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話: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學佛要明白,持戒是為了什麼?很多人學佛,都是在捨本求末,學佛要先明白,修禪持戒的目的,修禪修的是行直,持戒持的是心平,持戒與修禪是讓我們達到心平,行直的工具,很多人學佛,恰恰把工具成了目的,為了持戒而持戒,為了修禪而修禪。
如果一個人,能夠做到心平行直,就算不持戒,不修禪又何妨?前提是真的做到了,心平行直,才可以不持戒,不修禪。這句話是在開示大家,不要執著於工具本身。
第二句話: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
學佛要明白,家中父母的恩,才是學佛者,最應該報答的,很多學佛的人,學了佛以後,心中只有佛,每天拜佛供佛,卻很少花些心思,去孝敬自己的父母,很少關愛身邊的人。佛法不是出世的學問,佛法就在世間,一個人不要學了佛以後,忘了自己還是個人,這也是捨近求遠的表現。
身為一個人,要先處理好自己與身邊人的關係,如果連身邊人,以及父母,你都沒有照顧好,就算你一心向佛,每天拜佛,也毫無益處,假如你從不拜佛,心中卻時時懷有善念,懂得上孝父母,下慈子女,尊師敬長,友善親友,你即便是不拜佛卻勝過拜佛。
第三句話: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學佛要懂得向心內求,少向身外求,身外處處都是相,哪有什麼佛?佛不在天上,佛更不在西邊,佛就在你心裡,見了自性,也就見了佛。
很多人學佛,都是在求佛,求佛毫無益處,學佛要多觀內心,多修自己,因為身外無法可求,更無法可得。
第四句: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如果真的能領悟六祖慧能之意,並按此言修行自己,那麼不用等到將來,如何如何,此刻就能離苦得樂。
學佛要懂得珍惜當下,不要把希望都寄託在將來,更不能抱怨環境,學佛要懂得常思己過,只有修正自己,才是正路,當下不努力,一味地求佛,將來換個環境,你也一樣改不了過去的習性,即便到了西方也一樣迷茫,無法見性。
很多人都在抱怨,現在的環境如何如何不好,卻不知,是你的心出了問題,在任何環境裡,都有像佛陀,像六祖這樣的人,也有愚痴的人,愚痴的人,如果不懂得學習,不去增長智慧,那他無論到哪裡,永遠都是愚痴的人。
第一句話: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學佛要明白,持戒是為了什麼?很多人學佛,都是在捨本求末,學佛要先明白,修禪持戒的目的,修禪修的是行直,持戒持的是心平,持戒與修禪是讓我們達到心平,行直的工具,很多人學佛,恰恰把工具成了目的,為了持戒而持戒,為了修禪而修禪。
如果一個人,能夠做到心平行直,就算不持戒,不修禪又何妨?前提是真的做到了,心平行直,才可以不持戒,不修禪。這句話是在開示大家,不要執著於工具本身。
第二句話: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
學佛要明白,家中父母的恩,才是學佛者,最應該報答的,很多學佛的人,學了佛以後,心中只有佛,每天拜佛供佛,卻很少花些心思,去孝敬自己的父母,很少關愛身邊的人。佛法不是出世的學問,佛法就在世間,一個人不要學了佛以後,忘了自己還是個人,這也是捨近求遠的表現。
身為一個人,要先處理好自己與身邊人的關係,如果連身邊人,以及父母,你都沒有照顧好,就算你一心向佛,每天拜佛,也毫無益處,假如你從不拜佛,心中卻時時懷有善念,懂得上孝父母,下慈子女,尊師敬長,友善親友,你即便是不拜佛卻勝過拜佛。
第三句話: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學佛要懂得向心內求,少向身外求,身外處處都是相,哪有什麼佛?佛不在天上,佛更不在西邊,佛就在你心裡,見了自性,也就見了佛。
很多人學佛,都是在求佛,求佛毫無益處,學佛要多觀內心,多修自己,因為身外無法可求,更無法可得。
第四句: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如果真的能領悟六祖慧能之意,並按此言修行自己,那麼不用等到將來,如何如何,此刻就能離苦得樂。
學佛要懂得珍惜當下,不要把希望都寄託在將來,更不能抱怨環境,學佛要懂得常思己過,只有修正自己,才是正路,當下不努力,一味地求佛,將來換個環境,你也一樣改不了過去的習性,即便到了西方也一樣迷茫,無法見性。
很多人都在抱怨,現在的環境如何如何不好,卻不知,是你的心出了問題,在任何環境裡,都有像佛陀,像六祖這樣的人,也有愚痴的人,愚痴的人,如果不懂得學習,不去增長智慧,那他無論到哪裡,永遠都是愚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