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的誕生要從美國SEC(證券交易委員會)對Token的概念劃分說起。在透過ICO方式募資的區塊鏈專案大行其道之時,為了區分專案方所發行的Token型別,SEC將Token按屬性將其分為實用型通證(Utility Token)和證券型通證(Security Token)等種類。
其中,實用型通證包括服務通證和獎勵通證,證券型通證被細分為權益通證和資產通證,以此更好地制定監管策略。
隨著ICO專案頻頻破發,各國監管對ICO亂象嚴加管制,專案方依靠白皮書融資的浮誇時代一去不復返。據ICO Rating的資料,ICO專案總數從今年6月的 275 個降低到9月的 159 個,成功達成 ICO 目標的專案比例已經從上半年的50%以上跌至30%左右。
ICO及各種“IXO”的變種,幾乎被監管和市場判了死刑。信奉數字資產的年輕創業者,還在尋找更加快捷和高效的融資手段,這正是STO的緣起。
在傳統資本市場,超過70萬億美元的股權市場只能透過IPO這種高門檻、長週期的方式得到流通,在規則下運行了將近1個世紀的IPO手段,也逐漸暴露出資產流通效率的問題。而在債務和不動產市場中,極高的投資門檻使得普通投資人無法參與,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資產的流動性。
於是,在區塊鏈信徒們熱捧ICO未果後,STO被推向了舞臺中央。
STO的誕生要從美國SEC(證券交易委員會)對Token的概念劃分說起。在透過ICO方式募資的區塊鏈專案大行其道之時,為了區分專案方所發行的Token型別,SEC將Token按屬性將其分為實用型通證(Utility Token)和證券型通證(Security Token)等種類。
其中,實用型通證包括服務通證和獎勵通證,證券型通證被細分為權益通證和資產通證,以此更好地制定監管策略。
隨著ICO專案頻頻破發,各國監管對ICO亂象嚴加管制,專案方依靠白皮書融資的浮誇時代一去不復返。據ICO Rating的資料,ICO專案總數從今年6月的 275 個降低到9月的 159 個,成功達成 ICO 目標的專案比例已經從上半年的50%以上跌至30%左右。
ICO及各種“IXO”的變種,幾乎被監管和市場判了死刑。信奉數字資產的年輕創業者,還在尋找更加快捷和高效的融資手段,這正是STO的緣起。
在傳統資本市場,超過70萬億美元的股權市場只能透過IPO這種高門檻、長週期的方式得到流通,在規則下運行了將近1個世紀的IPO手段,也逐漸暴露出資產流通效率的問題。而在債務和不動產市場中,極高的投資門檻使得普通投資人無法參與,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資產的流動性。
於是,在區塊鏈信徒們熱捧ICO未果後,STO被推向了舞臺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