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輕微社交恐懼症應該怎麼辦?
7
回覆列表
  • 1 # 張平談育兒

    社交恐懼症的確切病因目前尚未明確,可能是由遺傳因素、生物學因素、社會心理因素等各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社交恐懼症主要表現為患者在處於社交場合或與人打交道時,會出現明顯而持久的害怕、焦慮,害怕尷尬、害怕丟臉的行為舉止,為了減輕這些恐懼,患者往往會迴避社交場合。患者能夠認識到這些害怕是過分和不必要的,但無法控制。這些恐懼可影響功能或引起明顯的痛苦,還可能會伴發軀體症狀,如臉紅、心跳加快、口或咽喉部乾燥、吞嚥困難、全身顫抖或肌肉抽搐、出汗、噁心或嘔吐等。此外,排尿恐懼和嘔吐恐懼也是社交恐懼的一種特殊表現。

    有心理症狀也有生理症狀,社交恐懼症的治療主要從這兩方面入手。

    1.症狀較為嚴重時,到正規醫院的精神衛生科就診,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藥物,患者需要有較好的醫從性,不隨意自己調藥或者停藥

    2.症狀輕微時,以心理治療、行為治療、認知治療為主。

    a.停止譴責自己,停止和自己對抗,接納事實,告訴自己我是個普通人,出現這些問題是正常現象,我只是需要治療、需要幫助,並且及時到正規醫院向心理醫生求助

    b.每天進行深呼吸和放鬆訓練,瑜伽、太極拳等運動效果不錯,或者每天堅持不少於三十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如跑步、游泳等

    c.根據自己的喜好,培養興趣愛好,繪畫、音樂、朗誦、編織、養寵物......都是較好的選擇

    d.到人群中去,先可以在公園裡,處於放鬆狀態下進行,觀察往來的行人和陌生人,體驗在陌生人群中的感受;和親近的人相處,對方要了解病情,知道基本的心理護理知識,不需要談話互動,找到自然相處的感覺;逐漸地和少量熟識的人相處,不要勉強自己表現良好,只做傾聽者,點頭微笑附和他人的觀點即可;到熟悉的環境裡和更多的熟識的人相處,比如單位、家族聚會;在朋友或家人陪伴下認識新朋友;最後,自己單獨和新朋友接觸,時間和頻次都需要循序漸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會計中級職稱難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