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1月28日,由上海市郵政局、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解放日報報業集團和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共同籌資成立了“上海東方書報刊服務有限公司”。
伴隨一代人的成長記憶而存在的實事便民工程,已悄無聲息地退出歷史。如今想要買份報紙或雜誌,卻是滿城遍尋不著去處。只因移動資訊的發展,就要徹底摒棄傳統的資訊閱讀方式嗎?亦或是為了所謂的城市風貌管理,就直接推翻了曾經的民生工程而不尋任何替代渠道嗎?我們兒時唱過的賣報歌,下一代人大概不會再聽到了。
回覆列表
-
1 # 路燈下的溫暖
-
2 # 體育課上講歷史
斗轉星移,時代替換,曾經在我們記憶中不可磨滅的印象,不經意間已經漸漸消失在我們眼前。我們或許會懷念,會感慨,會回憶曾經逝去的年代。
但是隨著時代發展,社會的進步,任何事物由盛而衰都有一個程序,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當年東方報亭的蓬勃發展,是時代的需要,是我們大家對外面的世界急需的認知。(其實不僅僅是東方報亭,當年紅火一時的音像店,純手工製作的服裝店等等)如今,消失在我們視線裡,只能說是我們已經不需要從報紙獲取我們所需要的時事資訊,我們獲取資訊的方式已經多種多樣,從電腦上,從手機上等等。
我們享受著科技進步給我們帶來的便利,也在承受著那些跟不上時代腳步事物的消亡。我們會懷念當年帶給我們美好記憶的事物,因為它們是我們是我們成長的經歷,見證了我們的青春歲月,也期待著我們國家發展帶給我們更加美好的明天!
-
3 # 遠行人生
隨著時代的變遷,網際網路的高速發現,智慧手機的普及,人們獲取及時資訊的埠越來越多,越來越便捷,越來越快速。
而紙媒類的用途就越來越少,影響力也越來越弱,慢慢的就被淡化了。
現在的社會,手機拿出來,點開某個新聞APP,知道當天實時資訊的速度是紙媒的多少倍,內容更豐富,更吸引人。
而且還有一點就是不環保…
因為紙質媒體的式微,我記得我高中的時候每週都會去買一份紙質版的體育新聞報,一份報紙只要5毛錢,雖然還是好幾年前的物價,但是當時也已然沒有多少人看報了。
而書報亭的另外一項收入來源就是雜誌和期刊,當時我常去的那家書報亭坐落在我們高中旁邊,相比於其他的地理位置,高中生還是相對來說雜誌銷量比較高的,但是與之相對應的,旁邊的書店也很多,相比於略顯簡陋的書報亭,大部分同學還是願意去裝修精緻,種類更加豐富的書店。
所以書報亭的落寞是時代進步的必然導致,但是這樣必然也側面反映了當前時代可能有的一點缺失。但一切肯定會越來越好,因為車輪再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