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圓子同學Y

    拿破崙戰爭後的普魯士疼定思痛的反思戰爭帶來各種弊端問題,比如軍隊為何戰敗,軍隊水平,國民經濟與國民教育水平等等。(德國還沒建立)普魯士一直在忙於修復戰爭以後帶來的創傷,隨著工業革命在歐洲的普及,普魯士也開始工業革命體系的改革,同時進行的還有教育體系的改革。在外交上拒絕拿破崙時代過時的“三國神聖同盟”(俄奧普)專心發展不參與日後俄法英的戰爭,使的普魯士日後崛起成為一個強大國家奠定基礎!

    當時的法國自拿破崙之後,首先修復了與英國的外交關係。工業革命也慢慢在法國普及開,但是法國除了發展工業化程序同時也在不停的進行戰爭。拿破崙之後第一個歐洲戰爭就是針對俄國的“克什米爾”之戰,雖然英法獲勝但是法國損失也大。而後法國一直在全球廣開海外殖民地,工業程序明顯緩慢於普魯士,再加上大量精銳部隊與優秀軍官都派去海外作戰了,而國內士兵與軍官大都缺乏實戰訓練,這也為普法戰爭埋下伏筆。

    普魯士之一直專著于軍民教育與工業發展,自威廉一世上臺後,普魯士的軍工水平與國民水平已經得到飛速發展,而後在俾斯麥首相的帶領下,普魯士開始了統一戰爭。俾斯麥在統一戰爭展現出高超外交水平,幾乎跟歐洲周邊列強都進行了戰爭,挨個擊破吞併確又沒有“四面數敵”。在最後的法國“色當”戰役中各國列強均保持“中立”,普軍抓住戰機全線出擊至法國境內包圍了法軍。色當一戰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被俘,法國戰敗徹底顏面掃地,普魯士在巴黎凡爾賽宮宣告“德意志帝國”成立,洗刷了自拿破崙時代帶來的恥辱!

    一戰時期,德國工業化程序覆蓋全國,水平世界居第二,次於美國,比英法加起來都多。一戰德國西線單挑攻英法,東線抗俄國,其中軍工產量都可以滿足自給自足的需要,而英法在戰爭中還得不停的購買美國軍火。從工業化程序來看德軍人員與物質充分,戰術上強調“進攻”策略能順利攻入法國境內也就不奇怪了!

    二戰初期,德國當時並不強大。但是英法受一戰影響外交麻木不仁,軍事上更加偏向防守而不是主動進攻。納粹德國能透過各種外交手段先後吞併了奧地利,捷克等國家進一步的擴充了自己軍力與實力。波蘭戰役爆發英法只是象徵性出擊,依舊採取一戰時期的“防守”策略,在西線坐等德軍進攻。法國更是在一戰後修建了著名的“馬奇諾防線”,擺明就是以“防守”為主要狀態。德軍從波蘭戰役回來,得到充分休整後再次發起進攻,在曼斯坦因的“鐮刀閃擊”計劃中,德軍又以古德里安創造的閃電戰作為進攻戰術。出“奇兵”繞開了馬奇諾防線,將英法聯軍包圍。隨著英法聯軍在法國北線的戰敗與逃跑(敦刻爾克大撤退)法國首都巴黎門戶大開,德軍佔領巴黎後,法國便投降了!

    小結:從歷史順序不難看出,自普魯士時期德國一直反思戰敗利弊,專心發展工業,經濟,教育等“臥薪嚐膽”為日後崛起打下了良好基礎。自“色當”戰役之後,法國軍事策略就一直處於“防禦為主”狀態了,在加上工業水平不如德國,這也難怪德國總是能攻入法國境內!

