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腦洞外星人
-
2 # 澹奕
如果中宮之位空懸,則由位分最高的妃嬪來暫執管理六宮的之權,一般就是皇貴妃或者是貴妃。清朝大多數情況下,皇后一旦薨逝,皇帝會選擇繼後,而未來的皇后會做一段時間的皇貴妃,以皇貴妃身份管理六宮。如果皇帝不打算冊立新皇后,那就會選位分最高者。
皇后不在,管理後宮的人選無非遵循兩點:
第一,位分在當時的妃嬪中最高;第二,得到皇帝的同意。清代在皇后之下設立皇貴妃一人、貴妃兩人、妃位四人、嬪位六人,餘下是沒有人數限制的貴人、常在與答應。嬪與嬪位以上屬於主位妃嬪,可以管理所居宮殿的所有事物;而嬪以下屬於低階庶妃,無法獨自擁有宮室,只能跟著主位妃嬪居住,也沒有啥許可權。
其中的皇貴妃只有一人,與皇后一樣擁有金冊金寶,可以協助皇后管理後宮,形同副後地位極高。
不過清朝皇貴妃不輕易冊封,被冊封皇貴妃的妃嬪,要麼就是臨終,要麼是死後追封,真正以“皇貴妃”身份在後宮進行管理的屈指可數。比如乾隆朝的嫻皇貴妃那拉氏、令懿皇貴妃魏氏,嘉慶朝的和皇貴妃以及道光朝的全皇貴妃等。而且這些人中,大多數後來都成了皇后,像魏氏生前沒做皇后,身後也得到了追封。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清朝皇貴妃如同儲備皇后的人選,前任皇后薨逝,下一任皇后幾乎都會做一段時間皇貴妃來管理妃嬪。
除了像“皇貴妃”這樣的儲備皇后,也有不少貴妃或者妃位能夠在中宮無人的時候暫時管理後宮。
比如雍正朝的熹貴妃鈕鈷祿氏,在孝敬憲皇后烏拉那拉氏薨後,當時雍正的後宮中年貴妃已故,齊妃李氏失寵,由於弘曆被雍正帝秘密立儲,其生母鈕鈷祿氏被封為貴妃管理後宮。
皇后自然是後宮之尊,但即便中宮無主,管理宮廷的內務府敬事房仍舊可以請示皇帝或者皇太后,對於宮廷進行管理。所以,皇后無置並不會影響後宮正常的運轉。
-
3 # 農民工歪說古今
清朝後宮等級森嚴,分為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官女子九個等級。這其中,皇后是當仁不讓的後宮之主。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清朝的後宮之中,只有皇后可以和皇帝整晚睡在一起,其他任何妃嬪侍寢,完事兒之後都必須睡到別的地方去!這足以說明問題了。後宮就是皇后的天下,皇后的職權就是管理後宮事務,如果皇后要處罰某位妃嬪,只有有理有據,皇帝也不便多說什麼。換句話說,皇帝可以管全國的任何事情,但是在後宮,有時候也不得不給皇后一些面子!
正是因為皇后在後宮中擁有絕對權威,皇后之位自然也就成了所有妃嬪覬覦之物。為此,清朝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皇后權利的政策,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皇后在世不封皇貴妃。皇貴妃作為後宮第二等級,對皇后的威脅是最大、也是最直接的。為了維護皇后的地位,清朝索性直接不允許皇貴妃與皇后並存。無論你多得寵,只要皇后活著,你最高也只能做到貴妃!因此,整個清王朝二百餘年,只有帝后直接矛盾衝突導致的廢后,從沒有哪個後宮妃嬪可以搞掉皇后、取而代之。無論是清太祖廢后富察氏(莽古爾泰生母,準確說,他不能算後,只能算清太祖繼妻)、清世祖廢后博爾濟吉特氏、清高宗廢后烏拉那拉氏(一說輝發那拉氏),他們被廢都是因為帝后之間的問題,基本不涉及後宮爭寵,至少明面上不涉及!那麼,皇后去世後,後宮誰來做主?或者用提問者的話說,誰的權力更大?通常有三種情況:
一、冊立繼後。清朝的繼後沒有直接娶進門的,幾乎都是側室扶正。換句話說,皇后去世了,在妃嬪中再立一位便是了。繼後同樣是皇后,她的權力和地位自然和原配皇后一樣,他人無法企及!
