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一、國學之道,在於修身
人的發展有三個層面,第一是知識,第二是能力,第三是修養。
要成大事業,勇於大擔當者,深沉厚重是第一資質,磊落雄豪是第二等資質,聰明才辯是第三資質。
《禮記。經解》說: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
二、儒、釋、道
儒家講的是錘鍊人的氣度;佛教講養心,一是寬心,二是虛心,三是平心,四是潛心;道教講養生。
三、國學與領導力
領導有三種:第一種是領導能力比員工強的;第二種是領導能力與員工差不多的;第三種是領導能力不如員工的。
怎麼提高領導力?
第一,修養就是管理能力。
第二,學習就是進步動力。《中庸》講: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第三,格局就是凝聚力。人的格局分為四層: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
第四,境界決定一切。為人處世最高境界是:處事以不離不即為法,居心於可有可無之間。領導的觀人之術在: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
言能簡徐,心能光明,量能擴大,志能堅毅,思能縝密,事能妥當。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導語
一、國學之道,在於修身
人的發展有三個層面,第一是知識,第二是能力,第三是修養。
要成大事業,勇於大擔當者,深沉厚重是第一資質,磊落雄豪是第二等資質,聰明才辯是第三資質。
《禮記。經解》說: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
二、儒、釋、道
儒家講的是錘鍊人的氣度;佛教講養心,一是寬心,二是虛心,三是平心,四是潛心;道教講養生。
三、國學與領導力
領導有三種:第一種是領導能力比員工強的;第二種是領導能力與員工差不多的;第三種是領導能力不如員工的。
怎麼提高領導力?
第一,修養就是管理能力。
第二,學習就是進步動力。《中庸》講: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第三,格局就是凝聚力。人的格局分為四層: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
第四,境界決定一切。為人處世最高境界是:處事以不離不即為法,居心於可有可無之間。領導的觀人之術在: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
言能簡徐,心能光明,量能擴大,志能堅毅,思能縝密,事能妥當。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