  • 2 # 四川達州人

    拿破崙時代之後,普魯士崛起速度加快,法國工業軍事能力發展則相對緩慢些,後期更是形成高利貸帝國主義,當然擋不住軍國主義普魯士的進攻。

  • 3 # 怪蜀黍老囧曾

    因為,1、德國處於統一或基本統一;2、德國有優勢;3、德國處於進攻狀態。

    德國的優勢來自於其地緣上的,他比法國更接近東歐,這讓德國具有比法國更廣闊的腹地,成為連線西歐與東歐的中心。加上德國自身高度理性化的組織,德國統一後可以動員的資源是要超過法國的。這表現在軍事上就是更為專業化的職業軍官、更有效的動員制度、更加敢於創新的戰術以及至少處於同一水準的裝備。可以說,德國如果有足夠的時間整合東歐,那麼德國最後將成為英國級別的國家,法國單獨無法與之抗衡。

    此外,法國大革命後法國一直沒有實現穩定的政府和政治,國內環境持續不斷地在共和制和帝制之間往復。不穩定的政治環境進一步惡化了法國的國內效率。相反的,德國的政府相對穩定,可以整合(或者消滅)國內各派政治力量,德國的效率優勢和地緣優勢疊加,引發了兩國更大的差異。

    再看德法之間,法國在路易十四時期追求過天然疆界,以期實現安全,路易十四為此不惜發動三場大規模戰爭。但是,法國尋找天然疆界的努力最後歸於失敗,法德之間事實上沒有多少天險可守,因此這種環境下,進攻方居於優勢。有利於進攻的環境下率先發動進攻的一方自然更容易進入對方領土內。

    我們來看具體的三次戰爭:普法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普法戰爭時,剛剛統一的普魯士事實上以及蓄謀已久,而法國則更像倉促上陣。雖然法國率先宣戰但德國毫無疑問佔據上風,從邊境就不斷取勝直至巴黎。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國已經拉開了與法國的優勢,法國只有在英國支援下才沒有被快速擊垮。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其實法國有機會進入德國,但是被經濟危機重創的法國動員和戰鬥準備實在是太過低下,只能進行“靜坐戰”。加上戰術劣勢,一旦德國回師西進,法軍被快速擊敗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所以,統一的德國相對於法國整體上處於優勢,法華人被各種有關投降的笑話嘲笑多少有點冤枉。

  • 4 # 軍武次位面

    既要看錶象,又要看過程。拿破崙帝國之後的法國同德國(普魯士)發生過三次大規模的戰爭:普法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三次大規模交鋒的具體情況都不太一樣,要討論法、德雙方的得失,必須拿到每一次戰爭具體的戰略與戰場環境下去具體討論,且難以總結出某些通用的勝敗原則。

    以普法戰爭而言,法國彼時的皇帝拿破崙三世是個志大才疏之徒,正如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而言,這位賭徒和投機客一心只想照貓畫虎地重現他叔父的輝煌歷史,卻在能力與意圖上有著大到不可跨越的鴻溝——如果他有拿破崙皇帝的手腕與武功,俾斯麥首相主導的德意志統一會真正地“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在拿破崙三世因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輕率地向新興強國普魯士宣戰之時,已經決定了它喪失了戰略上的先手優勢,而彼時的法軍儘管號稱歐洲第一,卻問題多多、痼疾纏身:普法戰爭開打之時的法軍組織混亂、後勤拖沓,部分將領甚至還待在殖民地沒有動身去控制部隊。而相比而言普魯士早已經過沙恩霍斯特、格奈森瑙、克勞塞維茨等人的軍事學說洗禮,又有天才參謀總長老毛奇主持戰局,更有總參軍官團這種超出歷史的軍事機構指揮,其結果就是組織度低下的法軍被以逸待勞、兵鋒正盛的普魯士軍隊徹底擊潰,在法蘭西第二帝國的廢墟上,德意志第二帝國完成了最後的統一。

