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環球科學貓
-
2 # 人體和意識
史前大洪水的推想:
如果大洪水發生在同一地點(天府成都平原),而那是在大禹時代。
由於墨西哥的少昊(少昊是黃帝的長子,顓頊的次子)羲和之國和瑪雅文化文明(蘇美爾文明是瑪雅文明的文明傳承,有伏羲(蛇身人)、羲和(蜘蛛)、夸父(猴子)部族圖騰的崇拜),非洲崑崙之虛的常羲大月之國(嫦娥的國家)和埃及金字塔文化,都與伏羲之妻(妻是女貴人、女能人之義,非妻子之義。妻子上古稱為賓、妃),女媧補天、精衛填海的女媧是女媧部族國,而非具體一人之義。再有就是聖經裡對伊甸園的描述與成都平原的地貌相同。由此可以推斷:聖經、瑪雅、蘇美爾記載的大洪水與大禹治水和女媧補天所治的大洪水,是同一場大洪水。另有證據就是長江又稱揚子江的來歷,都是這場大洪水造成的。而黃河的原來源頭在中條山(祁連山),後改源頭到崑崙山,也是這場大洪水所導致的。那麼我們又可以推斷,導致這場大洪水的天降大雨的地點可能在崑崙山,而非發生在大禹治水、女媧補天和諾亞方舟馳出的地點——成都平原。且大雨導致崑崙山的山洪,使崑崙山的揚江改道流入長江,崑崙山北側的洪水沖刷出的通往黃河的河道,也由此改變了黃河的源頭。
羲和在美洲太陽觀察站,發現了太陽和九大行星,稱為十日。所以,羲和被稱為太陽神。這也是我們一旬十日的由來。
常羲在非洲巨石陣(觀月工具)發現了十二月的規律。所以,常羲被稱為月神。
這些都是人文地理奇書《山海經》裡的記載。(參考《破譯山海經》和宮玉海《世界文化與山海經》)
——2020.7.15
-
3 # 老楊狼
這要分情況,在沒有水庫之前,河道都還是自然河道,發大洪水,基本上就是順著河道往下游衝,一直衝到它的幹流或大海。河道裝不下了,就會漫出河道往河道兩邊擴充套件,然後順著地勢低的地方一直流。正所謂“洪水猛於虎”,所到之處,皆為澤國。
後來,人類進步了,技術發達了,修建了水庫,利用水庫來調節洪水。同時,由於預報預測水平的提升,一般會根據天氣提前預測什麼時候會發生洪水,然後提前讓水庫騰空庫容,來應對即將到來的洪水。這時候,洪水一般會去連個地方,一個是通過水庫調節繼續向下遊奔去,一直奔到大海;當然,也有趁此良機,抓緊引水的,把水引到灌區,引到乾旱的地方,這叫洪水資源化;
另外一部分就存在水庫,只需確保水庫安全就行。這樣到了枯水期的時候,這一庫水就是救命水和希望水。如果洪水實在是非常大,還有一個地方可去,那就是蓄滯洪區。但是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動用這張牌的。
最後就是補充地下水了。
-
4 # 湖湘遊子老馮
地球上的水一般都是在水的迴圈系統中;
水的出去包括:蒸發,地表涇流,和滲透。
一、蒸發:就是水的表面在太陽的作用下溫度的上升,不斷形成水蒸汽;到高空遇冷凝結成雲;通過量的積累和氣候氣象變化後;形成雨、雪、冰雹等返回地面的一個迴圈;
二、滲透水:進入土壞和岩層內形成土壤含水或地下水;也是在運動中或暫時靜止狀態進入上述迴圈;在地球表面有江湖溼地;地下暗河等等形式存在;
三、地面涇流:如相對規律性降水天氣原因綜合影響;形成不同程度不同時期和時間段的降水;便有氣象學中出現的稱為;大小雨;雷陣雨;暴雨等;嚴重時形成災難性天氣如大洪水;水流結果也肯定是沿江河流域系統進入大海;形成地球生態系統的水的大迴圈;
而在大洋中兩大因素的影響:1、水的比熱為1較其它物質對氣溫影響大一些;2、地球的自轉與月球之間的引力作用;便形成了我們常見的潮夕現象;3、水體超大時在大洋中形成洋流,也有一定的規律;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厄爾尼諾現象;一般在12-一一14年左右出現!這也是我們所在地區將在一段時間出現大型水災的原因;如:1954;1976;1988;等相對規律和形成地球水大迴圈的原因;4、全球變暖;使南北極包括青藏高原和其他終年積雪的山峰雪線上移;加大了大迴圈的水量;打破正常的秩序和水位;形成災難性洪水;並威脅著低海拔城市和地區的安全!
總之:愛護地球;愛護環境;是一個龐大的水迴圈利用的系統問題!不可小視!
-
5 # 果殼視訊
文:大禾醬
近日颶風哈維席捲了美國,休斯頓遭遇了500年一遇的超大洪澇災害,作為美國第四大城市的休斯頓,現在已成汪洋一片。
難以想像的洪水量,竟然多到可以淹沒諾大的城市。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洪水能夠及時地退去,那麼它們最終會流向哪裡呢?
流向大海毫無疑問,作為一個離海灣很近的城市,流回大海大概是最合理不過的了。
可是,流向大海的“旅程”並沒有你們想象的輕鬆。
在休斯頓,大部分都為低窪地。因為水體沒有太多的坡度或梯度,沒有重力幫助的洪水只能緩慢的向大海前進。
而且對於這樣巨大的洪水量,休斯頓地區只有一條較大的洲際公路可以當作流向大海的通道。試想一下上下班高峰時段“如蟻爬行”的交通境況,這樣一條小小的通道怎麼能夠滿足這些洪水呢?
