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樂視影業估值縮水28億元、阿里影業連續6季度虧損,電影究竟能不能網際網路化?
8
回覆列表
  • 1 # 蟲二

    網際網路+改變一切,雖然樂視、小米影業半死不活,騰訊和阿里都玩得風生水起,但並不能反證網際網路思維就適合電影產業。

    比如網際網路膜拜的大資料,確實可以快速精準的鎖定受眾,根據他們的品味拍攝電影,但你拍出的會是什麼?不就是粉絲電影嗎?這種電影有穩定票房,賣得不好也可以玩玩鎖場戲法,但根本就是個惡性迴圈。

    網際網路擅長的個性定製意義也不大,因為中國電影不分級,電影又是工業化流水線製作,在高票房時代,閤家歡永遠位元立獨行更有效。

    真正充分實踐的網際網路思維是唯快不破。

    由於熱點和檔期原因,留給主創團隊的製作時間大大縮短,慢工出細活兒的導演正被市場淘汰,勉強留下來的都面臨背鍋。樂視影業的《盜墓筆記》就被吐槽是五毛特效,導演李仁港也承認:“全片兩千多個特效鏡頭,只給了三個月時間。三個月就是三個月的結果,五個月就是五個月的效果”。

    時任樂視影業CEO的張昭認為“系列片是產業構建的基石,能夠獲得持續的增長和收益,才有足夠的風險承受能力”。他當時還特意埋了個梗,“《小時代》系列、《開心麻花》系列是低投入高產出,讓企業有能力承受大投入、高風險的實驗性電影作品”,但樂視真的拍過這種電影嗎?

    網際網路思維只是驗證了B級片之王Roger Corman的名言,“電影只有一種拍法,飛快的拍!”在商業模式成熟的好萊塢,製片人也允許林克萊特這樣的導演用12年時間追蹤一位少年從6到18歲的成長曆程,結果影片《少年時代》拿到了上屆奧斯卡的最佳影片提名,雖然最後敗給了《鳥人》。

    網際網路與電影的最大區別在於:前者是產品至上,後者是內容為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NBA湖人隊能不能連續7個賽季無緣季後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