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知道的是心理學與哲學有兩種關係:
橫向的看,即從心理學誕生這個角度看,哲學是心理學的歷史起源。
縱向的看,即根據當代的學科結構來看,心理學是哲學的基礎之一,哲學為心理學提供指導。
一、
心理學與哲學密切相關,從古代西方的哲學心理學思想到近代西方的心理學思想,心理學身上到處是哲學的痕跡。
但心理之所以能成為一門科學,必須提到科學革命的影響。
16-17世紀的科學革命,哥白尼日心說是近代科學革命的開端,而牛頓力學體系的建立,宣告了近代科學革命的成功。
以天文學和物理學為突破口,仰仗數學-實驗,科學革命造成了科學方法(數學和實驗方法的興起以及它們的結合)和世界圖景(世界觀)的鉅變。
而心理學是在這些學科之後才逐漸脫離哲學成為一門具體科學。
也就是說首先是科學從哲學中脫離出來,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方法,與此同時心理學看到了科學研究方法的好處,一批心理學家開始用科學方法研究心理現象,形成了早期的科學心理學。
正是由於這個歷史的關係,現代哲學、科學、心理學三者其實是密不可分的。
二
前面提到的是心理學與哲學的歷史關係,縱向的來看,現代哲學與心理學其實可以簡單理解為層級關係。
以哲學——科學哲學——交叉科學——心理學這條線為例。
【哲學】裡面的一支【科學哲學】是專門指導科學的,【科學】根據研究物件又可以劃分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思維科學,而心理學則是一門交叉科學,橫跨自然、社會、思維科學。下面就具體的說下它們之間的關係。
科學哲學(philosophy of science)是從哲學角度考察科學的一門學科。它以科學活動和科學理論為研究物件,主要探討科學的本質、科學知識的獲得和檢驗、科學的邏輯結構等有關科學認識論和科學方法論方面的基本問題。
簡單來說,科學哲學指導科學,告訴我們科學是什麼樣,科學應該是怎麼樣?
因此我們可以用科學哲學的理論分析一下心理學的學科發展。
科學哲學中的正規化概念,由美國著名科學哲學家托馬斯·庫恩(Thomas Kuhn) 提出並在《科學革命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1970)中系統闡述的。
它指的是一個共同體成員所共享的信仰、價值、技術等等的集合。指常規科學所賴以運作的理論基礎和實踐規範,是從事某一科學的研究者群體所共同遵從的世界觀和行為方式。開展科學研究、建立科學體系、運用科學思想的座標、參照系與基本方式,科學體系的基本模式、基本結構與基本功能。
在庫恩看來,正規化是一種對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的基本承諾,是科學家集團所共同接受的一組假說、理論、準則和方法的總和,這些東西在心理上形成科學家的共同信念。
從庫恩正規化理論來看,自然科學具有統一的正規化:
但心理學至今尚未有統一的正規化。
“心理學從來就不是一個統一學科,用科學哲學家庫恩的話來說,心理學缺乏一個穩定的”正規化“,從來沒有其他規範科學那樣具有一個學科共同體都接受的理論基礎。在心理學創立之時,學科內部至少存在著四種不同的研究取向或研究方式:以馮特、艾賓浩斯和鐵欽納為代表的,以意識內容為研究物件,以實驗內省為研究方法的模式;以布倫塔諾為代表的,以意識活動為研究物件的非實驗研究模式;以佛洛依德和榮格為代表的,以潛意識為研究物件和使用臨床方法的模式;以高爾頓和詹姆斯為代表的,以適應行為為研究物件的應用研究模式。
而在之後的發展過程中,心理學分裂現象更加嚴重,以德國為起點,心理學在發展的同時也在不斷的分裂,構造主義、機能主義、行為主義、格式塔心理學,學派紛爭促進了心理學的發展,也使得心理學分裂的現象更加嚴重。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心理學的流派鬥爭趨於緩和,但是並不代表心理學的正規化已經統一。
究其根源,主流的心理學採用自然科學研究正規化來研究心理現象,無法解決心理現象的社會性和歷史性,因此依舊存在著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兩大陣營。
科學主義心理學以實證主義作為自己的哲學基礎。
人文主義以現象學和釋義學作為自己的哲學基礎。
它們在本體論、方法論、價值論等上存在著嚴重的差異。
如科學主義心理學在方法論上堅持實驗法、控制法、假設檢驗和量化研究;
而人文主義心理學在方法論上堅持詮釋學和質化研究。
綜上所述,一方面,哲學是心理學的起源,另一方面,當代心理學都有自己堅持的哲學基礎。
首先,需要知道的是心理學與哲學有兩種關係:
