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商務新觀察

    所謂匯率,其實就是指錢的價格,說白了就是你用1單位本幣可以兌換多少個外國貨幣。

    之所以,會產生貨幣兌換比率,這與國際貿易有關,由於國與國之間的不平衡貿易造就了不同貨幣的供求關係不平衡,即形成匯率。

    要想更進一步瞭解現在的匯率,還得從戰後的美元霸權地位確立說起。1944年,世界上主要的44個國家代表(包括美、蘇、中、英等)齊聚美國佈雷頓森林召開會議,提出戰後將設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實行金本位制度。

    其核心就是想透過設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建立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從此各國央行將手持美元,並按照每35美元一盎司黃金的官方比兌價向美國兌換,也就是說美元直接掛鉤黃金,從此進入“美金”的時代!說白了,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扣,而美元等同於黃金。各國央行都要根據協議維持本幣兌美元的固定比價,美元順勢成為世界貨幣,金融霸權地位逐步確立。

    不過,由於後來的尼克松總統宣佈實行新經濟政策,停止各國央行持有的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同時各國央行也不用再維持兌美元的固定比價。這樣以來,布雷頓體系就走向崩潰。隨之而來的就是各國宣佈實行浮動匯率,這就是現代匯率體系的發端。英國於1972年6月,率先宣佈實行浮動匯率,即英鎊不再與美元掛鉤,而是隨外匯市場浮動。其他各國紛紛仿效之。這就是現在的各國浮動匯率的形成過程。

  • 2 # 孔方財經

    這是孔方兄很早以前的文章,相當於科普匯率是怎麼決定的,看完這幾個小故事,你就明白匯率怎麼決定的了:

    1,更聰明和更勤奮的故事

    首先假設,上帝是公平的,他老人家在這個世界創造了兩個國家,一個叫烏托邦,一個叫桃花源。兩個國家是一模一樣的,比如人口數量相同、資源相同。

    混沌初開第一年年初,兩個國家的GDP都是100元,且兩個國家發行的貨幣也都是100元,烏托邦的貨幣叫烏託幣,桃花源的貨幣叫桃源幣。此時,兩個國家的人民拿著自己國家的貨幣到對方買東西,價格都是一樣的:1塊錢的貨幣,就可以買到1塊錢的GDP,兩個國家的匯率之比是1:1。

    人生來就與他人有差異。烏托邦的人民偏向保守,且不太願意動腦筋費神思考,到了混沌元年年末,烏托邦的GDP還是100元;但桃花源的人民愛折騰,喜歡各種創業,各種加班,混沌元年年末,桃花源的GDP增長了1倍,達到200元桃源幣。由於桃花源人民手裡只有100元貨幣,此時1元桃源幣可以買到2元的GDP。

    如果烏托邦人民想要買桃花源的產品,就先得將烏託幣換成桃源幣。聰明的桃花源人民要算一筆賬:這個時候再1換1顯然不划算,因為1元烏託幣到烏托邦只能買到1元的GDP,要換就只能2元烏託幣換1元桃源幣。對烏托邦人民而言,也願意接受2元烏託幣換1元桃源幣,因為1元桃源幣可以在桃花源買到2元的GDP,這和自己在國內消費沒什麼區別。

    這時候,桃源幣和烏託幣的匯率變為1:2,烏託幣貶值50%,而桃源幣升值100%。

    解析:在匯率決定理論中,有一種理論叫購買力平價理論(purchasing power parity),這種理論認為,一國貨幣的價值(匯率),取決於拿到這些貨幣後所能買到的商品或服務的價值。上述例子,即是這一理論最為簡化的模型。

    在實際經濟活動中,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水平,也正是其貨幣匯率的根本決定因素。最典型的是歐元之前的德國馬克,一度被稱為“金馬克”;世界貨幣美元雖然佔了不合理國際貨幣體系的便宜,但最根本的還是取決於美國強大的經濟實力;同樣,前幾年人民幣的大幅升值,也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必然結果。反之亦然,比如最近人民幣匯率貶值,也跟中國經濟基本面不佳有直接聯絡。

    另外,早在2014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釋出報告稱,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2014年中國經濟規模已經超過美國。IMF的演算法比較粗暴:比如在中國理髮需要20元人民幣,在美國需要20美元,那麼按購買力評價,中國的理髮服務也算20美元產出。這樣的演算法合理不?其實這沒有標準答案,大家可以自己判斷。

    2,好賺錢與不好賺錢的故事

    緊接故事一。桃花源創業氛圍濃厚,創業就需要創業資金,銀行貸款給這些創業企業可以獲得很高的利息回報——畢竟整個桃花源的貨幣供應只有100元,但需求資金的人很多。到了混沌2年元旦,桃花源的貸款利率已經高達50%了。

    反觀經濟近乎停滯的烏托邦,貸款利率接近零,因為沒有什麼人需求貸款。一些有經濟頭腦的烏托邦居民,想把手中的閒錢換成桃源幣,這樣就可以獲得桃花源高達50%的貸款收益了。

