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
端午節,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祈福辟邪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上古先民擇“飛龍在天”吉日拜祭龍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中原,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在端午節吃粽子已經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節日儀式意義,而粽子的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無論是傳統的肉粽、鹼粽子、甜粽子,還是創新的冰皮粽子,水晶粽子,還是奢華鮑魚魚翅粽子,各種風格的粽子都能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除了吃粽子,還有懸艾葉、菖蒲、蒜頭等習俗。
艾、菖蒲和蒜被稱為“端午三友”。南北朝時,端午又稱為“沐蘭節”,荊楚一帶有采艾的習俗。採艾要在雞未鳴以前就出發,挑選最具人形的艾草帶回去掛在門上,有的還將艾草紮成虎形,再貼上艾葉於其上。艾與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們和蒜一樣都有殺菌作用。端午期間,時近夏至,正是寒氣暑氣互動轉換之時,從飲食到穿衣、行動都得注意。寶山縣有諺語道:“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還要凍三凍。”古時,人們缺乏科學觀念,誤以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於是,端午節這天,人們以菖蒲作寶劍,以艾作鞭子,以蒜頭作錘子,又稱為“三種武器”,認為可以退蛇、蟲、病菌,斬除妖魔。
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
端午節,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祈福辟邪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上古先民擇“飛龍在天”吉日拜祭龍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中原,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在端午節吃粽子已經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節日儀式意義,而粽子的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無論是傳統的肉粽、鹼粽子、甜粽子,還是創新的冰皮粽子,水晶粽子,還是奢華鮑魚魚翅粽子,各種風格的粽子都能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除了吃粽子,還有懸艾葉、菖蒲、蒜頭等習俗。
艾、菖蒲和蒜被稱為“端午三友”。南北朝時,端午又稱為“沐蘭節”,荊楚一帶有采艾的習俗。採艾要在雞未鳴以前就出發,挑選最具人形的艾草帶回去掛在門上,有的還將艾草紮成虎形,再貼上艾葉於其上。艾與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們和蒜一樣都有殺菌作用。端午期間,時近夏至,正是寒氣暑氣互動轉換之時,從飲食到穿衣、行動都得注意。寶山縣有諺語道:“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還要凍三凍。”古時,人們缺乏科學觀念,誤以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於是,端午節這天,人們以菖蒲作寶劍,以艾作鞭子,以蒜頭作錘子,又稱為“三種武器”,認為可以退蛇、蟲、病菌,斬除妖魔。