二、冊封皇貴妃。皇后去世了,短期之內皇帝由於主觀或客觀原因又暫時不想立後。這個時候皇貴妃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皇后在世不封皇貴妃,現在皇后沒了,又要有一個凌駕於其他妃嬪之上的角色來管理後宮事務。那麼就封一位皇貴妃吧,清朝同樣沒有直接娶進門的皇貴妃,皇貴妃和繼後一樣,基本都是在妃嬪中遴選產生。除了臨終前晉封和去世後追封的皇貴妃之外,清朝的皇貴妃封號後面通常都會出現“攝六宮事”這四個字。什麼意思?以皇貴妃身份攝皇后職權,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不設正職、以副代正——副皇后、代理皇后。這樣的皇貴妃除了沒有皇后的名分和一些皇后才能擁有的禮儀性待遇,基本上就是皇后一般的存在,其權力自然也是頗大的。清仁宗的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去世前就是這樣一個身份。順帶說一句,清朝攝六宮事的皇貴妃大多生前或死後都能到皇后的身份,如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等。即便是最為特殊的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恭忠親王奕訢生母),最終也還是成為了追諡的正牌皇后。
三、選擇一位妃嬪管理後宮事務。皇后去世之後,皇帝因為主觀或客觀因素,既不想冊立繼後,也不想冊封皇貴妃,怎麼辦?後宮的事情總要有人來管啊。在這樣的情況下,皇帝通常會選擇一位自己認為合適的妃嬪作為臨時管事,負責後宮相關事務。為什麼說是臨時呢?因為這個人沒有皇后、皇貴妃的名分,名不正、言不順,之所以能管事,只是因為皇帝的委派。一旦冊立繼後,或者冊封皇貴妃攝六宮事,這位妃嬪立時就得交出手中的權力,該幹嘛幹嘛去!正因為是臨時工性質,這類人缺乏權威,雖然有管理後宮的權力,但在實際過程中卻沒有皇后、皇貴妃那般理所當然,權力含金量自然也要大打折扣。同時,為了卸任後能夠不被排擠、報復,這類人通常處理事情也不會做得太過。畢竟,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嘛。
除此之外,還有一類特例,那就是皇太后。理論上皇太后並不是後宮的主管,後宮之主只能是皇后。但是,皇太后畢竟是皇帝的嫡母或生母,地位擺在那裡,皇帝都不好隨便指責。如果她們想插手後宮事務,皇帝自然也不便說什麼,皇后更加不便說什麼。如果皇后去世了,皇貴妃或者其他臨時工妃嬪就更加不敢說什麼了。當然,這僅僅是實質上的干涉,名義上皇太后並不能稱作“後宮之主”,雖然或許她曾經也是皇后……
回覆列表
皇后在過去的後宮中,有非常高的地位。從身份上來說,只有皇后才是皇帝的正妻,皇后的兒子,才能被稱為嫡子,處於皇位繼承的第一順位。其餘嬪妃,一律都是妾,她們的子嗣,都屬於庶子。
當然,清朝挑選皇子時,嫡庶並不是主要因素,但皇后跟嬪妃在身份上,仍有很大區別。清朝皇后的女兒才能被稱為固倫公主,嬪妃的女兒,只能被稱為和碩公主,待遇稍低。而且,皇后從確立身份的時候開始,便與常人不同。
按照《大清會典》記載,冊封皇后的典禮,屬於第11項嘉禮。這便意味著,皇后的身份,不僅是皇帝正妻,更帶有國母性質的身份。
