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682385050183

    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首先是調整了計劃經濟為主的經濟模式,逐步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實現了經濟騰飛奇蹟

  • 2 # 使用者6238208881445

    案例:井田制的瓦解。

    井田制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土地國有制度,出現於商朝,到西周時已發展很成熟。到春秋時期,由於鐵製農具的和牛耕的普及等諸多原因井田制逐漸瓦解。

    春秋晚期,井田制逐漸瓦解了。促成這一變革的物質因素,是生產力水平的提高。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是當時生產力水平提高的標誌。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為人們開闢廣闊的山林,興修大型水利工程,帶來了方便。

    因此,井田制的“千耦其耕”、“十千維耦”的集體勞動形式過時了,其所創造的生產力已經不再與生產關係相適應。而分散的、一個體的、以一家一戶為單位的封建經濟形式興起了。

    擴充套件資料

    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聯絡:

    1、生產力決定著生產關係。生產力是內容,生產關係是生產力的社會形式。因此,生產關係一定要與一定歷史階段的生產力狀況相適應、相適合,這是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

    2、社會關係和生產力密切相聯。隨著新生產力的獲得,人們改變自己的生產方式,隨著生產方式即謀生的方式的改變,人們也就會改變自己的一切社會關係。

    3、生產關係在生產發展的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的性質和具體表現形式。

    4、生產力總是在一定的生產關係中運動和發展的,發展到一定階段便與生產關係發生矛盾,原有的生產關係由生產力發展的形式變為生產力發展的桎梏,就會產生革命性變革,由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新生產關係取代舊的生產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考不上高中決定要走什麼人生道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