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工具書的注音方法如下:
1、直音法用同音字來注音,如:父音甫;不足:沒有同音字的字無法注音,如果同音字比被注音字還難認讀,則無注音的作用,如骯。
2、讀若法即用打比方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讀得像某字音”,如:宋,讀若送;砉,讀如華。
3、叶音法為了詩歌押韻而臨時改變一個字的讀音是一種錯誤的注音方式,其主觀上強改字音,毫無根據,如:碩鼠碩鼠,無食我麥。
4、反切法其是漢末出現的,中國古代最重要的一個給漢字注音的方法,反切法是用兩個漢字給另一個漢字注音,用來注音的兩個漢字;前一個稱為反切上字,後一個稱為反切下字,被注音的字稱為被切字,其關係可以公式表示為: 被切字=反切上字+反切下字。擴充套件資料:1950年以後,在中國大陸地區,漢語拼音被廣泛推廣,一般人使用拼音拼讀漢字,但是在常用語言工具書中標註漢字讀音,仍舊拼音和注音同時使用;在臺灣地區,小學生在學會漢字書寫之前,必須先進行十週左右的注音符號教學,以作為認識漢字字音的工具;在生活實用上,注音符號是標註生字的拼音,也是普遍的漢字輸入法;注音符號在臺灣省推行相當成功,小學生皆要求熟練使用。故在臺灣閩南語、客家語的教學上,教育部另外增添新符號以能拼讀這些“鄉土語言”;
古代工具書的注音方法如下:
1、直音法用同音字來注音,如:父音甫;不足:沒有同音字的字無法注音,如果同音字比被注音字還難認讀,則無注音的作用,如骯。
2、讀若法即用打比方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讀得像某字音”,如:宋,讀若送;砉,讀如華。
3、叶音法為了詩歌押韻而臨時改變一個字的讀音是一種錯誤的注音方式,其主觀上強改字音,毫無根據,如:碩鼠碩鼠,無食我麥。
4、反切法其是漢末出現的,中國古代最重要的一個給漢字注音的方法,反切法是用兩個漢字給另一個漢字注音,用來注音的兩個漢字;前一個稱為反切上字,後一個稱為反切下字,被注音的字稱為被切字,其關係可以公式表示為: 被切字=反切上字+反切下字。擴充套件資料:1950年以後,在中國大陸地區,漢語拼音被廣泛推廣,一般人使用拼音拼讀漢字,但是在常用語言工具書中標註漢字讀音,仍舊拼音和注音同時使用;在臺灣地區,小學生在學會漢字書寫之前,必須先進行十週左右的注音符號教學,以作為認識漢字字音的工具;在生活實用上,注音符號是標註生字的拼音,也是普遍的漢字輸入法;注音符號在臺灣省推行相當成功,小學生皆要求熟練使用。故在臺灣閩南語、客家語的教學上,教育部另外增添新符號以能拼讀這些“鄉土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