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霖媽談育兒

    您好寶媽,您提到的這個問題不是個例,相信有好多寶媽在帶孩子過程中也有類似的困惑,我就是其中之一。我覺得面對這個問題,要想直到怎麼辦,首先要弄清楚導致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都有哪些?以及這些原因是因為孩子自身的問題還是家長也有過失之處?這樣問題解決起來才會更有效。

    我覺得孩子之所以會有這些表現,這不僅和孩子天生性格有關,更重要的是跟家庭環境、家長平時對孩子的一言一行以及過分要求和限制都有很大關係。比如:孩子小的時候呆在家裡的時間會相對較多一些,很少能接觸到外人,家就是他認為最熟悉的地方,這樣孩子就會很放鬆,從而展現出他最本真的一面。可是一到陌生的地方,又會不可避免的緊張起來,變得焦慮、怯懦,這很正常,很多成年人也會有類似的經歷。再者,我們平時生活在對孩子限制太多,怕磕著怕碰著,這個不許拿,那個不許動....總是限制孩子去嘗試他認為新鮮好玩的東西,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孩子的膽小怯懦。

    對於這樣的情況,我覺得歸根到底還是家長教育的問題。

    1、學會放手,不要總是把孩子還當成小嬰兒無時無刻的呵護,替他包辦一切,要讓孩子在生活在適度的遭受挫折和磨鍊,這對孩子將來的成長將是一筆不可或缺的財富。再者,家長不要輕易剝奪孩子探索生活的樂趣,比如翻櫃子、開抽屜等等,從小鍛鍊孩子的獨立精神和應變能力。即使在外面和小朋友發生衝突了,家長也不要急於干涉,替孩子打抱不平,要先讓孩子學會自行去處理,家長可以適當的給與指導。

    2、增加孩子社交的機會,比如孩子怕生人,怕接觸陌生環境,那就平時多帶孩子參加一些團體活動,比如兒童樂園、興趣班、結伴旅行等等,為孩子拓展人際關係。當然,每個孩子性格不同,對於生性內向、害羞的孩子可以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不可操之過急的逼迫孩子與陌生人交流,這樣只會適得其反,給孩子正確的引導,讓孩子有正確的觀念,這才是我們做家長的最應該做的。

    3、鼓勵孩子學會主動分享,不管是零食還是玩具還是其他好東西,分享的同時也是向別人表達友好的一種方式,能讓孩子不知不覺中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同時還能讓孩子贏得好人緣。

    4、不要急於給孩子貼標籤,要放大孩子的閃光點,比如,在外人面前不是總是說孩子“害羞”、“內向”、“膽小”、“沒出息”等,這樣隨意給孩子貼標籤,很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要相信,孩子還小,可塑性還是很強的,一切都還來得及!

    記得前段時間去給我家寶寶做週歲兒保時醫生曾經給我舉過的一個例子,一個經常對孩子講:“你可以的...”、“你試試吧....”、“這個危險,但是你要自己當心....”的家長和一個經常對孩子講:“你不可以...”、“你不能...”、“這個危險不許動....”的家長養出的孩子最直接的區別就是:第一個孩子在外面或者家裡見到陌生人會很主動的上前打招呼、說哈嘍,而後一個孩子只會偷偷的躲在父母身後.....

  • 2 # 小飛魚722

    小孩子在家都是自己熟悉的人,比較放得開,但是到了陌生的環境,遇到不熟悉的人,不懂的如何應對是正常的。那麼孩子被欺負但是不敢表達怎麼辦?

    首先,家長要知道這個欺負屬於什麼級別的。如果是比較嚴重,會威脅到孩子安全的,家長一定要出面解決,保護孩子的安全為主。

    但是如果只是孩子之間搶玩具,或者是可接受的互相推搡,那麼家長可以試試這樣的方法。

    不要斥責孩子。如果家長因為這個大聲的斥責孩子,只會讓孩子更加害怕,嚴重的可能讓孩子害怕和別的孩子一起玩。不要幫孩子解決矛盾。借來的勇氣不是勇氣。孩子被別的孩子欺負了,家長很心疼,但是千萬不要立刻出面幫孩子解決。否則會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下次遇到同樣的事情,會更加膽怯。安撫孩子的情緒。如果孩子被別的孩子欺負了,有些害怕,甚至哭鬧,家長需要先安撫孩子的情緒,告訴他小朋友之間有矛盾是很正常的現象,在每個人身上都會發生。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等孩子的情緒平撫以後,家長可以告訴孩子遇到這樣的情況應該怎麼辦?而且可以在家裡模擬演習,家長扮演那個欺負孩子的小朋友,讓孩子聯絡如何應對。這樣的反覆演練,可以讓孩子在面對這樣的情況時,不會手足無措。

    這個方法對我兒子很有用,你也來試試吧。

  • 3 # 等寶媽媽學前教育

    那麼寶貝還是稍微有點膽小哦,在家面對家人當然活潑開朗的。

    孩子終究要走向社會與人交往,孩子見人膽怯可不行,要改變就要在日常生活中鍛鍊孩子。比如:給孩子買玩具或買食物的時候,讓孩子自己挑選、尋找,孩子找不到的時候,家長提醒孩子去詢問導購員;當孩子挑選好要買的東西之後,鼓勵孩子交給收銀員去結算。

    2、鼓勵孩子多多與人交流

    平時,家長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孩子如果看見別的小朋友的玩具好要買,媽媽就讓孩子自己去上前詢問,問問別人是在哪裡買的,然後告訴媽媽,如果孩子不願意去問就堅決不買,孩子要是按照要求做了,家長一定要兌現。這樣可以讓孩子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家長鼓勵得多了孩子慢慢就學會了與人交流。

  • 4 # 兒童心理支持者

    感覺是孩子外出安全感少點

    建議,一、請家長離孩子近一些,當孩子被欺負,先選擇站在他身邊,支援孩子

    二、觀察孩子的行為,不要急著替孩子出頭,而是支援孩子的行為

    三、如果孩子不敢出聲、不敢表達,這是孩子的自我保護動作,家長先肯定孩子對自己的保護

    五、孩子每一次碰到的情況,都是成長道路中的經驗,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從中吸取到經驗,改善、增加以後的處理方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性也會"雄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