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宗閣之名甚奇!在珍藏《四庫全書》的七閣中,唯文宗閣的“宗”字不帶水旁,有別於北京故宮的文淵閣,圓明園的文源閣,承德避暑山莊的文津閣,瀋陽故宮的文溯閣,揚州大觀堂的文匯閣,杭州聖因寺的文瀾閣,曾經引起了許多人的遐想,他們在解釋“京都內外七閣,惟文宗閣題名不用水旁”的問題上爭論不休。一些鎮江人認為:文宗閣的“宗”字原本有水旁,當為“淙”,之所以省略水旁,是乾隆皇帝別出心裁,為了喻示文宗閣所處的地貌獨特,金山四面環水的緣故。而遠在杭州的清代學者張崟認為:“案四庫七閣名字勻取水旁,雖鎮江文宗,外似獨異,而細籀其涵意,則固寓江河朝宗於海之意”。他在《文瀾閣四庫全書淺說》中闡述的這一觀點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同。
其實“文宗”的用心並非如此,它表述的不是面上的形似,而是隱在深處的寓意。文宗閣的“宗”字既非省略水旁,也不是“江河朝宗於海”之意。因為文宗閣的興建與貯《四庫全書》沒有直接關係,雖然文宗閣興建時,乾隆皇帝已經開四庫全書館,編纂《四庫全書》,但當時乾隆並沒有將此書藏於鎮江金山寺的打算。清代丹徒教諭周伯義在《金山志》中說:乾隆四十三年(1778),乾隆皇帝曾賜《古今圖書整合》一部於金山行宮。為了儲存好此書,兩淮鹽政專門撥款在行宮的左側建藏書閣。閣完工後,督造該工程的鹽運使呈請乾隆皇帝賜名,乾隆皇帝非常高興,題名曰“文宗”。可見文宗閣歷史上是因貯藏《古今圖書整合》而定名,它最初賜藏的並不是《四庫全書》。
至於“文宗”的真實含義,乾隆皇帝寫過《題文宗閣》詩加以說明,詩云:“皇祖圖書集大成,區分五百廿函盛。空前絕後菁華煥,內聖外王模楷呈。秀耀江山稱此地,文宗今古貯層甍。略觀大意那知要,知要仍惟在力行。”詩中的“文宗”顯然是對祖宗傳書的“尊崇”之意。
文宗閣之名甚奇!在珍藏《四庫全書》的七閣中,唯文宗閣的“宗”字不帶水旁,有別於北京故宮的文淵閣,圓明園的文源閣,承德避暑山莊的文津閣,瀋陽故宮的文溯閣,揚州大觀堂的文匯閣,杭州聖因寺的文瀾閣,曾經引起了許多人的遐想,他們在解釋“京都內外七閣,惟文宗閣題名不用水旁”的問題上爭論不休。一些鎮江人認為:文宗閣的“宗”字原本有水旁,當為“淙”,之所以省略水旁,是乾隆皇帝別出心裁,為了喻示文宗閣所處的地貌獨特,金山四面環水的緣故。而遠在杭州的清代學者張崟認為:“案四庫七閣名字勻取水旁,雖鎮江文宗,外似獨異,而細籀其涵意,則固寓江河朝宗於海之意”。他在《文瀾閣四庫全書淺說》中闡述的這一觀點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同。
其實“文宗”的用心並非如此,它表述的不是面上的形似,而是隱在深處的寓意。文宗閣的“宗”字既非省略水旁,也不是“江河朝宗於海”之意。因為文宗閣的興建與貯《四庫全書》沒有直接關係,雖然文宗閣興建時,乾隆皇帝已經開四庫全書館,編纂《四庫全書》,但當時乾隆並沒有將此書藏於鎮江金山寺的打算。清代丹徒教諭周伯義在《金山志》中說:乾隆四十三年(1778),乾隆皇帝曾賜《古今圖書整合》一部於金山行宮。為了儲存好此書,兩淮鹽政專門撥款在行宮的左側建藏書閣。閣完工後,督造該工程的鹽運使呈請乾隆皇帝賜名,乾隆皇帝非常高興,題名曰“文宗”。可見文宗閣歷史上是因貯藏《古今圖書整合》而定名,它最初賜藏的並不是《四庫全書》。
至於“文宗”的真實含義,乾隆皇帝寫過《題文宗閣》詩加以說明,詩云:“皇祖圖書集大成,區分五百廿函盛。空前絕後菁華煥,內聖外王模楷呈。秀耀江山稱此地,文宗今古貯層甍。略觀大意那知要,知要仍惟在力行。”詩中的“文宗”顯然是對祖宗傳書的“尊崇”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