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陽明悟行學宮

    中國,不用找了。

    但歷史上不是這樣的。

    在日本翻翻任何東洋史宋代部分的研究綜述,前半段基本是京都學派和東京學派的互掐史。至於中國的“民國大師”?基本不存在的好嗎。戰後部分,開始逐漸出現“鄧広銘氏”這個名詞,然後是越來越多的華人名。到了近二十年,基本是一堆華人名中夾雜幾個日本、歐美人名的樣子。

    這不是宋史一家的情況,日本的“東洋史”歐美的“漢學”在上個世紀大半的時間都曾經出現遙遙領先中國的情況。一方面是率先匯入了先進的研究理論工具,一方面透過掠奪獲取了更多新史料——最好的代表就是敦煌學。這一切的逆轉,要到建國之後了。

    所以我說,不管在哪個學科史上有做過深入觀察,尤其是比較過中外學術的發展的,都絕不會粉得起來那個四分五裂積貧積弱的舊中國。

    平田比較了中日的宋史研究狀況,痛感到中國的研究、教育環境年年都在提高,一部分重點大學已經在不斷凌駕日本的研究、教育環境。然後舉了中日學界的幾個差距——

    第一當然是體制啊。他了解到的河北、河南、上師大、川大乃至雲大,在職的宋史研究者至少有多名,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更是有10名以上。而反觀日本現狀,以平田所在的大阪市立大學為例,別說中國史研究者了,就是本國的日本史研究者也只有4人。

    第二是史料資料庫的積累。中國重點大學基本完備四庫全書、四庫叢刊、CNKI等資料庫,這個在日本也並不是所有的大學都有能力做到的。

    第三是全國性的人才培養體系。平田擔任會長的日本宋代史研究會每年一度3天會議,每次會議約攢出不到10篇報告;而與此相對應的是中國宋史研究會,兩年一度召開宋史年會,則要發表100篇以上的正式論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胰腺癌晚期臨死前三天是什麼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