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五嶽讀書

    中國現代新儒學大師馮友蘭先生,將人生分為四個境界:

    第一境是一本天然的“自然境界”,此境界之人以本我為中心,以本能的生物形式存在,他的存在對他人和社會沒有實際意義;

    這一境界對應的是生物的人,這種人追求的是吃飽穿暖喝足,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用,滿足的是最基本的物質需要;

    第二境是講求實際的“功利境界”,此境界之人以自我為中心,以自我為取捨,他的存在和作為,對自身有著實際意義,對他人和社會的意義也是相對於自我意義而言;

    這種境界對應的是現實的人,這種人在生物的人基礎上,追求自我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急功近利,唯我獨尊,惟利是圖,以自我的實用和提升為中心,表現為自私自利自立;

    第三境是正其義、不謀其利的“道德境界”,此境界之人的一切存在和作為,皆以他人和社會為中心,對社會倫理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這種境界對應的是道德的人,這種人追求的是,自我要服從社會的需要、道德的需要和倫理的需要,自我以行義為目的,行俠仗義,懲惡揚善,我的所作所為應是道德的組成部分,此時的自我與道德的關係,就好象地球與太陽的關係,地球的自轉是緊緊圍繞太陽的公轉的,如果沒有公轉,那麼自轉也就失去了意義;

    第四境是超越世俗天人合一的“天地境界”,此境界之人的一切存在和作為,以大自然和宇宙為中心,對宇宙萬物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這種境界對應的是宇宙的人,這種人以事天為宗旨,人不僅是社會的人,還是宇宙的人,人是宇宙的一分子,人與天地壽,人與天地參,表現為自在自為自適,以天地為旨歸,天人合一,“物物而不物與物”。

    他所描述的四種境界之人由低階向高階漸次而成,題目中所說的“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只是處於馮先生說的第二層境界,有它的道理,但只是低層次的道理,隨著文明的進展,社會的發展,不管是國家還是人類社會,一定會進入更高級別的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找備胎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