere)是地球外圈中作用最為活躍的一個圈層。它與大氣圈、生物圈和地球內圈的相互作用,直接關係到影響人類活動的表層系統的演化。
3、生物圈
生物圈主要由生命物質、生物生成性物質和生物惰性物質三部分組成。
4、大氣圈
大氣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氣體圈層,它包圍著海洋和陸地。大氣圈沒有確切的上界,在2000 ~ 16000 千米高空仍有稀薄的氣體和基本粒子。
擴充套件資料:
地球表面的主要特徵有:
1、三態轉換
由於地球距太陽遠近適中,具有適宜的溫度;其形狀大小適宜(半徑6378公里),使它表面吸引了適量的水和大氣並保持一定的壓力,造就了地表固態、液態、氣態三種形態物質共存並互相轉化的複雜形態。
2、地球內力
所謂地球內力是指地球的構造力,來自地球內部,在地球表層清晰明顯地表現出來,諸如火山、地震、岩漿活動、地殼隆起和沉陷等等。
3、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即指以太陽輻射為基本能源而產生的風化作用、流水作用、風蝕作用等,它透過物理化學變化、物質的侵蝕、搬運、堆積作用極力消除內力所造成的起伏,總的作用趨勢是夷平地表,其影響深度僅限於地表以下幾米到幾十米的深度。
4、中介作用
生物圈是地球表層物質、能量流所維持的一層薄薄的有機膜,它起到了太陽能與無機界之間的中介作用。
5、人類活動
人類的出現使地球表層發生了質的變化,也構成了區別於其他層圈的突出特徵。人類改變大氣圈,造成溫室效應、熱島效應,甚至控制區域性環流;人類改變水迴圈、創造人工地形,從根本上改變了生物界的面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