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鼎玉軒轅
-
2 # 江湖小曉生
靖難之役發生的時候,燕王朱棣40歲,而寧王朱權只有22歲。一個40歲的中年人,哭哭啼啼跑到這個22歲的小夥子跟前訴苦,顯然就是一場騙局。
朱權這孩子不僅當真了,而且還親自出城送朱棣回去,結果半路上就被朱棣的人馬給劫持了。朱棣果然是一位不需要科班訓練的演員,天生演技出眾。
那麼朱棣為啥要去騙弟弟朱權呢?理由很簡單,因為朱權手裡有朱棣要的一樣東西,那就是兵權。
一、有朱權的人馬相助,朱棣才有了底氣。朱元璋多雞賊啊,老朱家的門戶不敢給外人看著,所以就讓自己的兒子來鎮守。所以朱元璋在東北設立了寧王、遼王、沈王、韓王等等藩王,清一色都是老朱的兒子。
朱權被封為寧王的時候才13歲。這哥們的封地在大寧,讓朱棣眼饞的,除了他手裡的8萬軍士、6千戰車外,還有著名的朵顏三衛。
朱權這個人不是書呆子,他時常會同各路兄弟出塞禦敵,作戰很有手段。年紀輕輕就能夠指揮千軍萬馬,不得不說,朱元璋對兒子的教導還是很有分寸的。
我們會發現,朱元璋把太子朱標教育成了治華人才,而剩下的戍邊王爺們,全都被教育成了軍事人才。這就是老朱的過人之處,他知道哪些兒子該幹些什麼。不過朱標最後掉鏈子早逝,這是朱元璋沒料到的。
朱棣曾經跑到朱權的防地自駕遊了一趟,發現大寧的兵馬真是雄壯,士兵們一個個都是肌肉男,如果能拉他們入夥,靖難這事兒才算靠譜。
可人家朱權是藩王中實力最強的一個,憑什麼要跟著你朱棣入坑呢?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事讓朱權有點動搖了,因為朱允炆開始對叔叔們動手了,甚至還逼死了湘獻王朱柏。
因此當朱允炆召朱權入京的時候,朱權主動給拒絕了。朱棣看到了希望,所以果斷上演了一場悲情戲,打動了朱權。
朱權被朱棣控制以後,大寧的兵權也就這麼落在了朱棣手裡。不過朱棣當時為了讓朱權寬心,特地表示:事成之後,你我兄弟,平分天下!
二、當真平分天下了?朱權能活下來就不錯了!其實朱權聽了這句話以後,就應該立刻把這句話給忘了。為啥?因為這話不能當真,更不能再次被提起。
上了黑船的朱權,已經沒有回頭路可以走了,他除了努力輔佐朱棣,幫他成功以外,就只有兵敗身滅的結局了。
所以朱權一直沒有再提過這件事,而朱棣更加不可能再提這件事。他做了皇帝以後,早就把這個約定給忘光了。他反而希望朱權提出來,因為只要他敢提,朱棣就敢收拾他。
朱權表示,你當我傻啊!所以朱權壓根就沒打算平分天下,甚至連再次帶兵的想法都沒有了。所以他向朱棣開始索取其他封地,天下的一半我就不要了,給塊好地方養老總行吧?
第一次,索取蘇州之地作為封地。
真是會挑地方,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你朱權想佔了半個天堂是不?朱棣偏偏就是不答應他。朱棣的理由很簡單,蘇州挨著京城南京,哪能給你當封地呢?
第二次,索要錢塘之地作為封地。
朱棣還是沒有滿足他,朱棣這次的理由是,當年朱元璋本打算把老五朱橚封在錢塘,後來想想就算了,因為這地方是國家賦稅重地,封給你了,朝廷吃什麼?
而且朱棣還列舉了朱允炆將他弟弟朱允熥封在了錢塘,你看看他們一大家子的後果咋樣?
