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晉之陸機,畜一犬,曰黃耳。機官京師,久無家信,疑有不測。一日,戲語犬曰:“汝能攜書馳取訊息否?”犬喜,搖尾。
機遂作書,盛以竹筒,系犬頸。犬經驛路,晝夜不息。家人見書,又反書陸機。
犬即上路,越嶺翻山,馳往京師。其間千里之遙,人行往返五旬,而犬才二旬餘。
後犬死,機葬之,名之曰“黃耳冢”。
《藝文類聚》九四引南朝.梁.任昉(460~508)《述異記》
【今譯】
西晉時,豪盛之家陸機,養了一隻名叫“黃耳”的快犬。
後來陸機在京城洛陽做官,洛陽離家千里,家裡又久無音信,好久沒有家裡的信兒,擔心家裡發生了什麼事。
一天,陸機便給狗開玩笑說:“家裡久不通訊,你能為我傳書馳取家裡的訊息嗎?”
黃耳很開心搖尾點頭表示答應。
後來陸機把信寫好,裝入竹筒,綁在黃耳的脖頸上。黃耳沿著驛路,日夜不停地向家鄉的方向跑。黃耳跑到東吳的陸家,家人看到陸機的信,又寫了回信給陸機。
狗立即又上路往回跑,一路翻山越嶺,直奔京城。家鄉和洛陽之間相隔千里之遠,人走個來回得需要五十天的時間,而狗只用了二十多天就又把家裡的回信帶了回來。
後來狗死了,陸機埋葬了它,墓碑上取名為“黃耳冢”。
【賞析】
黃耳,犬名。黃耳為主人陸機往返傳書。
後用“黃耳”,“黃耳犬”,“黃耳冢”作為犬的代稱。也用以表示傳遞資訊者。
【原文】
晉之陸機,畜一犬,曰黃耳。機官京師,久無家信,疑有不測。一日,戲語犬曰:“汝能攜書馳取訊息否?”犬喜,搖尾。
機遂作書,盛以竹筒,系犬頸。犬經驛路,晝夜不息。家人見書,又反書陸機。
犬即上路,越嶺翻山,馳往京師。其間千里之遙,人行往返五旬,而犬才二旬餘。
後犬死,機葬之,名之曰“黃耳冢”。
《藝文類聚》九四引南朝.梁.任昉(460~508)《述異記》
【今譯】
西晉時,豪盛之家陸機,養了一隻名叫“黃耳”的快犬。
後來陸機在京城洛陽做官,洛陽離家千里,家裡又久無音信,好久沒有家裡的信兒,擔心家裡發生了什麼事。
一天,陸機便給狗開玩笑說:“家裡久不通訊,你能為我傳書馳取家裡的訊息嗎?”
黃耳很開心搖尾點頭表示答應。
後來陸機把信寫好,裝入竹筒,綁在黃耳的脖頸上。黃耳沿著驛路,日夜不停地向家鄉的方向跑。黃耳跑到東吳的陸家,家人看到陸機的信,又寫了回信給陸機。
狗立即又上路往回跑,一路翻山越嶺,直奔京城。家鄉和洛陽之間相隔千里之遠,人走個來回得需要五十天的時間,而狗只用了二十多天就又把家裡的回信帶了回來。
後來狗死了,陸機埋葬了它,墓碑上取名為“黃耳冢”。
【賞析】
黃耳,犬名。黃耳為主人陸機往返傳書。
後用“黃耳”,“黃耳犬”,“黃耳冢”作為犬的代稱。也用以表示傳遞資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