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孟祥龍888

    不知閣下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叫做魏人它用,意思就是魏國的人才,別的國家再用,這段故事的起因源自在歷史上佔據極重地位的兩個人,一個是孫臏,一個是商鞅,孫臏不用說古代64名將之一,在一個是商鞅,秦國正是商鞅變法,導致強盛起來,使秦國走出了最黑暗的時刻。

  • 2 # 手機使用者23255590438

    戰國時期,齊、楚、燕、韓、趙、魏都是周王朝的世族世襲,逐漸演變成為稱霸一方的諸侯。而秦國的地盤,是秦國華人一點點擴張得來,這一切離不開人才的謀劃和策略,特別是秦穆公以來至六國滅亡,秦國的用人方略不拘一格,由余、蹇叔、百里奚、商鞅、張儀、范雎、李斯等,不是秦華人才,卻在秦國展示了非凡的才華,也是秦國給了展示才華的政治舞臺和機會,在秦國和中國有了輝煌的個人和歷史成就,這些人才自己的個人命運、成就與秦國的壯大息息相關。不是魏國的人才願意幫秦國,而是,只有秦國的政治舞臺才有施展才華的機會!

  • 3 # 朕就是這樣的漢子

    所謂的魏國大才,題主主要指的應該是商鞅吧。其實商鞅也不是魏華人,他是衛華人,只是在魏國求學而已。大家看一下戰國後期的地圖,秦魏兩國接壤,而魏國就在七雄中間,魏國就成了去秦國的必經之路。

    商鞅變法之前,魏國透過李悝吳起的改革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國家,就像當今的米國一樣,吸引著全世界的優秀人才去求學深造,或者單純的去碰碰運氣。吸引的人才越多,競爭就越激烈。好多懷才不遇的人,為了生存發展就得換個地方。

    商鞅就是這樣的人之一,還有呂不韋,張儀,公孫衍,范雎,等等都是從魏國出來的。由於當時的魏國已經很強大,漸漸步入穩定期,不再需要過於激烈變革,這些人才很難在魏國發揮出他們的才能,施展抱負。所以,只能離開魏國,各自尋找適合的土壤。

    也很像現在的留學生,如果他們能在留學地有很好發展的話,我估計大部分都不會回來。

    因此,魏國只是培養出很多人才,並不全是魏華人,而秦國正好是一塊未開發的處女地,所以,大部分就都去了秦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同的素描作品如何欣賞,怎樣學習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