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半月清風57027
-
2 # 哈哈鏡0617
法雨寺又名後寺,坐落在普陀山白華頂左,是普陀山三大寺之一。法雨寺創建於明萬曆八年(公元1580年)。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興修大殿,並賜“天華法雨”匾額,故得今名。現存殿宇294間,計8800平方米。全寺分列六層臺基上,入門依次升級。中軸線上前有天王殿,後有玉佛殿,兩殿之間有鐘鼓樓。後依次為觀音殿、玉牌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方丈殿。觀音殿又稱九龍殿,九龍雕刻十分精緻生動。
華雨寺介紹
文革時期內佛像文物遭毀,出家人被遣散回鄉,菴舍被佔用當牛欄日久倒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政府落實宗教政策,寺庵恢復正常生活。但吉祥庵原址已毀,無法修復。後經廣州市政府有關部門和火村村委領導幹部共同商議,另擇新址遷建(即現法雨寺)。
一九九〇年本寺聘請永健法師當住持,管理寺務。法師接管後著力於僧才的培養,法務弘揚的同時,也熱心參與社會公益慈善事業,如在各地視察災情救助急難,收養無家可歸的孤兒,深受社會各界贊歡。
永健法師效法歷代高僧大德,發大菩提心,立深弘誓願,修建道場,護法安僧,接納有心用功辦道的出家人安住道場。打破狹隘的個人山頭主義,把原吉祥庵的子孫制度改為法雨寺十方女眾叢林制。現有尼眾二十多人共住,致力上求下化。在各級領導和當地幹部的關懷支援下,法師不辭辛勞,事必躬親,率領四眾弟子開山劈嶺,披荊斬棘,拓展建地,從原僅二百五十多平方米的地方,平整成為今擁有二十多畝的範圍,加上海內外十方善信鼎力相助,經過十幾年的艱苦,今已完成規劃藍圖裡中軸線的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法堂、功德堂、主體建築和左右廂房、五觀堂、客堂等配套工程。
寺院依山而建,寺內綠樹成蔭,花香鳥語,環境清靜幽雅,一幢幢皇宮式拋簷古建築雄偉坐落在群山圍護中,從山下往上眺望,黃瓦綠蔭相互映襯,宛若人間仙境,目前是廣東省內規模較大的尼眾弘法修持的寺院道場,為廣州市影響較大的佛教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