不僅如此,“餘興未盡”的颶風還在不斷促使海平面升高,這使洪水流向大海的旅程更加艱難了。
然而比洪水流回大海還要緊急的是,巨大的洪水量已經導致了休斯頓以南的一個水庫決堤。那些被暫時攔截的洪水很快淹沒了水庫下游的許多郡縣。解開鐐銬的洪水更是迫不及待地擠進了流向大海的隊伍。
沉積地下不是所有的洪水都“嚮往”著大海,有些也會“眷念”土地。
不過能留下多少完全取決於洪水的流速和體積。因為只有緩慢而穩定的水流量才能更好地被土壤吸收。
可是,土壤的承受能力也是有限的。就好比海綿一樣,當它吸收的水量逐漸達到飽和之後,它就無法再接納更多的水了。
其實過去休斯頓周邊的綠地本能“挽留”更多的水,但隨著城鎮的不斷擴張,這些早已被瀝青和混凝土取代的土壤再也無法吸收更多的水量了。整個城市根本無法承受這麼大的洪水衝擊。
賴著不走而那些還沒來得及流向大海,又無法被土壤吸收的洪水呢?他們只能能別無選擇的留在陸地上。
可是這些滯留在地上的洪水,勢必會攪起一些諸如石油,化學物質或生活垃圾等汙染物,各種各樣細菌被帶到了洪水浸泡過的每一個角落。
這對休斯頓周圍的生態系統是一種巨大的破壞,很有可能引起疾病的暴發和流行。
更糟糕的是,如果這些“髒”水最終流向大海,那麼接納它們的大海也會跟著遭殃。除了給海洋帶去汙染之外,它們還會嚴重破壞海水的鹽度,造成海洋生態系統的失衡。
雖然隨著颶風“哈維”的散去,這些洪水終會找到自己的歸宿。可是更令人頭疼的問題來了,被洪水“封印”的休斯頓,何時才能重新“甦醒”呢?
-
6 # 德行天下小楊
大雨小雨,小溪,小河,大江,不管發多大洪水,都是何處來就何處去,還於自然,這是自然規律。人類對地球的環境破壞已經很嚴重了,南北兩極冰川快速融化,海平面每年在上升,地球不缺水,只缺乾淨的水。發大洪水是地球自我清洗調節的自然反應。隨著人類對地球的破壞有增不減,未來地球的各種自我調節反應將會越來越平凡,對人類都是災難性的越來越嚴重。一切都人類因貪婪不知足不懂感恩的心而生。
-
7 # 第二炮兵團團長
大河向東流啊,天上的星星參北斗。
以中國西高東低的地勢,我負責任的告訴你,它入海了。
第一是消耗,低窪地帶的原地消耗和入海途中的行動消耗。
第二是入海。國內的水利部門不是擺設,大小河道都是有明確方向的,最終,多餘的水會入海。
回覆列表
洪水流哪裡了?很明顯是江河,湖泊匯聚一部分,水土侵蝕一部分,自然狀態下蒸發一部分,多餘的會進入大海等等,最後形成一個“迴圈系統”。當氣候發生改變的時候,水又會形成水汽氣流進入到內陸地區,這樣就是反反覆覆的轉變,當然整體上來說這個損失並不大。
而這種現象是符合所有發洪水的地區,所以是沒有什麼差別之分的,而隨著地球生態系統的逐步改變,越來越多的洪水逐步出現,並且對人類帶來的影響也在加大之中。而在解釋完這個問題之後,我們來說說氣候狀態之下,海洋,洪水,風暴潮等自然因素下的一個情況,以及未來我們面臨的洪水問題有多嚴重。
在全球範圍之中,海平面上升對人類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自從工業化以來,隨著溫室氣體排放的加劇,氣候變得越來越極端化,產生的高溫,乾旱,強降雨,強風暴等問題也越來越頻繁,強度也越來越大。
而高溫就是影響全球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因素。其實從2020年以來的氣候我們就可以看到,北極甲烷爆發,多次出現30度或以上的高溫,南極紅雪,綠雪事件等等,這些都是極端性的高溫導致。
根據科學報告指出,海洋的危險上升正將潮汐,海浪和風暴從我們的海岸推向內陸,所以內陸的生態系統正在遭受海洋的影響,雖然我們常說“內陸、海洋”生態系統為一體,但是在不同的小區域之中,也會產生一些極端性的氣候現象,這就是“內陸、海洋”生態系統共同的作用。
研究資料表明,如果不採取行動遏制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那麼到2100年,沿海洪災可能會增加近50%。
根據現有的科學統計資料來看,在全球範圍之中,沿海海拔不到10米的區域,生活了約6億人,而隨著海平面穩定的上升,也意味著整個人口,房屋和基礎設施都會受到海浪的襲擊。
而根據《科學報告》雜誌指出的區域來看,世界上覆蓋的區域已經非常多,包括美國的北卡羅來納州,弗吉尼亞州和馬里蘭州。在歐洲,它包括英國,法國北部和德國北部,在亞洲,它包括中國,孟加拉國,西孟加拉邦和印度的部分地區,在全球南部,它包括澳洲的北領地。
人類已經沒有改變氣候的能力了?從如今的氣候情況來看,儘管我們仍然有機會和時間減少可能造成的破壞,但是似乎減少破壞的力度還不夠,不僅沒有減弱,反而變得更加的強了,因為我們沒有看到氣候的絲毫轉變,綜合就是如今的破壞還是比保護的力度要強一些,所以就形成了氣候的“反差”,看上去做得多,但是沒有做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