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兒時
春去秋來,歲月如流,遊子傷漂泊。
回憶兒時,家居嬉戲,光景宛如昨。
茅屋三椽,老梅一樹,樹底迷藏捉。
高枝啼鳥,小川游魚,曾把閒情託。
兒時歡樂,斯樂不可作,
兒時歡樂,斯樂不可作。
李叔同是中國近、現代史上最富有神秘色彩的藝術天才、佛學巨匠。他在自己所處的動盪時代中以一以貫之的嚴謹、 自律的態度,走成了自己人生的各個階段。從接受新思想、新學說,到東渡日本學習、傳播先進藝術思想,並於歸國後躬身實踐自己的教育理念,再到後來的出家為僧,李叔同的每一次思想轉變與道路選擇都離不開對天下蒼生的憐憫與救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李叔同的思想軌跡儘管清晰,卻也交織著異常複雜的矛盾心理。這位深刻的藝術天才以他獨有的敏銳感受著自己的內在矛盾,感知著世事的變幻。他頻頻感嘆時光易逝、少年人老,字字句句間透露著人生的荒蕪與感傷。
《憶兒時》是李叔同出家前所作,追憶往昔的愉悅與感慨當下的失落與悲涼,蘊含著其自日本學成歸國到出家為僧的幾年間人生價值轉向的思想流變。
這首《憶兒時》並非單純意義上的追憶往事,而有其複雜的心理糾葛,惟其如此,才能深刻地領悟李叔同其人其思想。
《憶兒時》真實地表現了“彷徨”時期李叔同的特有心態,它顯示了10世紀初期面對內憂外患的家國現狀下,詞人內心的矛盾掙扎與憂鬱悲涼。藉助詞曲藝術的形式,表述內心的困惑與渴慕,標示著李叔同對童年自由狀態與完整人格的追求,也透露著藝術無法解決倫理困境、探求人生終極意義的無奈與迷茫,正因如此,李叔同最終走向了佛門,以滿足自己“強大的人生欲”。
憶兒時
春去秋來,歲月如流,遊子傷漂泊。
回憶兒時,家居嬉戲,光景宛如昨。
茅屋三椽,老梅一樹,樹底迷藏捉。
高枝啼鳥,小川游魚,曾把閒情託。
兒時歡樂,斯樂不可作,
兒時歡樂,斯樂不可作。
李叔同是中國近、現代史上最富有神秘色彩的藝術天才、佛學巨匠。他在自己所處的動盪時代中以一以貫之的嚴謹、 自律的態度,走成了自己人生的各個階段。從接受新思想、新學說,到東渡日本學習、傳播先進藝術思想,並於歸國後躬身實踐自己的教育理念,再到後來的出家為僧,李叔同的每一次思想轉變與道路選擇都離不開對天下蒼生的憐憫與救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李叔同的思想軌跡儘管清晰,卻也交織著異常複雜的矛盾心理。這位深刻的藝術天才以他獨有的敏銳感受著自己的內在矛盾,感知著世事的變幻。他頻頻感嘆時光易逝、少年人老,字字句句間透露著人生的荒蕪與感傷。
《憶兒時》是李叔同出家前所作,追憶往昔的愉悅與感慨當下的失落與悲涼,蘊含著其自日本學成歸國到出家為僧的幾年間人生價值轉向的思想流變。
這首《憶兒時》並非單純意義上的追憶往事,而有其複雜的心理糾葛,惟其如此,才能深刻地領悟李叔同其人其思想。
《憶兒時》真實地表現了“彷徨”時期李叔同的特有心態,它顯示了10世紀初期面對內憂外患的家國現狀下,詞人內心的矛盾掙扎與憂鬱悲涼。藉助詞曲藝術的形式,表述內心的困惑與渴慕,標示著李叔同對童年自由狀態與完整人格的追求,也透露著藝術無法解決倫理困境、探求人生終極意義的無奈與迷茫,正因如此,李叔同最終走向了佛門,以滿足自己“強大的人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