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一生六次南巡,三至泰山,兩登岱頂。 公元1684年初冬,康熙首次南巡,首站就是泰山。巡視濟南城後,十月十一日至泰山。在岱頂縱目眺望,暢豁襟懷,遂留《登岱》詩: 巖巖岱嶽高無極,攀陟遙登最上頭, 路轉天門青靄合,峰迴日觀白雲浮。 振衣截崇凌千仞,騁目蒼茫辨九州, 欲與臣鄰崇實政,金泥玉檢不頌留。 康熙帝夜宿山頂,當夜天清月朗,賦《登岱對月》: 夜宿喬嶽巔,縹緲近雲闕, 孤高絕塵翳,天外見明月, 不聞城市喧,惟聽空簌發, 開軒肆遐覽,永珍爭突兀, 對此心悠然,清夢自超越。 下山後,康熙至岱廟祭泰山神,為三獻之禮,行二跪六叩大禮。自謂 “嶽為五方之長,發生萬物,故躬祀之為萬民祈福” 典禮之後,康熙親筆為天貺殿書寫匾額:“配天作鎮”。 康熙帝二次至泰安是1689年正月。 公元1703年,康熙最後一次南巡,第二次登上泰山。作《望岱憶舊》詩一首: 青天竦峙翠雲濃, 端立船頭眺岱宗。 憶上崇嶐最高頂, 非探芝檢效東封。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富有科學探索精神的皇帝和18世紀中國最博學的學者,康熙學過數學、曆法、天文學、測量學。他認真研究前人有關泰山著作“但言華山為虎,泰山為龍,地理學家亦僅雲泰山特起東方,張左右翼為嶂,總未根究泰山之龍於何處發脈”。根據自己從傳教士學到的地理知識和測量技術,“細考形勢,深究地絡”,並派人航海測量,康熙寫了一本書《泰山龍脈論》,結論為“泰山實發龍於長白山也”。
康熙一生六次南巡,三至泰山,兩登岱頂。 公元1684年初冬,康熙首次南巡,首站就是泰山。巡視濟南城後,十月十一日至泰山。在岱頂縱目眺望,暢豁襟懷,遂留《登岱》詩: 巖巖岱嶽高無極,攀陟遙登最上頭, 路轉天門青靄合,峰迴日觀白雲浮。 振衣截崇凌千仞,騁目蒼茫辨九州, 欲與臣鄰崇實政,金泥玉檢不頌留。 康熙帝夜宿山頂,當夜天清月朗,賦《登岱對月》: 夜宿喬嶽巔,縹緲近雲闕, 孤高絕塵翳,天外見明月, 不聞城市喧,惟聽空簌發, 開軒肆遐覽,永珍爭突兀, 對此心悠然,清夢自超越。 下山後,康熙至岱廟祭泰山神,為三獻之禮,行二跪六叩大禮。自謂 “嶽為五方之長,發生萬物,故躬祀之為萬民祈福” 典禮之後,康熙親筆為天貺殿書寫匾額:“配天作鎮”。 康熙帝二次至泰安是1689年正月。 公元1703年,康熙最後一次南巡,第二次登上泰山。作《望岱憶舊》詩一首: 青天竦峙翠雲濃, 端立船頭眺岱宗。 憶上崇嶐最高頂, 非探芝檢效東封。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富有科學探索精神的皇帝和18世紀中國最博學的學者,康熙學過數學、曆法、天文學、測量學。他認真研究前人有關泰山著作“但言華山為虎,泰山為龍,地理學家亦僅雲泰山特起東方,張左右翼為嶂,總未根究泰山之龍於何處發脈”。根據自己從傳教士學到的地理知識和測量技術,“細考形勢,深究地絡”,並派人航海測量,康熙寫了一本書《泰山龍脈論》,結論為“泰山實發龍於長白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