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989093348303

    “雨水”節氣後,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書》中就有“雨水”節後“鴻雁來”、“草木萌動”等物候記載。 草木的萌動是有條件的,即要有“水”作為基礎。按古代“五行”的“木火土金水”的水土“相生”之說,春屬於木,木生之於水。即要有後來萬木蔥鬱的春天,必須有水作為先.導。所以,在二十四節氣的“立春”之後,“春分”之前,就一定會有一節氣冠名“雨水”。這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具體表現,現在看來也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如現代氣象科學觀測研究表明,“雨水” 過後,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已達到0℃以上,黃淮平原日平均氣溫已在3℃左右,江南平均氣溫在5℃上下,華南地區氣溫已超過10℃,但華北平原平均氣溫仍在O℃以下。所以說,在這樣的氣候背景下,黃淮平原及其以南地區自然降水多呈液態形式,而華北平原有時仍會雪花紛飛,但都預示著春天就要到了。一代偉人毛澤東在其《詠梅》詞中就寫道:“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作為以耕作為主的農民朋友來說,他們所關心的是如何抓住“一年之計在於春”的關鍵季節,進行春耕、春種、春管,實現“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的願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科學家的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