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m艾小米
-
2 # 卿淺她課堂
今天出去買筆記本,文具店14一本沒捨得。去附近大超市轉轉,找的都要尿褲了,沒一本好的。全部被人在書脊處劃破,有的還不止這些。
買吧不甘心,不買又著急用。
掏出手機上某寶吧,一樣的本才1.5人家肯定不包郵,加購湊單吧。選的差不多了,客服慢悠悠回覆說:不保證今天能發貨,親謹慎下單。
出來倆小時了,午飯還沒吃…一咬牙,在一堆裡挑個能使的吧。
花了5.5挑個殘次品。
為了省不到10塊錢花了兩小時,到底值不值?
要是上班的話兩小時也將近50塊,
寫作的話兩小時2000多字也不成問題,中稿至少也能有100。
因小失大,可還總是重複幹這種事。
1.對自己太吝嗇。節儉到對自己摳門兒,忘了自己這段時間能創造多少價值財富了。
2.僥倖心理。總覺得後面還有更便宜的,要是在這買了,待會遇到更便宜的,腸子得悔青了。
3.覺得賣家有貓膩。這是肯定有事,不能慣著TA。化身名偵探柯南,揭露事件真相。
好奇不會害死貓,會把限制思維把自己變窮。閒著沒事多賺錢,錢多了多給自己投資改變思維。
-
3 # 追影每一天
各種人體驗不一樣吧,不能一味認定因小失大。就看那五塊錢,對你有意義否?是不是值得找?如果意義重大,那和電影《拯救大兵瑞恩》一樣的感受。
小時候有過類似的經歷。那時5、6歲吧,丟了兩角錢,為了找回錢,沿著原路返回,仔細尋找,最後找了回來。成人後,也有過這樣的清況。比如為了花掉商場的優惠券,會多花很多錢買來不需要的東西。我覺得這都是由於內心的匱乏造成的。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理性的規劃自己的生活,建立正確的消費觀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