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腦洞大開的歷史
-
2 # 歷史有知社
我們都知道在清末民初時期,政治暗殺事件風起雲湧,如徐錫麟刺殺安徽巡撫恩銘、吳樾刺殺出洋五大臣、李沛基刺殺廣州將軍鳳山、彭家珍刺殺良弼、汪精衛刺殺攝政王等等。革命黨人前赴後繼,而滿清勳貴卻驚魂失魄、整日惶恐不安。我們都知道,在辛亥革命前夕到1926年廣州國民政府組織北伐的期間,革命黨都沒有一支真正屬於自己的武裝力量。
然而,辛亥革命之所以能一舉而功成,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革命暗殺的功效。在暗殺如此風起雲湧的背景下,各地的督撫早已不敢輕易得罪革命黨人,即便發現了革命黨人的活動,要不假裝不知,要不“禮送出境”。汪精衛刺殺攝政王也是如此,並非出於滿清勳貴的仁厚,而是滿清已經漸漸失去了對天下的掌控。在此情況下,殺了汪精衛的話,日後其生活將更不得安穩。而進入民國時代,政治暗殺與血親復仇更是枚不勝舉, 如宋教仁、陶成章、陳其美、廖仲愷、孫傳芳、王亞樵等等都死於刺殺。
吳樾在其遺著《暗殺時代》一書中寫道:夫排滿之道有二:一曰暗殺,一曰革命。暗殺為因,革命為果。暗殺雖個人而可為,革命非群力即不效。今日之時代,非革命之時代,實暗殺之時代也。
此暗殺形態並不簡單等同於現今的恐怖活動,革命暗殺乃是針對滿清勳貴,而今天的恐怖分子卻將矛頭指向了無辜的平民。那麼,是什麼原因而引發了這暗殺時代呢?中國的暗殺政治,在秦統一天下之後,就已經基本結束了。而熟悉日本幕末時期政治形態的,都很清楚在日本的幕末時期,也是暗殺盛行的時代。而清末革命黨卻幾乎都有留日的背景,當時的日本是中國學習的榜樣,這革命暗殺的手段也是取法於日本。
而開啟日本與中國的暗殺時代,卻源於幕末的一場著名刺殺事件,即為:“櫻田門外之變”。1853年7月,美國以炮艦威逼日本開啟國門(黑船事件),而其他西方列強也緊隨美國之後,紛紛向日本提出了通商的要求。日本面臨著空前的危機,而在日本的國內出現了兩派的政治主張。一派以幕府大老井伊直弼(彥根藩藩主,戰國時期的德川四天王之一井伊直政之後)為首,見識了西方列強的船堅炮利,主張和平開國。另一派以德川齊昭(水戶藩藩主,德川御三家之一)為首,強烈主戰(即攘夷派)。
兩派除在“開國通商”的觀點相左外,而在將軍繼嗣的問題上更是水火不容。第13代幕府將軍德川家定無後,按規定可由御三家(水戶藩因犯風水上的忌諱,而被排除在外)、御三卿之中迎立一位養子以作為幕府宗家的嗣子。井伊直弼主張擁立紀州藩(御三家之一)的德川慶福(14代幕府將軍)為將軍嗣子(先前幾任幕府將軍也來自紀州藩)。而德川齊昭卻主張擁立自己的兒子一橋慶喜(15代幕府將軍,被過繼給了御三卿之一的一橋德川家)為將軍嗣子。最終,井伊直弼在將軍繼嗣的問題上勝出,成功擁立了德川慶福為將軍嗣子。
水戶藩雖是德川御三家之一,在政治思想上卻是幕府宗家的命中剋星。日本天皇已經喪失權力近七百年,而水戶藩卻尤其尊崇儒家的朱子學說,在水戶藩帝二代藩主德川光圀主修的《大日本史》中,全書都貫徹了儒家的那種“大義名分”的尊皇思想。使得尊皇思想在水戶甚為盛行,被稱為水戶學說,而這也是“倒幕運動”的思想源頭。
