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家裡三個孩子,面對沒有社保的農村父母,該怎麼辦?每人每月給錢好吶?還是後期輪著每家伺候養老?
5
回覆列表
  • 1 # 心理諮詢師阿紫

    我父母是農民,沒有退休金,目前72歲。我們家正好姐弟三人。

    父母年輕時打拼很辛苦,但掙了一些錢。後來給大弟弟買了戶口,招了工,安排了工作。小弟弟也買了戶口,來了城市上學,後來上了大學,出來直接參加了工作。我也幸運的去了部隊,回來安置了工作。雖然父母當時都在農村,但是他們卻在我們人生關鍵的時候,給予了幫助,才讓我們有了現在保障的生活。

    後來我結婚,兩個弟弟結婚,爸媽也都按照風俗,該陪嫁的陪嫁,該送彩禮的送彩禮,把我嫁出去,娶回了兩個兒媳婦。女婿和兩個兒媳婦都很懂事孝順,從不大聲跟老人講話。

    在我生孩子的那年,他們停了生意,幫我看孩子,從我孩子出生到上幼兒園,我媽媽幾乎就沒有離開過,老兩口一個看孩子,一個做飯,配合的特別好,我兒子跟我爸媽也特別親。上初中後,小弟弟買房子買在了我的對面。主要就是給老人住,他在上海,希望爸媽與我住的近點,方便照顧。於是,我兒子初中三年的午飯也都是我父母管了。每天中午,兒子一進門,肯定先有一杯晾的剛剛好的水,然後就是馬上開飯,每天吃什麼都會提前問兒子。米飯的標配是四菜,兩葷兩素,面一般是炸醬麵,雞蛋西紅柿面,臊子面等,也是都給拌好。一直到兒子上高中,在學校吃飯。

    大弟弟的孩子出生後,也是爸媽給看著,從不讓弟弟,兒媳婦操心,有段時間,爸媽分開,一個管我兒子,一個管大侄女。爸爸上午坐公交車,下車後爬10層樓,(本身是6樓,但是在4層的基礎上建的,陽泉特色,類似重慶)先去大弟弟家,做好午飯,下樓去接侄女,然後回家吃飯,吃完,再送侄女上學,然後坐公交回開發區,這樣不用爬樓。下午依舊是先去做飯,然後接侄女回家吃飯。一開始是媽媽去,後來腿疼,就換成了我爸。本來可以接回開發區吃飯,再送下去,但爸媽想讓侄女中午睡會,因為那個學校在弟弟住的對面,那個房子也是爸媽買的,在市重點小學對面。我和兒子的戶口都在那,不過我沒讓兒子上,選了我家門口的學校。再後來,一直到侄女5年級,可以自己坐車去開發區吃飯。上初中後,午飯也是一直在我爸媽那裡吃,包括兒媳婦也在那吃飯。我覺得只要老人高興,怎麼都行。

    小弟弟在上海,小侄女出生後,曾經送回來住過一段日子,後來有一次小侄女生病,特別厲害,爸媽也害怕了,加上小侄女上幼兒園,就回去了。一開始,是小侄女的外婆管著,後來,外婆有事不能管了,爸媽就收拾行裝,去了上海,管了兩年,那兩年可能是她們最輕鬆的時候。早上送了孩子,就沒事了,中午都不回來,他倆簡單吃點,晚上再做飯。這期間,我孩子與大侄女是我們自己管。

    可以說,我爸媽不僅養育了我們姐弟三人,還管了下一代,所以我們都很感激。

    爸媽身體還好,沒有什麼大毛病,我從結婚開始,每月都會給爸媽錢,雖然爸媽那會我不缺錢,但是他們畢竟沒有退休金,作為兒女,結婚後就是成年人,在有能力的情況下,贍養老人是義務,兩個弟弟在各自結婚後,也都會每月給爸媽一些錢,從不間斷。

    有大項支出了,就三個人平攤。女婿,兒媳婦都沒意見。有一年爸爸住院,說好了一起分攤,結果醫保報銷後(爸媽長期在市裡住,辦了居民醫保)自己承擔部分不多,爸媽就沒有讓我們付,他自己承擔了。

    現在爸媽72歲,兩個人自己住,能夠自理,我們三個也會給父母生活費。我是女兒,也是老大,想著父母大了,不方便了就接到我家住,畢竟父母和女兒好相處,我家秦哥也是這意思。公婆去世早,爸媽對我家秦哥就像對兒子,秦哥也覺得我爸媽很親。小弟弟也是想著,等爸媽老了,他就回附近工作,方便照顧老人。明年我就退休了,照顧爸媽,估計有我就夠了。

