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三改志願的三個志願是: 水師學堂—去學醫—去從文, 魯迅青年時為拯救人民於危難中三改志願。 看到英美海軍強大,他認為中國要富強,也必須走這條路,於是毅然考入南京水師學堂;後來他又發現,華人被稱為“東亞病夫”,決心把華人改變為“強種人”,於是就到日本學醫;最終他發現華人需要治療的是靈魂,於是,他棄醫從文,決心以改變華人的思想為志願。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南韓、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
魯迅三改志願的三個志願是: 水師學堂—去學醫—去從文, 魯迅青年時為拯救人民於危難中三改志願。 看到英美海軍強大,他認為中國要富強,也必須走這條路,於是毅然考入南京水師學堂;後來他又發現,華人被稱為“東亞病夫”,決心把華人改變為“強種人”,於是就到日本學醫;最終他發現華人需要治療的是靈魂,於是,他棄醫從文,決心以改變華人的思想為志願。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南韓、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