    以第一次世界大戰而言,德國決心挾普法戰爭之威,一舉佔領巴黎,徹底解決法國問題——“施裡芬計劃”就是針對法國的戰略設計,其核心要義是繞過普、法邊界的築壘地帶,透過低地國家的平原與丘陵,採取外線機動的策略直撲法國的核心地區。同時以阿爾薩斯-洛林地區為誘餌,迫使法軍將大量兵力投入到法-普邊界的森林與泥沼裡去耗血,主力部隊則在低地國家從法軍後背發起致命一擊。事實上這一戰略的設計相當成功,只不過成功的時刻放到了二戰時期,在一戰時期法軍儘管陸軍戰術相當死板,但是在守強攻弱的戰爭規律的作用下,德軍從低地國家發起的攻勢很快顯現出頹勢,而法軍雖然初期被打得節節敗退,卻每次都能採用鐵路或汽車機動的方式填補戰線的缺口,盡力發揮出內線機動的防禦優勢,而機槍、鐵絲網、塹壕體系的大量使用,又導致了傳統的步兵密集衝鋒會給進攻方造成難以承受的慘烈傷亡——一戰最終成為了法、德兩方在塹壕中的機槍屠殺大賽,雙方始終無法突破對手的防禦,而對手也無法突破自己的防禦。戰爭基本規律的作用,導致了一戰時期法德兩國的交鋒成為了誰都沒有勝利也誰都沒有失敗的一場大屠殺。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德兩軍的戰役與戰術主要圍繞馬奇諾防線來進行設計,無疑法軍根本沒有跟得上軍事革命的步伐,在戰略設計上基本成功(透過馬奇諾防線試圖複製一戰時期的輝煌,營造出防守反擊的戰役態勢),而在戰役設計上極度失敗——相比較德軍的鐮割方案兵行險道,裝甲部隊在沒有支援的情況下突破色當缺口、強度默茲河的行動,法軍的應對完全失當:派出的攔阻部隊在集結行軍的狀態下就連續遭到德軍裝甲矛頭的打擊,接著又誤判德軍的主攻方向,啟動了災難性的“佈雷達變數”應變方案,完全將自身的側翼暴露給了蜂擁而來的德軍裝甲兵,不僅沒能複製一戰時透過有效的縱深兵力配置擋住德軍的壯舉,反而大大延展了德軍的突破縱深,直接導致數十萬軍隊被壓迫到加萊海岸一線的狹窄地帶,幾乎全軍覆沒。

    總的來看,法德兩國在七十年打的三場大戰有來有回,法國之敗主要敗於以下幾點:一是戰略水平低下,犯了“主不可怒而興師”的大忌;二是陸軍戰術保守,在戰役進攻吃了大虧之後立刻蛻化為極端保守的穩守防禦戰略,又把穩守防禦進一步強化為要塞守備、步兵蹲坑或裝甲兵巡邏;三是軍隊組織度較低,總參、後勤等部門互相掣肘,陸軍在戰役與戰術指揮上水平遠遠不如德軍。

  • 5 # 惡魔的糞叉

    法華人在三次大戰(普法、一戰、二戰)中次次犯二,確實也是沒誰了。普法戰爭,法國沉浸在克里米亞戰爭勝利的迷夢中,自認天下第一。實則克里米亞戰爭法國打的不咋地,可以說是熬贏了俄國。面對武器和戰術的迭代,法國陸軍不思進取,米尼槍面對後裝槍的射速、拿破崙青銅炮面對克虜伯鋼炮的機動性和火力全面虧輸,敗在軍事革命前。

    從此,法華人開始開腦洞,雪恥精神可嘉,但是各種歪魔邪道。海軍造了一堆巡洋艦,迷信破交;陸軍則是把進攻戰術發展到了病態,罔顧機槍日益成熟的事實,再就是信奉“射速神教”,把75小姐奉為至寶。最後的結果,面對德華人陣地,傻乎乎肉蛋衝鋒被機槍爆出翔,炮兵被德國重炮壓制。到了後期差點兵變,要不是美國死撐早給德國推了,所以德國對凡爾賽才極度不爽,壓根沒敗好不好?