    每家的情況不一樣,所以可能安排也就不一樣。是去兒女家住還是按月給生活費,我覺得是這樣的

    第一,如果生活能自理,也有住的地方,還是自己住,畢竟兩代人一起還是會有不方便。我爸媽這麼好,我覺得跟我一起住,也會有小摩擦的。還是各自住彼此更方便。

    第二,兒女在有能力的情況下,還是按月給父母錢好。每月老人收到兒女固定的錢,會有安全感,畢竟他們沒有退休金。就算有積蓄,也是花點少點,心裡不踏實,能不動他們的積蓄最好不動。

    第三,各家情況不一,怎麼做沒有標準,也沒有好壞。所以還是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決定為好。

  • 2 # 貝貝與花花

    這個問題我可以回答一下,我就是三個孩子中最小的女兒,我家還有大姐和哥哥。父母都是農民,沒有養老金。

    父母養老問題,我早就考慮過了。因為哥哥日子過得不太順,我想我經濟上可以承擔主要部分。姐姐住的離爸媽近,生活上多照應一下。目前父母身體還硬朗,他們也不願跟我們要錢,他們還在堅持勞動,附近打打零工,有一些收入和積蓄。我每年貼補幾千塊錢,另外吃穿用的,家裡的冰箱空調,給老媽買的智慧機,都是我出錢。有時候姐姐也會買一些吃的穿的給他們。

    假如等到他們不能勞動需要人照顧的時候,看他們自己的意願,如果他們願意,我可以把他們接過來和我同住,這個我老公沒意見,早就溝透過。買房的時候也考慮到了父母養老問題,買的大三房帶大閣樓,怎麼都夠住了。如果他們只願意住老房子,那就三人花錢請個護工,我們子女輪流回去陪伴。有時間的就多陪伴,沒時間的就多出點錢。等將來兩位老人走了一個,剩下的一個就跟我過吧。因為我最合適,沒有婆婆,家庭關係簡單,他們住過來也沒有不自在。

    多子女家庭,最好不要讓父母輪流住,會沒有安全感,他們感覺像老了沒人要了互相推來推去成了累贅。也不要想著我付出多了其他姐妹兄弟付出的少了不公平。其實只要記得一個,他們是你的父母,你是他們的孩子,贍養父母善待父母是做人本份,與你有幾個兄弟姐妹無關。

  • 3 # 閒時喝茶靜時看書

    我們崑山這邊,父母都是跟兒子住在一起的,女兒是嫁出去的。若生了二個女兒,大多數人家也是讓大女兒招女婿來傳宗接代的。一般家庭的父母(五毒俱全的父母不在其內啊)都是憑各自的能力,給兒子造小別墅或買商品房,所有家產包括存款都是屬於兒子的,與女兒無關,女兒也沒異議的。因此,今後父母養老也就是兒子的責任了,像生病住院之類的都是兒子來掏錢,女兒則主動承擔去醫院侍候,這一點大家也都是認同的。隨著社會的發展,近幾年很多父母比他們的上代人都開明多了,有些父母在處理存款或者房產時,女兒也能分得一定的份額 了。當然,這樣的話,女兒就要同樣肩負起給父母養老的責任了。

  • 4 # 風飛菲

    現在的農村老年人即使沒有社保,60歲以後每月有200左右的農保錢吧,我覺得在父母能自理的情況下,每個孩子每月給點錢,讓二老自己生活,這樣他們自由,畢竟老年人和年輕人生活習慣、規律等多方面不一樣,還有關鍵一點遠香近臭嘛!一旦老年人不能自理需要孩子在身邊的時候,最好是孩子輪流到父母身邊照顧,而不是父母輪著到孩子家養老,那樣父母無論是從哪方面考慮都希望在自己“老窩”裡養老好,而不是“流浪”到孩子家,我家也是三個孩子,父親是有社保的,但已去世兩個多月了,母親也是拿農保的,父親去世對我的觸動非常大,以前父母在沒覺得什麼,我父親是癌症去世的,術後三年復發,心理上也有準備,但真正去世後才感覺到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那種悲痛,看不見也摸不著了,那種痛是抓心的痛,到現在我還沒走出來,我母親目前能自理,生活費也不成問題,我想過一旦母親不能自理的話,我就寸步不離的服侍我母親,來彌補我失去父親的痛,父母在尚有來處,不在的話我們只剩歸處了,有爸爸媽媽叫是我們福氣啊!所以朋友啊,父母在儘自己一切能力照顧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七寸飯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