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眯眯眼範兒
-
2 # 蜀小叨
屠呦呦解決的是世界性問題,但實際上更多解決的是老外棘手的問題。袁公解決的是世界性問題,但更多解決的是華人自己的問題。
-
3 # 懷舊1958
袁隆平沒有獲得諾貝爾獎主要是政治因素造成的,同理鍾南山沒有獲得國際大獎也是如此,!我相信正義會來遲但總會來的,袁隆平和鍾南山獲得國際大獎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
-
4 # 煉暗
諾貝爾獎早已變質,成為西方意識形態的工具。再說了,中國的這些大神級科學家根本不削這個獎,這個獎配不上他們。共和國勳章更值得他們重視,老百姓的認同更能讓他們欣慰!諾貝爾算個啥,諾貝爾獎又算個啥?幹嘛非得用西方標準,華人要自信!
-
5 # 拙筆字匠陳博
一句話:諾貝爾獎主要是歐美評的,歐美人吃麵包為主,不怎麼吃大米。
袁隆平出生於1930年,那個時候歐美很多國家已經吃飽了,但是華人還在捱餓。我不敵視西方,主要是他們體會不到華人心中袁隆平所做的事意義有多大。
這也不能說歐美人就歧視袁隆平,比如他們給袁隆平以下獎項:
1985.10 創造與發明獎章(傑出發明家) 金獎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
1987.11 科學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1988.3 農學與營養獎 英國Rank基金會
1993.4 拯救世界飢餓(研究)榮譽獎 美國Feinstein基金會
1996.5 日經亞洲獎 日本經濟新聞社
1998.11 越光國際水稻獎 日本越光國際水稻獎事務局
2001.8 拉蒙·麥格賽賽獎 菲律賓拉蒙·麥格賽賽基金會
2004.5 沃爾夫獎 以色列沃爾夫基金會
2004.10 世界糧食獎 世界糧食獎基金會。
你看,農業方面評的獎就多,因為評獎的也是搞農業的,他們就能體會到。
-
6 # 于思敏
應該把莫言為什麼能獲獎,而袁隆平不能獲獎………?
莫言的作品符合西方人的胃口,得到那些大鼻子們的欣賞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袁隆平致力於為解決華人吃飯的問題,而且做的卓有成效,西方人怎麼能喜歡他呢?……
-
7 # 歲月無情青山不老
獨創是靈魂。科技先科後技,搞科搞技的人對國家對人民作出貢獻的都會受到人民的尊敬,但搞科的人創歷史先河,高技的人是把科發揚光大,搞科的人更高一籌。是否可這樣理解。
-
8 # 乾坤以鈦鞋
其一,袁老對於國家和世界的功績,已經不需要任何獎項來評價了。
其二,諾貝爾獎的獎項設定沒有和袁老所從事的領域相符合的。諾獎主要是基礎理論學科的研究吧?倒是沒聽說過有涉及應用領域的。
以上回答沒有貶低屠呦呦教授的意思。能夠獲得諾獎,本身就是對於個人能力與貢獻的極大肯定。屠呦呦教授同樣為中國和世界醫藥學領域做出了極其卓越的貢獻,為我們祖國贏得了極大的榮譽。
兩位都是國之脊樑。
-
9 # david91
袁隆平的成就不是理論發明,而是理論的應用。就好比去建造橋樑。發明建造橋樑方法的人是理論先驅,可以獲獎。但是把橋樑建設的又高又大,也不過是工程領域上的成就而已。
-
10 # 閒雲野鶴148784693
雜交水稻的基本思想和技術,以及首次成功的實現是由美華人Henry Beache在1963年於印度尼西亞完成的,Henry Beache也被學術界某些人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並由此獲得1996年的世界糧食獎。由於Henry Beache的設想和方案存在著某些缺陷,無法進行大規模的推廣。因此雜交水稻並非袁隆平首先發明。他的貢獻主要是成功完成了育種實驗,而不是全新的創造發明,因此還不足以獲得諾貝爾獎。
由於中國的特殊情況,人口眾多,糧食產量的提高一直是我們重點關注的問題,袁隆平的實踐實實在在的提升了糧食畝產,並使得種植大面積推廣,貢獻也是不小的。
後來日本人提出了三系選育法來培育雜交水稻,提出可以尋找合適的野生的雄性不育株來作為培育雜交水稻的基礎。雖然經過多年努力日本人找到了野生的雄性不育株,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另外日本人還提出了一系列的水稻育種新方法,比如趕粉等,但是最後由於種種原因沒法完成雜交水稻的產業化。
袁隆平於1971年2月調到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專門從事雜交水稻研究工作。1973年,以他為首的科技攻關組完成了三系配套併成功培育雜交水稻,實現了雜交水稻的歷史性突破。1984年6月成立了全國性的雜交水稻專門研究機構--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後又成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均由袁隆平任中心主任至今。1986年提出“兩系法亞種間雜種優勢利用”的發展觀點,經6年艱難攻關,與研究人員成功地突破了兩系雜交稻關鍵技術並推廣應用,取得了良好的增產效果。1997年提出“雜交水稻超高產育種”的技術路線,在國際上引起高度重視。在他的率領下,先後於2000年、2004年和2011年實現了超級稻畝產700公斤、800公斤和900公斤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目標,畝產1000公斤的第四期目標也於2014年10月實現歷史性突破,為進一步大面積、大幅度提高水稻產量奠定了基礎。1995年他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中國發明的雜交水稻,除國內發展迅速外,在國外,已有越南、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美國在大面積生產上應用,並取得了顯著的增產效果。
2020年11月2日在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清竹村進行的袁隆平領銜的雜交水稻雙季測產達到了畝產1530.76公斤,其中早稻619.06公斤、第三代雜交水稻晚稻品種“叄優一號”911.7公斤,超過了1500公斤的預期目標。[1]
2021年5月9日,全國雜交水稻雙季畝產3000斤專案在三亞首獲豐收,早造水稻測產取得畝產1004.83公斤的成績。
回覆列表
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獎,而袁隆平在2019年 9 月,被授予“共和國勳章”和“最美奮鬥者”稱號。
這些獎項之中,雖然沒有評上諾貝爾,但在華人心中,他就是最頂尖的科學家。
更重要的他的愛國之心。人們會永遠記得他。雜交水稻之父,他讓我們大家能吃上飽飯,還多次遠赴國外,傳授經驗,讓世界其他國家也解決了吃飯問題。
願他老人家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