最終,水戶藩因為在“開國通商”與“將軍繼嗣”問題上與幕府大老井伊直弼的矛盾衝突。於安政6年(1859年),德川齊昭與越前藩(德川旁系)藩主松平慶永、尾張藩(御三家之一)藩主德川慶恕、兒子一橋慶喜(御三卿之一)等不時擅自到江戶城抗議,以詰問井伊直弼。德川齊昭等人的犯上,迎來了幕府的最終處罰決定。德川齊昭被勒令永蟄居(終身閉門),松平慶永等人也都受“隱居謹慎”(禁閉)處分不等。同時,受株連的公卿、大名、藩士等達一百多人,而吉田松陰(長州藩藩士,日本近代著名思想家,主張武力倒幕)、橋本左內(福井藩藩士)等八人被斬首,此即為安政大獄。
水戶藩受此嚴重處罰(也有其他主張攘夷的藩被處罰),使得水戶藩藩士群情激昂。有些激進的藩士便決定暗殺井伊直弼以復仇,為免連累本藩,便紛紛脫藩而先成為了浪士。1860年3月,17名水戶浪士、1名薩摩浪士,被後世合稱為“櫻田十八士”,於井伊直弼進城的必經之路--櫻田門附近埋伏等候。雖然井伊直弼的護衛在人數上(60多人)佔有優勢,但因措手不及而被“櫻田十八士”得手,井伊直弼最終被取下首級,是為“櫻田門外之變”。
雖在“櫻田門外之變”之前,日本的歷史上也有很感人的武士為主人復仇事件,如赤穗四十七義士事件等。但“櫻田門外之變”卻是一場以政治為目標的成功暗殺事件,深刻影響了後來的日本政治。而後來日本有許多政治人物死於暗殺,如大久保利通、原敬、犬養毅、高橋是清、齋藤實等,亦是受“櫻田門之變”之影響。而中國清末民初的暗殺政治,又是深受了日本的影響。
回覆列表
“誰是革命的障礙,就把誰搬開”,革命黨人曾以為“暗殺”是革命取得成功的捷徑,所以當時暗殺成風,出現了不少刺殺死士和被刺殺的倒黴官員,有名的刺殺事件如徐錫麟刺殺巡撫恩銘,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最具有想象力的暗殺計劃大概要數陶成章,他嫌一個一個去找機會刺殺太費事,打算在北京開個妓院,等清朝大員們來happy時予以滅口,不過這事兒未能付諸實施。
暗殺=革命成功,革命黨人顯然太天真了。地球缺了誰都轉,殺幾個大官,清朝不會自動滅亡,有能力又想做官的人多了去,是殺不完殺不盡的——何況刺殺成功也不是那麼容易。
不過,革命黨人的暗殺也間接促成了清王朝的滅亡,不過不是革命黨人自己完成,而是借了袁世凱的手。作用最大的刺殺事件不那出名——彭家珍刺殺良弼。
良弼何許人也?
禁衛軍統領。京城內保護皇帝和王公貴族的部隊就是禁衛軍了,並非袁世凱控制,而是他的對頭良弼指揮。此人曾留學日本士官學校,非常強硬,反對起用袁世凱,同時反對與革命軍議和,主張堅決鎮壓。這樣一個人,自然成為革命黨急於除掉的障礙。
刺客叫彭家珍,四川人。他在良弼府外等候其回家,自報是良弼在瀋陽的心腹崇恭,趕來有要事報告,把良弼騙下車。待良弼發現對方並非崇恭,已經來不及——彭家珍扔出了炸彈,兩人都受了重傷,先後死去。良弼死前哀嘆:“炸我者,英雄也。我死,大清遂亡。”
良弼死後,載濤領導禁衛軍,但因為有良弼死在前面,他非常害怕成為下一個。最後,袁世凱連蒙帶嚇,把禁衛軍統領換成了自己的人——馮國璋。這樣一來,清王室失去了最貼身的保護,只能死路一條。
孤立看,暗殺並不能直接造成革命勝利,但用聯絡的觀點看,暗殺對革命有比較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