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的發展史經歷了古代、近代和現代三個階段。 1、古代的土木工程的歷史跨度很長,它大致從舊石器時代(約公元5000年起)到17世紀中葉。當時的各種設施主要依靠經驗,根本沒有什麼設計理論可言。所用的材料也是十分簡單的自然原料。如石塊、草筋、土抷等。到了公元前一千年左右才開始採用燒製的磚。並且,這一時期的工具也是很簡單。儘管如此,我們的老祖宗還是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甚至有些工程從現代的角度來看也是非常偉大的、難以現象的。 2、近代的土木工程的時間跨度為17世紀中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歷時300餘年。在這一時期,土木工程逐漸形成一門獨立學科。與古代的土木工程相比,它有了自己新的特點和提高。 首先,有力學和結構理論作為指導。如1683年義大利學者伽利略發表了“關於兩門新科學的對話”。1687年牛頓總結出力學三大定理。1852年法國的納維建立了土木工程中結構設計的容許應力法。其次,磚、瓦、木、石等建築材料得到日益廣泛的使用,混凝土、鋼材、鋼筋混凝土以及早期的預應力混凝土得到發展。如1824年波特蘭水泥的發明。1867年鋼筋混凝土開始應用於土木工程史上。1859年火爐鍊鋼法的成功使得鋼材得以大量生產並應用於房屋、橋樑的建築上。最後,施工技術進步很大,建造規模日益擴大,建造速度大大加快。 3、現代的土木工程為20世紀中葉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至今的土木工程。二戰以後,許多國家經濟起飛,現代科學技術迅速發展,從而為土木工程的進步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物質基礎和技術手段。 時代的不同,其建築史的發展也有所差異,此時期的建築具有以下特點:土木工程功能化;城市建設立體化;交通運輸高速化。由於社會發展出現了以上3方面的要求,必然使得構成土木工程的3 個要素:材料、施工和理論也要出有新的發展趨勢,即建築材料的輕質高強化,施工過程的工業化、裝配化,設計理論的精確化、科學化。
土木工程的發展史經歷了古代、近代和現代三個階段。 1、古代的土木工程的歷史跨度很長,它大致從舊石器時代(約公元5000年起)到17世紀中葉。當時的各種設施主要依靠經驗,根本沒有什麼設計理論可言。所用的材料也是十分簡單的自然原料。如石塊、草筋、土抷等。到了公元前一千年左右才開始採用燒製的磚。並且,這一時期的工具也是很簡單。儘管如此,我們的老祖宗還是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甚至有些工程從現代的角度來看也是非常偉大的、難以現象的。 2、近代的土木工程的時間跨度為17世紀中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歷時300餘年。在這一時期,土木工程逐漸形成一門獨立學科。與古代的土木工程相比,它有了自己新的特點和提高。 首先,有力學和結構理論作為指導。如1683年義大利學者伽利略發表了“關於兩門新科學的對話”。1687年牛頓總結出力學三大定理。1852年法國的納維建立了土木工程中結構設計的容許應力法。其次,磚、瓦、木、石等建築材料得到日益廣泛的使用,混凝土、鋼材、鋼筋混凝土以及早期的預應力混凝土得到發展。如1824年波特蘭水泥的發明。1867年鋼筋混凝土開始應用於土木工程史上。1859年火爐鍊鋼法的成功使得鋼材得以大量生產並應用於房屋、橋樑的建築上。最後,施工技術進步很大,建造規模日益擴大,建造速度大大加快。 3、現代的土木工程為20世紀中葉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至今的土木工程。二戰以後,許多國家經濟起飛,現代科學技術迅速發展,從而為土木工程的進步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物質基礎和技術手段。 時代的不同,其建築史的發展也有所差異,此時期的建築具有以下特點:土木工程功能化;城市建設立體化;交通運輸高速化。由於社會發展出現了以上3方面的要求,必然使得構成土木工程的3 個要素:材料、施工和理論也要出有新的發展趨勢,即建築材料的輕質高強化,施工過程的工業化、裝配化,設計理論的精確化、科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