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旅客69

    在當時五代十國的亂世,傳位已經成年的弟弟,不算是失誤,但是他弟弟後來的一些作風,頗有陰謀味道……

    傳說,趙匡胤的母親死時,勸告趙匡胤,假如自己孩子小的話,就把皇位傳給已經成年的弟弟……這叫做“金匱之盟”……那趙匡胤死時,兒子多大呢?

    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兒統治天下耳。假如周氏有長君,天下豈為汝所擁有乎?汝死後當傳位於汝弟。四海至廣,能立長君,國家之福也。’太祖頓首泣道:‘敢不如教誨!’趙普於床前寫成誓書,普於紙尾寫‘臣普書’。藏在金匱(同櫃),命謹慎小心的宮人掌之。”

    很多人相信這個所謂的“金匱之盟”是趙光義編出來的,因為趙光義當皇帝后,並沒有說出金匱之盟,而是等了很久,才提出金匱之盟,所以有洗白之嫌……

    而且趙匡胤死時候,他最大的兒子,趙德昭,已經二十四歲了,不算年紀小了……但趙德昭一直勢力不強,而且也不被寵愛……

    實際上,趙匡胤當皇帝十六年裡,內憂外患不斷,所以為了大宋的穩定,趙匡胤一直是把弟弟當儲君的……這時候開國未穩,斷不可讓年幼的孩子當儲君……

    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集中在趙光義的手下,他們這群人是盼望著趙光義接班的……於公,趙光義接班可以避免大宋局勢動盪,於私,趙光義接班,自己就站隊成功了……

    隨著趙匡胤親兒子,越來越大,趙光義的位置足見尷尬起來,其手下人也越來越焦慮…

    所以最後的問題是趙匡胤是不是死於謀殺?趙匡胤這時候死去,最大的受益人是誰?恰恰是親弟弟趙光義

    加上趙匡胤的死因確實可疑……

    據說,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趙匡胤召其弟趙光義飲酒,共宿宮中;隔日清晨,趙匡胤暴死,享年五十歲……

    這太奇怪了,一向身體好好的,而且才五十歲,正值壯年而已,所以野史流傳出燭影斧聲的說法,也就不足為奇了……也就是密室謀殺案……

    而且趙光義當上皇帝后,處處逼迫他的侄子,而他侄子趙德昭很快就離奇的上吊自殺了……才二十歲出頭……

    包括趙光胤的另一個親弟弟趙廷美,也被逼死了……估計趙光義是怕出現第二個自己,不如殺了省事,帝王之家無親情,就是這個意思……

    這就很容易有陰謀的感覺了……站在國家大事上沒有善惡,但是趙光義確實是個冷血的帝王,所以他穩住了宋朝,結束了幾十年五代十國的亂世……

  • 2 # 葉飄刀

    關於趙匡胤的死,與其弟弟趙光義的接位,在歷史上稱為金匱之盟,然而從很多記錄中可以看出,這應該是一個實打實的陰謀,而且這件事情又與另外一件事情相關,那就是燭影斧聲,趙匡胤的死因。

    首先,宋太祖趙匡胤屬於是暴斃而亡,當初並沒有留下傳位的詔書。根據司馬光的《涑水記聞》中記載,在趙匡胤突然死亡之後,當時的宋皇后,是派太監王繼恩連夜出宮宣召趙德芳入宮準備繼位的,從這裡可以看出,趙匡胤並沒有什麼密詔或者欽定的繼承人之類,也沒有指定是趙光義接位,否則也不會去找趙德芳了。

    然而奇怪就奇怪在皇后派出的太監沒有去找趙德芳,反而去找了趙光義,這到底是為什麼呢?而且趙光義還連夜入宮,就那麼繼承了皇位。

    支援趙光義繼位的理論基礎就是《金匱之盟》然而最奇怪的就是這個,《金匱之盟》按說是趙光義登位最好的基礎,也是證明他繼位合法性的關鍵。然而在他繼位的時候,就沒有人提起這件事情,反而到了他登上皇位四五年後,到了其弟趙廷美的事情出了,才由趙普提出,而憑藉此事趙普被再次提拔為相。

    趙光義當上皇帝幾年之後,支援他登基的法理依據才出現,這難道不奇怪嗎,趙普憑此再次為相,那麼趙普為什麼不在趙光義登基的時候,就拿出金匱之盟呢?

    所以從種種跡象可以看出,趙匡胤的死疑雲重重,他很可能死於謀殺,而自己根本就沒有留下傳位的旨意,而趙光義是以有備算無備,先一步進宮獲得了皇位,而後趙光義在登基幾年後才藉由趙普拿出了所謂的《金匱之盟》。

    這代表什麼,這代表不論是真是假,趙光義至少在繼位的時候是不知道《金匱之盟》的,否則他當時就說了,而趙光義在不知道有金匱之盟的時候,就去搶皇位了,這代表什麼,就不用說得太明白了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鹹江米條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