橫向的看,即從心理學誕生這個角度看,哲學是心理學的歷史起源。
縱向的看,即根據當代的學科結構來看,心理學是哲學的基礎之一,哲學為心理學提供指導。
一、
心理學與哲學密切相關,從古代西方的哲學心理學思想到近代西方的心理學思想,心理學身上到處是哲學的痕跡。
但心理之所以能成為一門科學,必須提到科學革命的影響。
16-17世紀的科學革命,哥白尼日心說是近代科學革命的開端,而牛頓力學體系的建立,宣告了近代科學革命的成功。
以天文學和物理學為突破口,仰仗數學-實驗,科學革命造成了科學方法(數學和實驗方法的興起以及它們的結合)和世界圖景(世界觀)的鉅變。
而心理學是在這些學科之後才逐漸脫離哲學成為一門具體科學。
也就是說首先是科學從哲學中脫離出來,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方法,與此同時心理學看到了科學研究方法的好處,一批心理學家開始用科學方法研究心理現象,形成了早期的科學心理學。
正是由於這個歷史的關係,現代哲學、科學、心理學三者其實是密不可分的。
二
前面提到的是心理學與哲學的歷史關係,縱向的來看,現代哲學與心理學其實可以簡單理解為層級關係。
以哲學——科學哲學——交叉科學——心理學這條線為例。
【哲學】裡面的一支【科學哲學】是專門指導科學的,【科學】根據研究物件又可以劃分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思維科學,而心理學則是一門交叉科學,橫跨自然、社會、思維科學。下面就具體的說下它們之間的關係。
科學哲學(philosophy of science)是從哲學角度考察科學的一門學科。它以科學活動和科學理論為研究物件,主要探討科學的本質、科學知識的獲得和檢驗、科學的邏輯結構等有關科學認識論和科學方法論方面的基本問題。
簡單來說,科學哲學指導科學,告訴我們科學是什麼樣,科學應該是怎麼樣?
因此我們可以用科學哲學的理論分析一下心理學的學科發展。
科學哲學中的正規化概念,由美國著名科學哲學家托馬斯·庫恩(Thomas Kuhn) 提出並在《科學革命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1970)中系統闡述的。
它指的是一個共同體成員所共享的信仰、價值、技術等等的集合。指常規科學所賴以運作的理論基礎和實踐規範,是從事某一科學的研究者群體所共同遵從的世界觀和行為方式。開展科學研究、建立科學體系、運用科學思想的座標、參照系與基本方式,科學體系的基本模式、基本結構與基本功能。
在庫恩看來,正規化是一種對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的基本承諾,是科學家集團所共同接受的一組假說、理論、準則和方法的總和,這些東西在心理上形成科學家的共同信念。
從庫恩正規化理論來看,自然科學具有統一的正規化:
認知目的為技術及控制本體論上堅持實在論認識論上堅持客觀和實證主義,證偽主義方法論上堅持實驗法、控制法、假設檢驗和定量研究價值論上堅持價值中立但心理學至今尚未有統一的正規化。
“心理學從來就不是一個統一學科,用科學哲學家庫恩的話來說,心理學缺乏一個穩定的”正規化“,從來沒有其他規範科學那樣具有一個學科共同體都接受的理論基礎。在心理學創立之時,學科內部至少存在著四種不同的研究取向或研究方式:以馮特、艾賓浩斯和鐵欽納為代表的,以意識內容為研究物件,以實驗內省為研究方法的模式;以布倫塔諾為代表的,以意識活動為研究物件的非實驗研究模式;以佛洛依德和榮格為代表的,以潛意識為研究物件和使用臨床方法的模式;以高爾頓和詹姆斯為代表的,以適應行為為研究物件的應用研究模式。
而在之後的發展過程中,心理學分裂現象更加嚴重,以德國為起點,心理學在發展的同時也在不斷的分裂,構造主義、機能主義、行為主義、格式塔心理學,學派紛爭促進了心理學的發展,也使得心理學分裂的現象更加嚴重。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心理學的流派鬥爭趨於緩和,但是並不代表心理學的正規化已經統一。
究其根源,主流的心理學採用自然科學研究正規化來研究心理現象,無法解決心理現象的社會性和歷史性,因此依舊存在著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兩大陣營。
科學主義心理學以實證主義作為自己的哲學基礎。
人文主義以現象學和釋義學作為自己的哲學基礎。
它們在本體論、方法論、價值論等上存在著嚴重的差異。
如科學主義心理學在方法論上堅持實驗法、控制法、假設檢驗和量化研究;
而人文主義心理學在方法論上堅持詮釋學和質化研究。
綜上所述,一方面,哲學是心理學的起源,另一方面,當代心理學都有自己堅持的哲學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