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笑天說詩詞
-
2 # 悅享詩文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說一下小說的形成原因吧。
真正的小說要素形成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從先秦兩漢的神話、寓言、史傳、“野史”傳說,代表作品《女媧補天》《精衛填海》
魏晉南北朝的“志人”“志怪”。代表作幹寶的《搜神記》
唐代的“傳奇”,蔣防的《霍小玉傳》、元稹的《鶯鶯傳》、李朝威的《柳毅傳》、白行簡的《李娃傳》。
宋代“話本”產生。代表作品有《錯斬崔寧》、《三國志平話》。
明代是白話小說蓬勃發展時期,大家耳熟能詳的有馮夢龍“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淩濛初的“二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明清出現的“章回體小說”。代表作大家是都瞭解的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和施耐庵的《水滸傳》,吳承恩的《西遊記》和蘭陵笑笑生的《金瓶梅》。
清代是長篇小說創作的高潮。代表作曹雪芹的《紅樓夢》
之所以會這樣的一個艱難的發展過程,是因為中國古代文學以詩歌為正統,認為小說所記錄的都是稗官野史街談巷語,難登大雅之堂。
所以古代小說在形成之前,或者說沒有文字紙張筆墨記錄以前,故事的傳播全靠說書人口口相傳,而過去很多說書人都是沒有固定場所的,只好敲鑼打鼓吸引聽眾。 就像集市上賣東西,您得先吆喝,把人吸引過來才有可能財源滾滾啊。
看到聽眾陸續來了,說書人就在開講正文之前,先念一首詞或者講一段小故事吸進聽眾,集中注意力。後來小說由口頭髮展到筆錄,仍然保持了“話本”形式,開頭的詩詞也大都與正文相關。
這些開頭詩詞的作用也大概分為兩點。
1 點明主旨 。
例如我們耳熟能詳的《三國演義》: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短短的幾句詩詞,就告訴讀者作者寫這部演義的主題是什麼,是歷史江河中的各路英雄。那麼大浪淘沙,夕陽幾度後又有誰把你們高談闊論呢?也許只有記載那些傳奇人物的白髮漁翁吧!
還有《水滸傳》:
“試看書林隱處,幾多俊逸儒流。虛名薄利不關愁,裁冰及剪雪,談笑看吳鉤。七雄繞繞亂春秋。見成名無數,圖形無數,更有那逃名無數。剎時新月下長川,江湖桑田變古路。訝求魚櫞木,擬窮猿擇木,恐傷,弓遠之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聽取新聲曲度”。
2 暗示故事中人物命運,塑造典型形象。
比如大家從小就耳濡目染的《西遊記》: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自從盤古破鴻蒙,開闢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
欲知道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還有清代吳敬梓《儒林外史》:
“人生南北多歧路,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
百代興亡朝復暮,江風吹倒前朝樹。
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
濁酒三杯沈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
回覆列表
有很多呢,我舉《紅樓夢》的例子。開篇的 滿紙荒唐言,一把心酸淚, 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開篇詞有提綱挈領的作用,也算為後文做鋪墊。有的還有設定懸念的作用。開頭的詩也為文章增添了文彩,言簡意豐,韻味無窮,希望可以幫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