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人世間》說:“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譯文:山上的樹木皆因材質可用而自身招致砍伐,油脂燃起燭火皆因可以燃燒照明而自取熔煎。桂樹皮芳香可食用,因而遭砍伐,樹漆因可派上用途,所以遭到刀斧割裂。
莊子認為,所謂的“有用,無用”要辯證來看:例如,葫蘆作為植物和鮮花比較,不能觀賞,沒有香氣,好似無用,卻可以一切兩半,做成打水的瓢;而一個人天生侏儒,蓬頭垢面,駝背彎腰,手無縛雞之力,在盛世無用。在亂世,卻能避免被抓壯丁,犧牲疆場的悲慘命運。
世人皆知有用之用,卻不知無用之用。在莊子看來,無用是“全生之法”。那麼如何才叫“無用”呢?善於全生保身之人,一定不能多作惡,但也不能多為善。而是要生活於“善惡之間”。因為惡會招致法律制裁或者招致禍害;而善是“有用”的表現,而有用就會被利用。正所謂“寧做太平狗,不為亂世人”。亂世的能人,往往被幕後更大的操作者利用,作為槍桿子四處揮舞。這種“善之用”何嘗不是一種“自害”呢?!
出現這種“避世”的思想,是因為莊子生活在諸侯爭霸,戰火連天的亂世中。在此歷史背景下,他力求無用,到頭來,無用成全了他最大的用:好好活著。
《莊子.人世間》說:“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譯文:山上的樹木皆因材質可用而自身招致砍伐,油脂燃起燭火皆因可以燃燒照明而自取熔煎。桂樹皮芳香可食用,因而遭砍伐,樹漆因可派上用途,所以遭到刀斧割裂。
莊子認為,所謂的“有用,無用”要辯證來看:例如,葫蘆作為植物和鮮花比較,不能觀賞,沒有香氣,好似無用,卻可以一切兩半,做成打水的瓢;而一個人天生侏儒,蓬頭垢面,駝背彎腰,手無縛雞之力,在盛世無用。在亂世,卻能避免被抓壯丁,犧牲疆場的悲慘命運。
世人皆知有用之用,卻不知無用之用。在莊子看來,無用是“全生之法”。那麼如何才叫“無用”呢?善於全生保身之人,一定不能多作惡,但也不能多為善。而是要生活於“善惡之間”。因為惡會招致法律制裁或者招致禍害;而善是“有用”的表現,而有用就會被利用。正所謂“寧做太平狗,不為亂世人”。亂世的能人,往往被幕後更大的操作者利用,作為槍桿子四處揮舞。這種“善之用”何嘗不是一種“自害”呢?!
出現這種“避世”的思想,是因為莊子生活在諸侯爭霸,戰火連天的亂世中。在此歷史背景下,他力求無用,到頭來,無用成全了他最大的用:好好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