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影響最深的主要有以下兩種說法:
一,源於紀念屈原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五月初五日屈原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的拿飯和雄黃酒灑入江中,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二,源於紀念伍子胥關於端午的由來,如果從時間和史籍上考證,則首推紀念伍子胥說。伍子胥,名員,春秋時期楚華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吳王死後伍子胥建議其子夫差滅越國,可夫差不聽後又聽信讒言將伍子胥賜死,將於五月五日投入江中。端午的主要習俗:賽龍舟、食粽、佩香囊、懸艾葉菖蒲。擴充套件資料: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從字面上來講,端午還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稱。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古人習慣把五月的前幾天分別以端來稱呼,元代陳元靚《歲時廣記》說:“京師市塵人,以五月初一為端一,初二為端二,數以至五謂之端五。”古人紀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而午時又為“陽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陽”。午,古人與“五”通用,故端午、端五同義。還有一種說法,因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為了避諱,改五為午,從此,端午之稱更加普遍。又因其月日數相同,人們又稱端午節為“重五節”或“重午節”。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端午節簡介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端午節由來與傳說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影響最深的主要有以下兩種說法:
一,源於紀念屈原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五月初五日屈原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的拿飯和雄黃酒灑入江中,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二,源於紀念伍子胥關於端午的由來,如果從時間和史籍上考證,則首推紀念伍子胥說。伍子胥,名員,春秋時期楚華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吳王死後伍子胥建議其子夫差滅越國,可夫差不聽後又聽信讒言將伍子胥賜死,將於五月五日投入江中。端午的主要習俗:賽龍舟、食粽、佩香囊、懸艾葉菖蒲。擴充套件資料: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從字面上來講,端午還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稱。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古人習慣把五月的前幾天分別以端來稱呼,元代陳元靚《歲時廣記》說:“京師市塵人,以五月初一為端一,初二為端二,數以至五謂之端五。”古人紀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而午時又為“陽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陽”。午,古人與“五”通用,故端午、端五同義。還有一種說法,因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為了避諱,改五為午,從此,端午之稱更加普遍。又因其月日數相同,人們又稱端午節為“重五節”或“重午節”。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端午節簡介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端午節由來與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