    至於二戰,知道的人就多了,不贅述,基本就是一戰死人死怕了,所以蹲坑,但是慘被爆菊的故事。

    總之,浪漫害了法華人,拿破崙之後的法國,總是在極度保守和極度激進間搖擺,所以被按到地上摩擦不奇怪。尤其是兩次大戰,連尚武精神都打沒了,現在也就靠外籍軍團撐場面。

  • 6 # 天外村藥房

    這個問題本身是問得比較蹊蹺的。德法作為兩個歐洲大國,彼此邊境接壤。那麼在戰爭時代,很輕易攻入對方境內,這本來就是常態。

    拿破崙時代(1815年為止)以後,距離現在也不過才200年,期中還包括70多年的和平時期。100多年中,德法之間總共爆發了三次大規模戰爭,也就是普法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樣本較少。在這三次戰爭中,並不僅僅是德國能順利攻入法國境內,而且法國也曾順利攻入德國境內。

    例如普法戰爭中,就是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率先攻入普魯士境內。只不過之後準備不充分的法軍很快吃了敗仗,被德軍反推回來。

    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軍採用史裡芬計劃,從北線突破比利時邊境攻入法國,同時法國也在南線奪取了阿爾薩斯洛林地區,雙方依然是相互突進的局面。

    如果您是要問為什麼每次都是德國對法國佔上風,那麼首先德國一方整體資源比法國強大,可動員軍隊人數也較多,加上普魯士主義帶來的尚武風氣,可以說德軍實力就是比法軍強大。其次這三次戰爭中德國都出現了很不錯的軍事人才,如普法戰爭中的老毛奇,一戰的史裡芬和小毛奇,二戰的希特勒和曼施坦因等,所以才讓德國初期取得了近乎壓倒性的優勢。

  • 7 # 醫藥經濟報賈巖

    簡單地說吧,地理很關鍵,法國境內是西歐一塊平坦且無險可守的平原,大家可以上網看看地圖,唯一的屏障就是和西班牙之間有比利牛斯山,和瑞士之間有阿爾卑斯山,西邊唯一的屏障還是大軍可以暢通無阻的阿登森林,而無論從英國,還是從德國,只要集中足夠多的兵力形成拳頭部隊,都非常容易逼近法國首都巴黎,而法軍雖多,卻得處處設防,可以說,法國天生屬於無險可守的國家。無論是英法百年戰爭中,還是普法戰爭,一戰二戰,法國都很容易被敵人攻入巴黎。在法國最強大的路易十三時期,法國出現過一個軍事工程天才,沿著法國國境,修築一系列城堡,用於防禦,使得法國境內不再給侵入,後來,隨著火炮技術先進,空軍出現,城堡不再有用,現代軍隊攻入法國再次變得易如反掌。現在法國政府想明白了,跟德國,義大利,搞歐盟,實際上,只要英國不搞他,俄國打過來有德國頂著呢.......

  • 8 # 優己

    一是法華人太慫!二是德華人開掛!俗話說得好,人的因素最關鍵,在現代戰爭中,綜合實際的對抗是取得戰爭勝利的主要因素。

    法國的正規軍戰鬥力還可以,由於訓練充足,又有自給自足的武器工業系統,裝備也一直是頂尖級的。但是由於法華人偏浪漫,這種性格到戰場上就會散漫,反而不易成軍。軍隊越多越難指揮調動。這就造成了,法國打小仗像條龍,打大仗像條蟲!

    德華人是真正的戰鬥民族,這個民族一直以來都是以僱傭軍為職業,戰鬥素養沒話說,德華人是全球服從度最高的民族。這使得德國在預備兵源上遠遠甩開其他國家,比如,在二戰最後時期,戰力最弱的由老弱病殘組成的部隊都可以跟最精銳的蘇軍戰成一比一傷亡。這是人的因素。在戰場上法華人就是打不過德華人!

    其次,在拿破崙時代後,由於少了法國的牽制,俾斯麥在德國施行改革,用鐵血政策建立中央集權制度,德國完成了統一。這時候德國的國力已經超過了法國,工業能力也稍微優於法國。因此,德國擊敗法國算情理之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怎麼看待現在比較火的答題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