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柯基你屁股掉了

    小兵不才,大概說說。

    F16是1972年美國向製造飛機的5家公司投標,其中選為通用動力公司的401和諾斯羅普公司的P-600兩個方案。

    我們要說它的先進之處先要看看在70年代世界同期飛機的效能。

    在70年代,當時美國的主力戰機為F4‘鬼怪’、F5‘虎’、F8‘十字軍戰士’等等。

    這裡主要空優型的主要是F4‘鬼怪’,作為第二代經典戰機,無論在越戰還是其他戰場上都有大量的實戰經歷。該機各個效能比較均衡,空戰格鬥好,也有不錯的對地效能。當缺點是轉彎半徑過大、大迎角機動效能欠佳,高空和超低空效能略差,起降時對跑道要求較高。

    蘇聯的70年代的主要戰機為:米格21、米格23等等

    米格21就不說了 ,可以和F4一戰的就是米格23,當米格23是1970年原型機才首飛,到73年米格23M戰鬥型才正式服役。要知道F4是61年就服役的,在整體效能和格鬥武器方面米格23都略遜F4一籌。

    其他的還有歐洲的狂風、Phantom系列,中國J-7等等。

    主要是70年代除類美國率先服役三代機外,大多都還是為2代戰鬥機。那2代戰鬥機的主要特點就是後掠翼或三角翼為主,採用渦輪噴氣發動機為主要動力型別。強調的是高空高速作戰,以空-空導彈都是近距離格鬥導彈,射程10公里以內,以紅外線熱感追蹤為制導方式。此時的空戰還是“視距”內作戰。

    美國在研製三代機上就在二代戰機標準上更進一步,大量採用空氣動力學最佳化外形設計、大量採用複合材料減輕機體重量、增加機身強度,大量使用先進航空電子裝備,他們的最高飛行速度仍維持在兩倍音速(有些降低到1.7倍)、最大升限仍是兩萬米左右,但機動性被大大加強,被稱作“高空高速高機動性戰鬥機”.這代戰鬥機的主要武器是空-空導彈.“超視距空戰”。

    F16的主要設計先進方面主要體現在其氣動外形上採用了懸臂中單翼,平面幾何形狀為切角三角形,主要為邊條翼,空戰襟翼、翼身融合體等氣動佈局特點,這樣帶來的好處是減小了尾翼尺寸,降低了結構重量和阻力,改善了飛機的操縱性,同時提高了機動能力。

    還有第三代機主要在航電系統,座倉介面等都遠遠領先二代機,F16採用了APG-66脈衝多普勒雷達,下視距離37-56公里,上視距離46-74公里;AN/ARN-108儀表著陸系統;SKN-2400慣導系統;雷達光電顯示裝置;中央大氣資料計算機;飛行控制計算機等。其作戰距離已經擴大到幾十到上百公里的範圍。

    還有各種細節上的先進設計比如:一體成型鍍膜座艙蓋、整體板蒙皮、翼身融合體、碳纖維複合材料等等。還有先進發動機的加持、低維護成本、高批次化等特點,造就了F16在70年代領先世界各國的一代神機。

    F16之所以先進在於後期還有很多改進型,不斷的適應戰場的需要,無論在沙漠地區,中東地區,東亞地區,還是歐洲地區。都能很好的適應各國作戰方面的需求。

  • 2 # 兵器

    最初“蝰蛇(Viper)”戰鬥機是採用了雙發設計的方案。因為在實戰中,雙發設計的戰鬥機的生存率明顯高於單發設計的飛機,所以美國軍方一般不採納單發設計的飛機。但通用動力公司的設計師們在全面考慮了飛機的飛行穩定性、日常維護費用,特別是軍方再強調的輕小型化要求等因素後,自作主張地改變了早先中標的設計,而採用了皮託式進氣道的單發方案。

    這種設計使飛機自身重量、耗油量、製造成本及維護費用大幅度下降,並透過聯翼機體結構加強機翼過載承受能力,同時也使機身-機翼氣動流線連成一體,進而機內空間增加,可以多帶燃油提高航程或者是滯空時間。

    由於採用了單發設計,所以會讓人感覺其生存能力可能降低,對此通用動力公司的設計師們採用了多種方式進行了補救。首先,精細地優化了飛機結構,使全機重量在採用單發方案之後就後減輕了一半。而且,其採用的機腹進氣設計、座艙、機翼等設計都與同時代的同類機型有些不同。機翼方面,採用了全動水平尾翼和全動垂直尾翼的設計也增強了飛機的機動性。

    “蝰蛇(Viper)”的座艙除了配有常規駕駛儀表及平視顯示器以外,還採用了側位操縱桿的設計。左邊為推力調節杆,右邊是飛行姿態操縱桿。飛行員座椅靠背呈30°後仰,飛行員正常姿勢就如同是躺在座椅上。所有儀器向前探出,伸向飛行員。飛控系統採用線控飛行,所有控制機件及引數均由機載計算機控制,從發動機推力到飛機姿態控制都由計算機發出的指令進行操控,躺在座艙內的飛行員只不過是利用這些類似操縱桿的模擬量指令發生器給計算機發出命令,由計算機根據程式去操控,所以飛行員在飛行中其實很輕鬆。

  • 3 # 聯合防務

    F-16完全是根據伯伊德“能量機動空戰”理論設計的高機動性戰鬥機,特別注重中低空、高亞音速條件下的空戰。以伯伊德為代表的“戰鬥機黑手黨”認為又大又笨的超音速重型戰鬥機不適應空戰需求,而是要一種輕巧靈活的輕型戰鬥機。正巧美國空軍當時基於未來歐洲戰場的作戰考慮,也需要一種便宜的輕型戰鬥機來填補F-15數量方面的缺憾。於是,“戰鬥機黑手黨”和通用動力公司就設計了F-16。

    別看F-16只是單座、單發、單垂尾的輕型機,但其技術水平卻很高,例如翼身融合體、邊條翼、前緣機動襟翼、放寬靜穩定性、電傳操縱等都是在F-16上實現的。翼身融合體設計使F-16整架飛機成為一個升力體,提高了飛機在大迎角下的升力,降低了在跨音速範圍內的阻力。邊條翼提高了升力和方向穩定性,減小了配平阻力,並推遲了失速發生。而且邊條翼還減小了機翼面積,降低了225公斤的結構重量。前緣機動襟翼使F-16具有最優的升阻比,而且加強了戰機的方向穩定性,減小了抖振。對於戰鬥機來說,設計上靜穩定性越小,就越敏捷、靈活,但是這樣依賴,飛機的控制就比較困難,所以對於飛控就有更高的要求,而電傳操縱的出現則解決了飛控問題,使戰機進入了無憂操縱狀態。此外,F-16在設計上還採用了氣泡式座艙、高過載座椅等,使飛行員具有非常開闊的視野,抗過載能力也大幅提升。(S)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8的因數有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