朱棣看朱權臉色有點難看,所以就給他指了幾個地方讓朱權挑,最終朱權選定了南昌作為自己的封地。
三、朱棣沒有陷害朱權的想法嗎?你別說還真的有,朱權被封到南昌以後沒多久,便有人跑去告發朱權了。理由很簡單,因為朱權用巫術害人,而且誹謗他人。
這種罪責放任何人身上,都不算個事兒。可是偏偏落在了朱權身上,那就可大可小了,完全看朱棣的態度。
於是朱棣還真的派人偷偷去調查了一番,可惜最後沒有找到相關證據。因此朱權就這麼躲過了一劫。
從此以後,朱權可就老實了。他知道自己隨時有殺身之禍,為了保住小命,朱權過上了閉門讀書的日子。每天只在家看看書,彈彈琴,再也沒有管過軍事和政務。朱棣看這個小弟弟成長得很快嘛!所以就放了朱權一馬。
總結:朱權一直活到了明英宗時期。別以為朱權從此就一直這麼老實了,其實他還是掙扎了兩次的。當然了,自然是在朱棣去世以後,朱棣活著的時候,這哥們是不敢蹦躂的。
朱棣去世以後,明仁宗朱高熾上臺了。這胖侄子是個仁厚的人,所以朱權上書,表示南昌不是他的封國。意思很簡單:你叔叔我要換個好地方做封地,不給蘇州和錢塘,那就讓我回大寧好了!
明仁宗對此很無奈,他兩手一攤地詢問朱權:您老擱南昌已經二十多年了,咋現在才想起來要換地方?朱權一時語塞,也就算了。
朱瞻基是個暴脾氣,他跟朱棣更像,所以把朱權罵了一頓。嚇得朱權立刻道歉謝罪,知道自己惹了不該惹的人,朱權只好再次閉嘴,從此以後又恢復了閉門讀書的習慣。
最終朱權活了71歲,直到明英宗朱祁鎮時期才去世。朱權熬死了朱棣、朱高熾、朱瞻基父子孫三代人,也算是長壽了。
參考資料:《明史》
回覆列表
人通常都是自私的,只能共患難,不可同富貴,尤其是帝王,所以就有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之說。大家都知道在朱棣靖難之役中,寧王出了很多力,尤其他的朵顏三衛,幫助朱棣所向披靡。那麼朱棣繼位後,寧王什麼下場呢?
寧王,朱權,朱元璋的十七子,十三歲封寧王,十五歲去大寧上任,有兵8萬,車6千,是藩王中實力最強之一,尤其寧王善於謀略,他的歸屬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靖難之役的勝敗。
寧王手下最厲害的是朵顏三衛,這個朵顏三衛全是蒙古的僱傭兵。驍勇善戰,是寧王的王牌,靖難之役來時候,李景隆率領50萬大軍圍攻北京,燕王去寧王處求援,寧王其實想中立,無奈朱棣賄賂朵顏三衛,又硬拉著寧王歸附與他,並且許諾成功後要與他平分天下。
就這樣寧王在半挾持,半憧憬下,跟了朱棣,朱棣率領北軍,放棄攻打北方的重鎮,繞過直接攻打京城,最終攻進南京城,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順理成章登基,成為了永樂大帝。
朱棣當上皇帝后,開始了分封功臣,朱棣現在是一國之君,說過的話一定得信守承諾,他又不想履行對寧王的承諾,就一直也不主動分封寧王,寧王也知道,平分天下那是不可能的,鬧不好還會身首異處,不過去個好的去處就藩還是應該可以的,於是他就主動跟朱棣說,想去杭州就藩,朱棣不許,然後又說去蘇州總該同意了吧,結果還是不同意,最後被朱棣安排在了洪都,就是現在的南昌,當時南昌就一個鳥不拉屎的地,無奈之下寧王只好服軟,乖乖去就藩了,然而心裡的怨氣是無法躲藏的,他的子孫後代也知道老祖宗的憋屈,也對皇帝心底裡埋藏著仇恨,結果在武宗時爆發,寧王朱宸濠造反,結果被王陽明被團滅,由於武宗太愛玩,還出現了放俘虜再抓俘虜的鬧劇,寧王從此消失在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