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臣秀吉出兵北韓的理由,一般都會說到他個人的對外侵略擴張野心,我也看過一些文章將秀吉的出兵看作日本大陸擴張的源頭。
不過這個說法的主要依據是《北韓征伐記》裡面記載的“逸話”。當然,侵略的目標不止北韓,而是要以北韓作為跳板來侵攻大明疆土,當時連具體作戰計劃都有了。當然,我們的確可以認為日本的侵華野心那時候就有,但是這個說法好像又有些問題。首先,嚴格來講當時豐臣秀吉並沒有完成日本的統一大業,秀吉那麼雞賊的人不會不明白攘外必先安內的道理。其次,大明當時軍事實力可一點兒都不弱,以日本彈丸小國,哪怕他們的武士再強悍,單兵能力再強,雙方賬面上的實力對比之懸殊也是一目瞭然。秀吉也不至於膨脹到目空一切,何況當時日本戰國連年內戰,國力損耗,士兵農民都希望儘快結束戰爭,對海外領土並沒有太大的奢望。
所以,後來有個說法,認為秀吉當時不惜血本大舉進攻,一個原因是為了削減手下武士的數量。因為按照日本自幕府時代起有一個慣習,就是武士替主君捨生忘死地打仗,主君在獲得領土後要對手下進行封賞。所以別看將軍是日本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他能夠控制的區域也是有限的,絕大部分領地需要地方大名和手下看管。但是秀吉當時手下兵多地少,對於如何論功行賞好像他有些安排不開。所以,他把目標對準了海外,透過製造“外患”解決“內憂”。打下大明他當然是沒有信心的,說是要佔領大陸那不過是作為戰略口號鼓舞士氣的,但北韓這個國土更小的對手他還是有信心的。打北韓無外兩個結果,如果勝利了,能夠得到更多的土地,手下武士有地方安排了,內憂解決;如果失敗了,損兵折將,剩下的人數少了,也可以把國內的現有土地封賞給他們。我覺得這個說法還是較合乎情理的。
豐臣秀吉出兵北韓的理由,一般都會說到他個人的對外侵略擴張野心,我也看過一些文章將秀吉的出兵看作日本大陸擴張的源頭。
不過這個說法的主要依據是《北韓征伐記》裡面記載的“逸話”。當然,侵略的目標不止北韓,而是要以北韓作為跳板來侵攻大明疆土,當時連具體作戰計劃都有了。當然,我們的確可以認為日本的侵華野心那時候就有,但是這個說法好像又有些問題。首先,嚴格來講當時豐臣秀吉並沒有完成日本的統一大業,秀吉那麼雞賊的人不會不明白攘外必先安內的道理。其次,大明當時軍事實力可一點兒都不弱,以日本彈丸小國,哪怕他們的武士再強悍,單兵能力再強,雙方賬面上的實力對比之懸殊也是一目瞭然。秀吉也不至於膨脹到目空一切,何況當時日本戰國連年內戰,國力損耗,士兵農民都希望儘快結束戰爭,對海外領土並沒有太大的奢望。
所以,後來有個說法,認為秀吉當時不惜血本大舉進攻,一個原因是為了削減手下武士的數量。因為按照日本自幕府時代起有一個慣習,就是武士替主君捨生忘死地打仗,主君在獲得領土後要對手下進行封賞。所以別看將軍是日本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他能夠控制的區域也是有限的,絕大部分領地需要地方大名和手下看管。但是秀吉當時手下兵多地少,對於如何論功行賞好像他有些安排不開。所以,他把目標對準了海外,透過製造“外患”解決“內憂”。打下大明他當然是沒有信心的,說是要佔領大陸那不過是作為戰略口號鼓舞士氣的,但北韓這個國土更小的對手他還是有信心的。打北韓無外兩個結果,如果勝利了,能夠得到更多的土地,手下武士有地方安排了,內憂解決;如果失敗了,損兵折將,剩下的人數少了,也可以把國內的現有土地封賞給他們。我覺得這個說法還是較合乎情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