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淡看雲捲雲舒之善者

    在清代,有這麼一個說法——“天下四聚”,這裡說的是當時中國四個最重要的商業中心城市,這是哪裡呢?分別是北京(京城),蘇州,漢口(現在武漢的一部分),佛山。

    清初的劉獻廷(1648年9月13日-1695年8月15日,清初地理學家)在《廣陽雜記》中寫道:天下有四聚,北則京師,南則佛山,東則蘇州,西則漢口。當然,這只是一家之言,但也足以說明問題。

    北京和蘇州不用解釋了,這是大都市,但這佛山和漢口卻是值得說道的,當然,現在這裡都是很發達的地方,在當時也是重要的商業中心,但是問題在於,當時廣東和湖北可是有省府的,廣東省府在廣州,而湖北的省府是在武昌,而佛山和漢口當時只是鎮的級別(一個歸南海縣管,另一個歸漢陽縣管)。

    為什麼省府不是“四聚”之一,而其旁邊的兩個城鎮卻是呢?

    這裡先說說漢口,其實這“天下四聚”的說法就是劉獻廷為了強調漢口而提出來的,漢口從它形成之日起,就與商業緊密相關,在武漢三鎮中,武昌和漢陽都是擁有千年以上歷史的古城,而漢口作為商業集鎮,形成最晚,但是發展最快,後來居上。清朝初期,雖然漢口的行政級別只是一個鎮,卻發展達到當時罕見的城市規模:“火煙數十里,行戶數千家,典鋪數十座,船泊數千萬,九州諸大名鎮皆讓焉。”(乾隆年間《漢陽府治》),至清嘉慶年間,漢口與江西景德鎮、河南朱仙鎮、廣東佛山鎮並稱“四大名鎮”。

    到十九世紀中期,漢口成為湖廣地區實際的第一大城市,並被外國商人、傳教士以及英國使團稱為中國最大的商業中心。傳教士和一些歐洲政府的報告中稱漢口的人口為100至200萬。

    而且,和江南地區相比,漢口在長江中游幾乎有著壟斷地位,《廣陽雜記》後面緊接著又說:然東海之濱,蘇州而外,更有蕪湖、揚州、江寧、杭州以分其勢;西則惟漢口耳。

    1930年日本人繪製的漢口地圖

    再說說佛山,這裡地處珠江三角洲腹地,水路踞廣州上游而處西江、北江下游,是水路通達省城的必經之路,佛山一帶還 擁有豐富的鐵礦資源,,此為佛山冶鐵工業發達的重要前提條件。自明代起, 冶鐵業成為佛山的支柱產業,此外, 成藥、染紙、民間手工藝、五金加工、金屬製箔、衣帽鞋製品、造船、泥水建築、磚瓦灰爐、竹木藤器、骨角皮毛筋器、塗染料、炮竹、漆器、樂器、文具、食品釀造、牙刷、紙傘和其他各業在佛山也都興盛起來。

    佛山炒鐵工人在清代康乾時期約五千至七千人,,加上鑄鐵行業及其他鐵行, 擁有的工匠當在兩三萬以上!道光年間《佛山忠義鄉志》記載:康熙二十三年, “四方商賈之至粵者, 率以佛山為歸。河面廣逾十尋, 而舸舶之停泊者, 鱗砌而蟻附。中流行舟之道至不盈數武。橈楫交出, 爭沸喧騰, 聲越四五里, 有為郡會之所不沿岸而上, 屋宇森覆, 彌望莫極。其中若縱若橫, 為衢為街, 幾以千數。闤闠層列, 百貨山積, 凡希購之物, 會城所未備者, 無不取給於此。往來驛絡, 駢踵摩肩, 廛肆居民, 盈逾十萬”

    這哪裡是一個鎮啊,建制是大型工商業城市!估計連省城廣州都望塵莫及,嘉道年間, 佛山商業服務業達七十多個行業,,工商店鋪在三千家以上,商品有三四千種,佛山設有十八省會館及二十二家洋館,“川廣雲貴各省貨物皆先到佛山, 然後轉輸西北各省。故商務為天下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解決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