所以,皇后的廢立,不僅是皇帝的家事,也變成了國家的大事。即便是皇帝,也不可隨意廢立皇后。可嬪妃不同,皇帝要廢立她們,能夠簡單自行決定。
皇后再往上一步,自然就是太后。不過,清朝的時候,很多皇后都沒能等到這一天到來。尤其是康熙、乾隆時期的皇后,當時皇帝在位時間都很長,皇后往往會先於皇帝離世。
但是,後宮當中,在皇后去世後,仍有很多嬪妃存在。清朝又是一個講究上下尊卑次序,自然會在剩下的嬪妃中再設立一個頭目,讓她暫時掌管後宮,處理各種事務。
這裡先說一下清朝後宮的嬪妃順序,皇后以下是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官女子。按這個排序,自然是皇貴妃的地位最高。
清朝的時候,皇貴妃一直有“副皇后”的說法。如果皇宮中暫時沒有皇后的話,在皇帝允許的情況下,皇貴妃有權暫時代理皇后,統攝後宮事務。
這種情況在清朝的時候,還是比較常見的。乾隆時期的令妃,便是在皇后輝發那拉氏被收繳皇后寶夾紙後,被乾隆冊封為令懿皇貴妃,統攝後宮事務。後來又陪著皇帝巡視山東等地。這原本是皇后才可以享有的待遇。
如果皇貴妃的表現被皇帝認同,再加上皇帝又願意冊立新皇后的話,那麼,皇貴妃接任皇后人選,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乾隆時期的皇后輝發那拉氏,原本也是皇貴妃的身份。而且她是清朝後宮歷史上,第一個統攝後宮事務的皇貴妃。此外還有嘉慶時期的孝和睿皇后,道光時期的孝全成皇后。她們在擔任皇后以前,都擔任過皇貴妃的職位。
但是,正因為皇貴妃在的地位過於尊顯,為防止後宮內亂,清朝一般不在皇后在位的情況下,同時冊立皇貴妃。所以,這種情況下,一旦皇后去世後,皇貴妃的位置,實際上是空缺的,皇帝只能從剩下的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等挑選。
也就是說,在皇后去世後,只要皇帝確認皇貴妃,宮廷中,便是皇貴妃的地位最高,權力最大。(如果沒有太后的話)
而在這以前,便是要考慮,誰能有資格被選上皇貴妃。正如前文所言,清朝皇帝除了廢立皇后需要更多考慮朝廷大臣的意見,在廢立嬪妃上,則可以自己做主。但皇帝並不可能做到,完全由自己隨心所欲。因為他們還要考慮到一點,那便是“祖制”。
在提拔誰當皇貴妃的問題上,也是有這個因素考慮的。就像皇后在位不立皇貴妃一樣。一般而言,皇帝在皇后去世後,提拔嬪妃時,都會側重考慮她們的品德,而不僅僅是容貌。當然,出於對朝局的考慮,皇帝在挑選皇貴妃時,也會較為慎重。皇貴妃將來可能被提拔為皇后,會直接影響皇子間的地位,打破原有的朝局平衡。
而且,雖然皇帝可以直接破格提拔,但一般來說,還是會在貴妃、妃、嬪、貴人中挑選皇貴妃,極少會從常在,答應,宮女子中選擇。因為她們的資歷、威望、能力,都限制她們可以直接跨過多重阻礙,獲得皇貴妃的位置。
乾隆讓令妃直接擔任皇貴妃,便是看中令妃品行較佳,家世普通。既有能力處理好後宮事務,又不會引起朝局太多的震盪。
總體而言,清朝在皇后去世後,如果確立皇貴妃,則是皇貴妃地位最高,權力最大。如果沒有確立皇貴妃,則是看挑選誰當皇貴妃。
這個過程中,那些能夠獲得皇帝青睞,又有足夠資歷、聲望的嬪妃,最有可能被選為皇貴妃,擔任下一任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