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周小澤同學

    俗話說無奸不商,企業做商品不是做福利,任何一家企業都肯定追求利益最大化。當中國產機只剩下一家的時候,就會出現壟斷,一旦出現壟斷,就完了,顧客就從上帝變成了待宰的羔羊。

    舉個例子,滴滴優步合併導致某些地方的滴滴打車價格甚至比出租車還高,京東的自營商品配送實現壟斷後,配送費一提再提,這些都是企業在某一領域佔據絕對優勢後收割市場的表現。

    如果中國產機只剩下一家獨大,那肯定對中國產機來說是個災難。但是這件事是永遠也不可能發生的。中國這麼大,14人口,人的需求是不同的,一個廠商只需要深耕一個領域,就能夠活下來。中國跟南韓不一樣,南韓可以三星獨大,中國的國情跟市場在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你只需要滿足一部分人的需求,你就能活的很好。

    就算在蘋果三星猛烈進攻的那幾年,中國產機活的也不錯,當年的中華酷聯也佔據了不少市場呢。

  • 2 # 秦小小平

    其實任何一個行業如果只有一個寡頭存在那對這個行業來說一定不是好事。在中國的傳統思維中大多數人認為壟斷是賺錢最好的辦法。但是在一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商科學校都會告訴學生,一個行業必須有對手存在才會長期存在,否則就會消亡。這也是當年微軟為什麼要救濟蘋果的原因。我們先來看看身邊的例子。

    加多寶和王老吉。當年這兩家的口水仗打得是鬼哭狼嚎人盡皆知,起源就是加多寶想證明自己是正宗的,繼續保持市場的大幅佔有率。在雙方持續一年多的較勁後,行業老三老四分分死掉。接著王老吉也開始退出這場無休止的戰爭。然而當人們覺得加多寶可以高枕無憂的時候,就在2017年加多寶卻爆出了各種經營問題,似乎也離死不遠。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認為一個行業如果被壟斷,那麼壟斷者會很賺錢。可是我們忽略了一個問題,仍何一個行業都是一系列企業組合而成的,任何一家單一的企業是不能叫做一個行業的。任何一個行業因為不同企業的存在而導致上下游行業的產生。這是市場規律,並不是某一家企業能改變的。打個比方,如果國內只剩下華為或者小米了,那麼在原料採購等方面這一家企業就會具有很強的議價能力,最終上游企業的利潤會被壓的很低。當到達一個極端的時候很多上有企業或許就開始轉行了,從而導致產業上游的供不應求,隨即各種原材料上漲,產品價格上漲。往往在這個時候市場上的替代產品就會出現,導致原來的壟斷企業開始不斷下滑。

    所以任何一個行業的存在一定不是因為某一個企業,而是因為複雜有序的眾多企業支撐起來的。如果國內只剩下某一家科技企業,那麼我個人認為不但不能打敗三星很肯定會在一定時間後自身出現問題,最終走向滅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麥當勞的薯條可以生髮,你怎麼看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