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敘永萬學寬

    進入夏季對草莓苗來說,高溫和多雨對草莓育苗是一個挑戰,高溫高溼及其發生病蟲害,因此要加強管理,注意養護根系,只有根系健壯苗子才能健壯。

    一、增施有機肥

    好的根系離不開肥沃的土壤,所以要增施有機肥,可以提高土壤中有機質含量。有機質含量高,土壤疏鬆透氣性好,十分有利於草莓根系的生長。

    對土壤板結粘重、有機質少,通透性差的土壤,應採取增施有機肥,配合生物菌肥、促進根系生長。

    二、合理調控地溫

    夏季的高溫強光讓地溫很容易上升至30℃以上,草莓根系生長的最適溫度在15-22℃,地溫超過30℃,根系幾乎停滯生長。隨著地溫的升高則會造成草莓死苗,尤其是在南方地區,由於7~8月地溫過高,根系只有4~6月和9~10月兩次生長高峰。

    所以說一定要確保地溫在適宜的範圍內。正常情況下,土壤溫度白天比空氣溫度低5-7℃,育苗地的溫度上限保持在28-30℃,地溫相對適宜根系的生長。

    降低溫度常採取的措施有:覆蓋遮陽網、噴灑降溫劑、水渠儲水、噴灌設施補水等。

    覆蓋遮陽網

    三、保證適宜的水分

    草莓不能幹也不能澇。土壤溼度為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70%。土壤的水分和養分狀況及其有關理化特性,對根系的生長起決定性的影響作用。

    當土壤乾旱時。根系發育受阻,嚴重時乾枯死亡。也會影響水分和養分的吸收,進而影響光合作用的進行,草莓葉片易出現黃化、脫落,甚至死亡。同時也會造成土壤鹽類濃度上升,根系易出現鹽中毒。

    夏季蒸發量大,不及時澆水就會造成土壤乾旱,容易影響根系正常生長。在草莓抽出匍匐莖和發新不定根時,需保持土壤溼潤,含水量在70%左右,如長時間低於30%,根系幾乎停滯生長,子苗根系很難下扎。

    草莓也不耐澇,如果長時間積水,會造成根系呼吸困難,造成漚根,同時影響土壤微生物的活性。要特別注意雨季田間排水工作。

    土壤乾旱

    澆水的幾個注意點:

    忌大水漫灌。進入夏季後要保持土壤溼潤,天旱時小水勤澆,最好是滴灌,忌大水漫灌,漫灌對土壤侵蝕、壓實的作用很強,而且大水漫灌使得土壤內的空氣被擠出,土壤的團粒結構也被破壞,不利於土壤保水保肥性的提高。

    高溫季節應掌握“涼時、涼地、涼水”小水勤澆。還要結合長勢勤劃鋤,切斷水分蒸發的通道,利於保持土壤溼度。

    四、土壤忌板結

    夏季雨後很多土壤因雨水導致板結,導致土壤通透性降低,影響根系和微生物活性,也不利於土壤溫度的散失,讓地溫長時間保持較高的溫度,不利於根系的正常生長。

    雨水導致板結

    澆水肥後要視匍匐莖生長情況進行及時劃鋤。注意劃鋤時不能過深,過深土壤易結塊,但也不能過淺,太淺效果不好,一般劃鋤深度以3—5釐米為宜。以便保持土壤良好的通透性。

    五、適當利用微生物肥料

    微生物肥料的施用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經過長時間的連作種植,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積累,使有益微生物減少。施用微生物肥料可以使得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重新佔據優勢。而且對提高土壤的肥力,抑制草莓的根部病害也有顯著的效果。

  • 2 # 使用者2740451245647

    草莓根系淺,抗旱力弱,葉面積大,蒸發旺盛,如不勤灌水,保持土壤溼潤,極易引起莖葉枯萎死亡。因此,為使草莓苗正常生長,安全越夏,要經常澆(灌)水,保持苗地土壤溼潤。灌水要求水灌至畦溝的2/3,不能淹沒畦面,苗地全部溼潤後及時排水,不能長時間把苗地泡在水中。澆(灌)水時間以傍晚為宜。在連續天晴的情況下,視地塊的實際情況,一般要求3~5天澆灌一次。

    遮蔭降溫

    為避免Sunny直射造成高溫灼傷子苗和匍匐莖,引發葉斑病、炭疽病等病害的暴發,最好在畦面上搭1米高左右的蔭棚,頂上蓋些柴草等物;也可在畦面種植一些高稈作物,如玉米、高粱以及豆角之類的搭架蔬菜等,但不能種植過密,以免通風不良,光照不足,影響草莓正常生長。

    定向壓蔓

    草莓採收後的夏秋生長期間,匍匐莖會陸續產生3~5次子苗。用於繁殖種苗的草莓苗圃,為使每次子苗能長成壯苗,在發苗期間要及時將匍匐莖定向理順,配置均勻。發出的新株用泥土稍壓,促生新根。

    清除雜草

    雜草容易與草莓爭肥爭水,影響草莓健壯生長,降低草莓植株抗旱能力,必須經常拔除。拔草時不要鬆動草莓根系,以免造成種苗死亡。在拔草的同時,要摘除草莓黃葉、枯葉,減少養分消耗和水分蒸發,促進通風透光。

    澆施薄肥

    對苗數不足的苗地,可用0.3%複合肥進行澆施,7~10天一次,施肥時間應掌握在傍晚為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條件允許的話,老年人是選擇和孩子們一起住還是分開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