    混沌2年年初,有30元的烏託幣想要投資桃源國,他們所能接受的匯率水平極限是10元烏託幣兌換1元桃源幣(1年後1元桃源幣投資後本息為1.5元桃源幣,而1.5元桃源幣又可以換回15元烏託幣,烏托邦的投資者剛好實現盈虧平衡)。如果烏託幣的匯率高於10:1,則這筆投資有利可圖。在故事1的基礎上,桃源幣又升值了4倍,同時烏託幣貶值80%,此時匯率的平衡點是1:10。

    小編解析:利率平價學說(Interest Rate Parity)是匯率決定理論的另一種學說。一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也好,貨幣供應也好,通常都是中長期才能表現出來,比如GDP資料通常按照季度釋出,貨幣供應資料則是按月釋出。而我們每天看到的匯率波動,是極為短期的波動,它更多受到國際資金不間斷的流動的影響。利率平價學說認為,一國貨幣的價值,和該國貨幣所能帶來的收益直接相關,收益率越高則幣值就越高,越能夠升值。

    最近的典型案例就是美聯儲加息。美聯儲加息,意味著投資美國的回報提高了,其他地區的投資收益吸引力相對就要下降。人民幣同樣也受到了這樣的影響:從2012年首次降息以來,1年期貸款利率已經從3.5%下降到1.75%;美國加息後,其指導利率下限為0.25%,儘管兩種貨幣仍有較為明顯的利差,但這一差距已經大幅縮小,更何況人民幣還有降息預期,而美聯儲還有加息預期。總之,相比3年前,人民幣的吸引力已經下降,美元流出中國並不意外。

    一個更為典型的案例是日元。日本20年來的利率都維持在極低的水平,日元成為理想的套利貨幣:投資者以低利率借入日元,然後將日元拿到海外投資更高收益的產品,賺取差值。

    3,有節操和沒節操的故事

    緊接故事2。混沌3年元旦,烏托邦領導人對於本華人民不太上進的風氣非常擔憂,對於經濟的停滯頗為不滿,為了安撫本國選民進而保住自己的地位,烏托邦領導人下達了一個決定:讓該國央行直接給老百姓發錢,發錢總量100元烏託幣。

    儘管烏托邦領導人贏得了不明真相群眾的歡迎,但很快該國物價水平就增長了1倍,2元烏託幣只能買到以前1元的商品。參照故事1的分析邏輯,烏託幣將再度貶值50%,而桃源幣將升值1倍,此時的匯率水平變為1:20。

    解析:貨幣發行過量將推高物價,降低本幣的購買力(即對內貶值);本幣對內貶值也通常會導致本幣對外貶值,即本幣匯率下跌。故事3很簡單,但在實際經濟執行過程中,這樣飲鴆止渴的方式卻屢見不鮮。

    截至2015年11月,巴西2015年通脹率高達10.48%,是2003年11月以來的最高值。2015年10月,巴西的基礎貨幣發行量(M0)為2428.47億雷亞爾(巴西貨幣) ,距離之前的歷史紀錄——2014年12月的2635.28億雷亞爾已非常接近。從2014年9月至今15個月,雷亞爾對美元貶值幅度高達45%。人民幣貶值的幅度和雷亞爾相比,簡直是太溫柔了。

    4,放手還是不放手的故事

    烏托邦糟糕的狀況,讓上帝動了惻隱之心,他給了烏托邦人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時光倒流到了混沌元年年初。這次,烏托邦的領導者放了一個大招:將烏託幣和桃源幣匯率固定死,就是1:1,即固定匯率。

    桃花源仍然是每年翻倍發展,但桃花源自身只能消耗掉GDP增量的一半,另外一半需要向GDP一直沒有增長的烏托邦出口,才能消化掉多餘的產能。但是烏托邦人民沒錢怎麼辦?於是桃花源就借錢給烏托邦。

    到了混沌4年年初,經過前3年每年翻倍的發展,桃花源的GDP已經達到800桃源幣,同時為了避免通貨緊縮,桃花源央行增加發行了700元新的桃源幣,該國回到了1桃源幣購買1單位GDP的狀態。此時,烏托邦已累計從桃花源進口了350元桃源幣的商品。

    突然有一天,桃花源的商人們要求烏托邦的人民還債,但是烏托邦的人民不名一文,整個國家全年的GDP才100烏託幣。於是烏託幣人民只能找該國央行去借錢,央行借錢意味著貨幣超發,於是又回到了故事2的狀態——1:1的固定匯率將無法維持,烏托邦的固定匯率制度宣告破產,資本將大量外流。最終的結果是,不願對匯率放手的烏托邦政府,現在只有放手。

    2015年12月17日,阿根廷宣佈放棄固定匯率制度,允許貨幣自由浮動,比索對美元匯率一度大跌41%;2015年8月20日,哈薩克取消該國貨幣堅戈的匯率波動區間限制,隨後堅戈一天暴跌23%。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父親的草原母親河原唱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